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跑C11半路失速、趴窩 半個月未能解決
“從(cong) 今年2月份把車輛送去4S店維修,至今4S店未給出車輛出現失速的故障原因,零跑汽車官方目前為(wei) 止也沒有和我有任何的聯係。”今年1月28日,零跑C11車主劉先生帶著一家三口從(cong) 合肥出發去蚌埠參加朋友婚禮,車輛行駛在高速公路上時,突然失速,至今不清楚失速原因。
3月12日中午,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致電合肥零跑中心包河汽車城店詢問劉先生車輛維修情況,工作人員表示,暫不清楚相關(guan) 情況,需核實後回複。隨後,記者撥打零跑汽車官方客服電話並聯係零跑汽車方麵。客服工作人員表示,已了解到相關(guan) 信息,會(hui) 先和門店溝通確認用戶信息和車輛問題後,把相關(guan) 情況反饋至售後服務部門,售後服務部門聯係車主進行溝通。
3月12日下午,車主劉先生告訴記者,當日下午4S店已與(yu) 其聯係,但未提及故障原因和解決(jue) 方案;零跑官方客服方麵仍未與(yu) 其溝通。
3月12日晚,零跑汽車方麵回複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已了解相關(guan) 情況,會(hui) 聯係相關(guan) 業(ye) 務部門盡快處理車主反饋的問題。
一個(ge) 月內(nei) 出現兩(liang) 次故障,“直接路上趴窩走不了”
“出發時車輛儀(yi) 表盤顯示剩餘(yu) 電量260公裏(WLTC工況),中途在龍門寺服務區充電至250公裏後出發,還剩百分之十三電量時,車輛突然失速。”劉先生告訴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當時)踏板踩到底時,最高時速隻有10公裏左右。”
車輛發生故障後,劉先生第一時間撥打了零跑汽車客服電話,並將車輛拖到合肥零跑中心包河汽車城店進行維修。劉先生稱,“4S店沒有詳細溝通是如何修好的,也沒有告知是什麽(me) 故障,隻是說電池要召回返廠。”
“其實在車輛發生失速前幾天,4S店曾打電話溝通讓我把車開過去,將電池卸下後返廠,但為(wei) 何返廠、返廠後具體(ti) 要做什麽(me) 並沒有溝通。”劉先生表示。
3月12日,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致電零跑汽車官方客服詢問廠家是否知曉“電池返廠”等信息時,對方工作人員未明確答複,表示需記錄反饋至售後服務部門。
劉先生表示,因返廠維修需20天至一個(ge) 月時間,考慮到春節期間的用車需求,1月份未將車送至4S店。“但沒想到2月份車輛又出現了其他問題。”
2月22日,劉先生購買(mai) 的這輛2021款零跑C11在續航還剩501公裏的狀態下出現了係統異常,“車直接在路上趴窩走不了,4S店把車拖走已半個(ge) 月的時間,到現在還沒有修好,也沒有和我說明到底是什麽(me) 問題導致的,廠家到現在為(wei) 止也沒有給我打過一個(ge) 電話。”劉先生提出:“最好是退車,除非零跑保證車輛不再出現類似影響安全的故障。”
與(yu) 劉先生一樣,浙江的李先生也是一位零跑C11車主。去年11月,李先生駕駛車輛行駛在高速公路上時,車輛出現方向盤鎖死、無法掛擋故障,導致差點被追尾。
此外,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查詢黑貓投訴、汽車論壇等,發現不少車主反映零跑汽車問題。黑貓投訴平台顯示,涉及零跑C11的投訴有398條,包括車輛在路上正常行駛過程中突然失去動力、大燈昏暗、電動泵強烈震動、減震異響等問題。
4S店和廠家有義(yi) 務為(wei) 車主排除車輛故障
當一輛車在行駛過程中出現問題,對廠家而言是一次故障,而對車主而言,則是一次“生命的冒險”。失速、車輛係統異常是什麽(me) 原因導致的,如何解決(jue) ?
中國汽車維修行業(ye) 協會(hui) 標準委特聘專(zhuan) 家、山東(dong) 省首席技師趙林在接受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部分新能源汽車在電池低電量時會(hui) 進入低速保護狀態,即電池電量變低後,為(wei) 保護電池會(hui) 限製動力輸出,使車輛可緩慢地移動到充電站進行充電。
“這是車輛在低電量下的一種保護狀態,也是目前多數新能源汽車中可能會(hui) 存在的一個(ge) 正常現象。但具體(ti) 低電量的數值是多少,因車而異。”趙林認為(wei) ,無法根據失速情況簡單判定車輛電池是否存在問題,“有可能是電池啟動了保護機製,但第二次車輛在有501公裏續航狀態下仍出現了‘車輛係統異常’的問題,這說明有檢查、排除車輛內(nei) 部風險點的必要。4S店和廠家有義(yi) 務用技術手段為(wei) 車主排除車輛故障。”
“上述車主遇到的失速問題可能屬於(yu) 車輛的保護功能啟用,通過限製輸出功率的方式避免更大的損失。”山東(dong) 易維新能源汽車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浩指出,限製車速的原因很多,其中動力電池導致此情況概率更高一些。“因沒有更詳細的信息,尤其是相關(guan) 數據,具體(ti) 問題原因不好界定。車輛出現的問題還是要依靠主機廠的售後服務網絡來解決(jue) 。”
王浩分析,從(cong) 技術角度看,若確定是動力電池導致上述問題,可能的原因是動力電池內(nei) 的電芯一致性不佳,個(ge) 別電芯性能下降導致保護;電池管理係統(BMS)的硬件或軟件有缺陷,出現采集錯誤或誤判等。“上述問題可能需要對有問題的部件進行深入檢測和分析才能確認。”
對於(yu) 車輛為(wei) 何會(hui) 出現方向盤鎖死、無法掛擋的問題,王浩認為(wei) ,行駛中發生方向盤鎖死、無法掛擋,通常是電氣係統故障導致,如防盜係統錯誤觸發,電動轉向助力供電斷開,電控單元停止工作,或車載通信係統故障等。“此種情況需要深度回溯事故發生時的各種數據,分析導致事故的原因,從(cong) 技術層麵解決(jue) 這種高風險的隱患。”
趙林提到,對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發展過程中出現的新車型和新技術,消費者需及時學習(xi) 、了解和熟悉,避免安全隱患。車主遇到車輛故障時,應第一時間離開車輛保證人身安全。“與(yu) 傳(chuan) 統燃油車可能會(hui) 出現抖動等異常提示預警不同,新能源汽車故障的偶發性較強。車主應隨時關(guan) 注車輛狀態,及時檢修。”
律師:希望車企給出更科學、客觀、充分的提示
“新能源車發展迅速,但目前市場上的新能源汽車質量、技術、配套等還存在參差不齊的情況。”北京德和衡律師事務所律師孫智陽表示,監管部門應該加強監管力度,加緊製定完善的政策與(yu) 監管法規辦法,對於(yu) 質量不合格虛假宣傳(chuan) 的企業(ye) 大力打擊,在銷售方麵市場部門加強監督監管;消費者協會(hui) 也要積極處理維權案件,整頓市場作風維護消費者權益。
孫智陽認為(wei) ,在整個(ge) 汽車全生命周期中,車企是關(guan) 鍵一環,一方麵要大力研發,加強科技質量成果,保證車輛質量安全;另一方麵要加強技術人員培訓,減少智能新能源汽車維修不及時情況,並加大投入來培訓消費者,即做到在質量方麵把關(guan) ,在售後方麵及時保障,出現問題依法處理不虛假宣傳(chuan) 。
“隨著科技進步,汽車的性能、功能均有了重大提升,各車企都在以為(wei) 消費者提供更好的產(chan) 品而努力,但作為(wei) 出行工具,消費者的安全永遠是放在第一位的。即便車企需要考慮到經營成本,也不應為(wei) 了逐利、追求功能性噱頭而犧牲消費者的安全保障。”北京市中策律師事務所律師張方隅表示,在發生上述類似的事件時,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消費者可以向作為(wei) 銷售者的4S店以及作為(wei) 生產(chan) 者的車企要求承擔賠償(chang) 責任,4S店和車企需要對消費者承擔修理、更換或退貨等責任,如果造成消費者人身、財產(chan) 損害的,也應承擔賠償(chang) 責任。如果涉及車輛的更換或退貨的,根據《家用汽車產(chan) 品修理更換退貨責任規定》結合三包責任相關(guan) 期限,可以確定是否符合更換、退貨的條件,根據具體(ti) 情況車主還可以要求賠償(chang) 車輛登記費用,銷售者收取的扣除相應折舊後的加裝、裝飾費用,銷售者收取的相關(guan) 服務費用等。
他強調,汽車消費是我國穩定和提振消費的重頭戲。“3·15”即將到來,營造一個(ge) 公平合理、蓬勃向上的汽車消費環境,也是業(ye) 內(nei) 外的共同期待。
孫智陽提到,消費者在購車時要全方麵了解車輛使用及保養(yang) 等情況,出現質量問題及時取證並與(yu) 商家溝通。在問題得不到有效解決(jue) 時投訴或者通過法律途徑維權,隻有車企依法合規,監管到位,維權暢通,消費者提高維權意識,整個(ge) 新能源汽車領域才會(hui) 健康發展、“新事物發展是趨勢,但存在問題需要各方努力才會(hui) 健康發展構成一個(ge) 良性循環。3·15之際,希望商家與(yu) 買(mai) 家都能合法解決(jue) 問題。”
對於(yu) 如何構建良好的汽車消費環境,張方隅表示,希望車企對汽車的功能、特性,可能存在的風險等,在產(chan) 品使用說明書(shu) 中給出更為(wei) 科學、客觀、充分的提示,並提醒消費者閱讀安全注意事項,避免因操作不當所產(chan) 生的危險。
本版采寫(xie)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張冰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