別讓智能家電“為難”老人
身邊家電越變越“聰明”,提升人們(men) 生活品質的同時,卻令一些老年人無從(cong) 下手。譬如,有老年人想找不帶電子按鈕的傳(chuan) 統高壓鍋,在線下商場早已遍尋不著;有熱水器沒事會(hui) “說話”,嚇人一跳……(見3月11日《北京晚報》)
移動互聯、人工智能等技術不斷進步,很多家電湧入“智能家居”的賽道,給不少消費者帶來新體(ti) 驗。但對部分老年消費者而言,明明是常見的鍋碗瓢盆等生活用品,一旦與(yu) “智能”沾上邊似乎就變得陌生起來,甚至連“無障礙做飯”都成了奢望。
智能化是家電發展的趨勢之一,家電企業(ye) 為(wei) 了差異競爭(zheng) 而走智能化之路無可厚非。但應該正視的一個(ge) 現實是,我國有約3億(yi) 老年人口,隨著老齡化程度加深,這個(ge) 數字還可能增長。不少老年人受知識結構、生活習(xi) 慣、接觸新事物能力等因素的影響,不適應智能家電。比如,智能電視遙控器上按鍵太多,困住不少老年觀眾(zhong) 。幫助老年人“輕鬆”生活,不該成為(wei) 難題。
為(wei) 應對老齡化浪潮,提升老年人群幸福感,《“十四五”國家老齡事業(ye) 發展和養(yang) 老服務體(ti) 係規劃》提出“建設兼顧老年人需求的智慧社會(hui) ”。在家電領域,《智能家用電器的適老化技術》《用於(yu) 老年人生活輔助的智能家電係統架構模型》《適用於(yu) 老年人的家用電器通用技術要求》等國標相繼發布。
盡管如此,智能家電適老化水平和老年人期待之間還有不小的差距。在智能家電真正適老化之前,先確保部分老款家電生產(chan) 和供給,十分重要。雖然有關(guan) 智能家電適老化的標準出台了不少,但轉化為(wei) 適老化商品還需要一個(ge) 過程,在過渡期間,老年人的消費需求不容忽視。
老齡化社會(hui) ,“銀發經濟”潮流奔湧。對相關(guan) 行業(ye) 而言,早一點開發和生產(chan) 適應老年人需求的產(chan) 品,就多一分站穩市場的可能性。這個(ge) 道理不難理解。期待相關(guan) 企業(ye) 能夠重新審視市場定位及競爭(zheng) 策略,將“銀發經濟”的機遇和壓力轉化為(wei) 品牌競爭(zheng) 力。根據工信部印發的《促進數字技術適老化高質量發展工作方案》,到2025年底,推出100款以上具備適老化特征的智能產(chan) 品,覆蓋手機、電視機等多個(ge) 類別,這無疑令人期待。
老年人到底需要什麽(me) 樣的智能家居產(chan) 品?如何開發出真正適老的產(chan) 品?這些問題值得深思。
馮(feng) 海寧(來源:工人日報)
馮(feng) 海寧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