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餘人形機器人項目匯聚北京同台競技
中新社北京3月13日電 (記者 呂少威 陳杭)“大家好,我是大連EX生產(chan) 的機器人,我叫小七,歡迎大家來參觀,希望你們(men) 喜歡我。”13日,在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的一處展廳裏,一個(ge) “美女”機器人向參觀者打招呼。“小七”在說話的同時,眼睛和臉部的“肌肉”也隨之變化,仿佛真人一般。
由中國人形機器人百人會(hui) 主辦的人形機器人大賽暨未來產(chan) 業(ye) 揭榜掛帥13日在北京啟動。中國人形機器人領域的代表企業(ye) 、專(zhuan) 家學者、科研團隊等攜前沿技術方案及研發成果亮相,共吸引116個(ge) 項目參賽,“小七”就是其中之一。
本次大賽為(wei) 期兩(liang) 天,內(nei) 容涵蓋了人形機器人的核心基礎、重點產(chan) 品、公共支撐及典型應用4大板塊,分為(wei) 全身動力學控製算法、觸覺傳(chuan) 感器、機械臂與(yu) 靈巧手等19個(ge) 方向,為(wei) 參賽團隊提供展示研發成果的平台,更將通過競賽交流激發人形機器人領域的創新活力,促進產(chan) 業(ye) 技術的升級和突破。
展廳裏,從(cong) 力傳(chuan) 感器到“機械臂”“靈巧手”,再到讓觀眾(zhong) 驚呼“像真人一樣”的機器人成品,涉及人形機器人各組成部分的研發項目應有盡有,評委們(men) 按照順序依次對相關(guan) 項目進行考核。
跟隨評審團隊的步伐,各種充滿奇思妙想的設計一一展現在觀眾(zhong) 麵前。有能穿越各種障礙的四足機器人,有可以像中醫一樣把脈的“靈巧手”,還有正在忙著搬運重物的“大個(ge) 子機器人”,每個(ge) 機器人都有自己的獨門絕技。
此次大賽,複旦大學工程與(yu) 應用技術研究院青年研究員丁文超和團隊帶來了最新研究成果——複旦“光華一號”人形機器人。該機器人的全身本體(ti) 設計和控製算法擁有完整的知識產(chan) 權。按照設想,未來,“光華一號”將被應用於(yu) 醫療康養(yang) 、情緒陪伴、工廠裝配等多領域。
在丁文超看來,近年來,中國在人形機器人技術領域發展迅速,包括控製算法、本體(ti) 設計、電機技術等方麵,甚至有些超出他的預期。“我們(men) 還得盡快找到相關(guan) 的應用場景,讓技術落到實處,理想狀態就是研發和應用同步進行。”丁文超說。
隨著各大知名廠商紛紛湧入人形機器人賽道,應用領域的進一步細分將成為(wei) 該行業(ye) 發展的一大趨勢。當天參會(hui) 的七騰機器人有限公司長期探索差異化發展路線,深耕應急安全領域的終端應用。據展位負責人王承承介紹,該公司最新研發的防爆化工四足機器人具備防爆、氣體(ti) 識別、紅外熱成像、智能感知、運動控製等8大核心優(you) 勢,能夠在石油、天然氣、化工等防爆區域進行安全巡檢作業(ye) ,也能在樓梯、狹小空間以及複雜路麵上自由行動,一經問世便獲得大量市場關(guan) 注。
王承承坦言,本次大會(hui) 讓自己和團隊學習(xi) 了很多新技術和創新經驗,希望未來能有更多這樣的交流機會(hui) ,共同取長補短,爭(zheng) 取讓更多科學幻想成為(wei) 現實。(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