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鋼軌醫生”問診記

發布時間:2024-03-13 10:40:00來源: 工人日報

  2月底的一個(ge) 早晨,中國鐵路西安局集團公司西安工務段探傷(shang) 車間班長暢港帶領3名工友出發了。他們(men) 的任務是對隴海線三橋動走聯絡線進行探傷(shang) ,這是一條連接普速和高鐵的聯絡線。

  到達隴海線下行K1087公裏處,“天窗”時間一到,立即將“小黃車”抬上線路,擰緊螺栓,接好電路,檢查完設備線路,打開水路通道閥門,嘩嘩嘩的水滋到了鋼軌上,“小黃車”開始作業(ye) 。

  由於(yu) 鋼軌長期受到火車車輪的輾軋和碰撞,會(hui) 受到不同程度損傷(shang) ,加之冬季氣溫晝夜溫差大,熱脹冷縮可能產(chan) 生細小裂紋,如果不及時發現和處理,日積月累就會(hui) 造成鋼軌斷裂。

  暢港和工友的工作就是對鋼軌表麵進行探傷(shang) ,並全方位探測鋼軌毫米級裂紋,人們(men) 稱之為(wei) 給鋼軌做B超,他們(men) 也就成了“鋼軌醫生”。

  “春運期間,列車加開較多,為(wei) 了確保旅客平安,我們(men) 每天的探傷(shang) 巡檢從(cong) 之前的8公裏增加到25公裏。”駕駛員劉健說。

  春寒料峭,沒走幾分鍾,額頭上的頭發都被霧氣凍住了,但再冷的天,也擋不住工友們(men) 上道作業(ye) 的腳步。

  “小黃車”勻速前進,耳邊的風冷颼颼地刮到臉上,暢港和檢測員眼睛一眨也不眨地盯著屏幕,“如果鋼軌出現魚鱗紋、核傷(shang) 、裂紋等傷(shang) 損,電腦屏幕就會(hui) 出現傷(shang) 損波形。魚鱗紋不可怕,可怕的是鋼軌內(nei) 部隱藏的核傷(shang) ,一處比芝麻粒還小的鋼軌內(nei) 傷(shang) 就有可能造成斷軌的風險,容不得絲(si) 毫馬虎。”暢港一邊盯著電腦波形一邊說。

  “小黃車”學名叫雙軌式鋼軌超聲波探傷(shang) 儀(yi) ,由行走、檢測、分析三部分組成。行走部分由電力係統驅動;檢測部位於(yu) 小車底部兩(liang) 側(ce) ,通過發射超聲波,完成對鋼軌病害的檢測,每個(ge) 探輪有9個(ge) 通道,可以全覆蓋檢測軌頭和軌腰區域;分析部分是“小黃車”的“大腦”,車上的主機係統與(yu) 電腦進行匹配,通過大數據運算,將超聲波數據及時反饋到電腦屏幕上,檢測人員通過分析波形,可以準確定位傷(shang) 損位置、判斷傷(shang) 損類型。

  “停,停,停一下,倒回剛才的位置。”暢港發現屏幕上波形異常,立即叫停。

  小車返回剛才的位置,暢港一個(ge) 箭步跳下車走到屏幕前。“這個(ge) 地方鋼軌左股接頭疑似孔裂。”檢測員劉佳明指著屏幕對暢港說。“八通道發現,靈敏度不是太高,下車複核,再確定一下……”看完波形圖,暢港決(jue) 定用焊縫儀(yi) 器進行再確認。每次探出傷(shang) 損,他都要用兩(liang) 個(ge) 不同的探傷(shang) 儀(yi) 反複測試,防止單個(ge) 儀(yi) 器“誤報”。

  隻見暢港先用耦合劑均勻地覆蓋在鋼軌表麵,然後用探頭在耦合劑處來回遊走,隨著探頭的移動,焊縫屏幕上的波形也跟著來回跳動。看過數以千計傷(shang) 損波形的暢港,腦子裏立刻就判斷出傷(shang) 損類型,隨即用攜帶的油漆,在鋼軌傷(shang) 損處畫了一個(ge) 三角形。

  “一般情況下,探傷(shang) 過程中發現鋼軌輕傷(shang) ,我們(men) 就會(hui) 在傷(shang) 損位置標記一個(ge) 三角形,如果是重傷(shang) ,就三個(ge) 三角形。做完標記,我們(men) 需要立即通知線路工區,及時對傷(shang) 損進行處理。”暢港一邊解釋,一邊跳上“小黃車”,繼續作業(ye) 。

  以前手推單軌探傷(shang) 儀(yi) 的時候,同樣的工作需要8個(ge) 人一起幹,作業(ye) 人員隻能徒步檢修,手推著探傷(shang) 儀(yi) 的同時,眼睛盯著探傷(shang) 儀(yi) 屏幕,腳下還得邁著小碎步,跨過一道道枕木,一個(ge) 小時頂多檢查2.5公裏,每次最多10公裏。而如今,“小黃車”最快檢測速度能達到近15公裏/小時,一個(ge) 天窗就可檢查20多公裏的線路,作業(ye) 效率提高了6倍,而且“小黃車”可以很輕易地檢測出之前人力作業(ye) 不易發現的故障,檢出率也比以前高了不止2倍。

  “野外作業(ye) 雖然辛苦,但看到一列列火車將人們(men) 安全、正點地送達目的地,苦點累點我們(men) 也很欣慰。” 暢港說。

  毛濃曦(來源:工人日報)

  毛濃曦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