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患者生活更有質量(大健康觀察·聚焦人文科室建設⑧)
“康複就是掃去患者心中的陰霾。”這是北京小湯山醫院天壇小湯山康複中心康複醫師肖娟的感悟。
從(cong) 讀碩士研究生開始工作到現在,肖娟把近9年的時光獻給了康複工作。這些年,她輪轉了PT(物理療法)、OT(作業(ye) 療法)、ST(言語療法)、理療等康複治療室,為(wei) 患者做過大量康複治療。
什麽(me) 是康複?康複的意義(yi) 是什麽(me) ?肖娟工作中始終在思考這些問題。過去人們(men) 覺得康複就是看護、照顧,沒什麽(me) 技術含量,現在慢慢認識到康複是一門科學。事實上,康複做得好,能顯著減少後遺症,大大減輕患者的痛苦,讓患者的生活更有質量、更有尊嚴(yan) 。這是肖娟的看法,也是北京小湯山醫院天壇小湯山康複中心醫護人員的共識。
2021年9月1日,北京天壇醫院和北京小湯山醫院在北京小湯山醫院共同成立天壇小湯山康複中心(簡稱“天山康複中心”),以神經康複為(wei) 特色,集康複醫療、教學、科研、轉化及培訓為(wei) 一體(ti) 的高水平、高層次康複醫學平台。
“醫學人文在整個(ge) 醫療活動當中都要完全落實。尤其在康複過程中,怎麽(me) 尊重患者,怎麽(me) 關(guan) 愛患者,怎麽(me) 最大程度地重視患者,這是一種文化,而這種文化並非一個(ge) 人就能做成,也非一朝一夕能做好。”北京小湯山醫院院長薑悅說,“小湯山醫院特別是天山康複中心接診的患者,大部分是神經康複的患者,多存在肢體(ti) 功能障礙。我們(men) 把人文關(guan) 懷貫穿在整個(ge) 醫療實踐過程中,通過一係列舉(ju) 措最大程度去改善他們(men) 的功能,最終目的是讓這些患者能夠回歸到家庭,回歸到生活,回歸到工作。”
康複患者尤其需要人文關(guan) 懷
秦鳳(化名)60多歲,因為(wei) 腦梗死2周、左側(ce) 偏癱來到了天山康複中心。“據她老伴介紹,秦阿姨性格敏感,這次生病以後受了很大刺激,每天以淚洗麵,無法接受目前的狀態,坐不穩,也走不了路,感覺自己是家裏的累贅、負擔,不願意來做康複治療,不願吃藥,覺得活著沒有什麽(me) 意義(yi) 了。”肖娟回憶起一件讓她難忘的事。
作為(wei) 主管大夫,肖娟不願意看見秦鳳繼續消沉下去,除了為(wei) 她安排常規康複治療以外,還安排了心理治療師進行心理治療,並輔助藥物治療。
“秦阿姨剛來那兩(liang) 周,我每天都會(hui) 去看望她幾次,每次都向她詳細解釋腦梗死這個(ge) 疾病的病因、治療及預防,以及應該如何進行康複治療才能達到預期效果,來增強她戰勝疾病的信心。”肖娟說,秦鳳經過幾天的康複訓練後,逐漸能夠坐穩了。
看到自己的進步,秦鳳的情緒也慢慢好了起來,傷(shang) 心流淚的次數越來越少,康複治療也配合得越來越好了。“秦阿姨告訴我,每天有這麽(me) 多老師幫她做康複治療,還有心理醫生陪她嘮嗑,她感覺到了大家的重視和關(guan) 心,覺得沒有理由繼續消沉下去,要好好訓練,不讓家人擔心,也不辜負我們(men) 對她的期望。”肖娟說。
經過一個(ge) 月的康複治療,秦鳳可以獨自站立了,還能在他人攙扶下走幾步路,有了明顯的進步。又經過兩(liang) 個(ge) 月的治療,她可以自己行走100米以上了。“往後的日子裏,阿姨見到我就笑,再沒了愁眉苦臉,生活也逐漸恢複了正常。”肖娟說,“康複治療的核心在於(yu) 主動運動,被動運動康複可以維持關(guan) 節活動度、預防深靜脈血栓、預防心肺功能等並發症,但是想讓功能障礙得到進一步提升,必須調動患者的主觀能動性。”
天山康複中心主要收治腦梗死、腦出血、腦外傷(shang) 、腦腫瘤術後等中樞神經係統疾病所致的運動、認知、言語和吞咽等功能障礙的患者,同時收治帕金森病、格林-巴利綜合征、多發性硬化、脊髓炎、多係統萎縮、癡呆等多種神經係統退行性及免疫性疾病,以及膝、髖關(guan) 節置換術後、頸腰椎病等骨科疾病的康複治療。
“康複患者尤其需要人文關(guan) 懷。”北京小湯山醫院副院長康曉平說,“因為(wei) 很多腦梗或者卒中患者,發病前一天還正常上班,第二天偏癱了,心理打擊特別大,對家庭的打擊也特別大。因此,我們(men) 以患者為(wei) 中心,不斷提升人文服務,幫助他們(men) 從(cong) 心理上走出陰霾,積極康複。”
康複是治療的一部分
“京畿左翼,小湯山,一脈溫泉無色。廣廈萬(wan) 間新建立,引入玉池清澈。冬日疑春,朔風孕暖,溪內(nei) 遊龜鱉。華清何似?令人高下難說……”郭沫若在《念奴嬌·小湯山》中如此描寫(xie) 小湯山的冬日美景。記者日前在小湯山醫院漫步時得到的感受,如出一轍。
小湯山醫院占地600餘(yu) 畝(mu) ,整個(ge) 院區1/3為(wei) 蘇州園林式設計。小橋優(you) 雅,水塘凝碧,樹木成林,亭台樓閣錯落其中,堪稱佳境,故而成為(wei) 明清兩(liang) 代溫泉行宮。
“小湯山醫院的環境,春夏秋冬都有不同的美。康複患者身處其中,會(hui) 得到身心的愉悅。對此,我們(men) 把優(you) 美的環境和康複工作進行了最大程度的結合。”康曉平說。
為(wei) 美景、湯泉環繞的天山康複中心,治療室總麵積達1000餘(yu) 平方米,設有PT、OT、ST、理療、中醫、水療等康複治療及訓練中心。中心主任由北京天壇醫院康複科主任臧大維擔任。
據康曉平介紹,雙方醫院以“兩(liang) 院一科”模式組成天山康複團隊,匯聚神經康複及相關(guan) 學科優(you) 秀人才80餘(yu) 人,是一支技術能力過硬、學曆層次較高、梯隊設置合理的康複專(zhuan) 業(ye) 技術團隊。
“康複是治療的一部分。對於(yu) 疾病,首先是預防,如果疾病發作,急性期一般是一周到兩(liang) 周,之後就是康複階段,一般是一到兩(liang) 個(ge) 月。第四個(ge) 階段是康護,第五個(ge) 階段是康養(yang) ,最後是居家。基本就這麽(me) 6個(ge) 階段。”臧大維說,天山康複中心聚焦第三階段,開展特色康複醫療。
具體(ti) 技術方麵,從(cong) 超聲引導下肉毒毒素注射、球囊擴張術、腦機接口,到高低頻經顱磁刺激、經顱直流電刺激,再到下肢外骨骼機器人、等速肌力評定與(yu) 訓練、步態評估及訓練、姿勢評估及訓練技術等,一應俱全,覆蓋了各種康複場景。
錢方(化名)就是這些康複技術的受益者。
70多歲的錢方因為(wei) 腦梗死、右側(ce) 偏癱住進了小湯山醫院。“錢叔叔長期患有高血壓,血壓控製不好,腦白質變性很嚴(yan) 重,還有中度腦萎縮,存在很大的認知功能問題。左邊肢體(ti) 的運動功能也很差,不能站立,也不能自己進食,總是一副很嚴(yan) 肅的表情,醫學上稱為(wei) ‘麵具臉’。”肖娟說,“他入院後,我作為(wei) 主管大夫為(wei) 其安排了運動訓練、理療和認知功能訓練。”
由於(yu) 錢方的認知功能很差,不能理解指令動作,不能配合主動康複運動,雖然治療師總是不厭其煩地示範、講解,配合他進行一些傳(chuan) 統的被動康複治療,比如康複踏車(被動模式)、站床等,但治療效果並不理想。
經過重新評估,中心為(wei) 他重新製定了治療計劃,安排了重複經顱磁刺激治療,刺激部位在雙側(ce) 額葉,以此改善錢方的認知和運動功能。
“經過3次重複經顱磁刺激治療,奇跡出現了,錢叔叔可以自己用右手吃飯了,吃飯時間也比之前明顯縮短了。去治療室做康複治療的時候,他也能主動配合治療,主觀能動性有了明顯改善。經過大概兩(liang) 個(ge) 月的治療,他能在他人攙扶下走路,逐步好轉後出院。”肖娟說。
鼓勵醫務人員書(shu) 寫(xie) 平行病曆
近年來,我國康複治療技術取得了飛速發展,但仍有一部分人群未意識到康複訓練的重要性,過度依賴藥物治療,有的甚至拒絕接受康複訓練,尤其功能障礙嚴(yan) 重的患者。
“這樣的患者往往處於(yu) 焦慮抑鬱狀態,不接受現在的結果,對未來沒有什麽(me) 信心。所以我們(men) 一方麵抓緊治療恢複,另一方麵鼓勵患者增進信心,如果患者不配合的話,可能很多的治療運行不了。”臧大維說,“我們(men) 作為(wei) 醫務人員,更多地要傾(qing) 聽這些患者的故事,學會(hui) 換位思考,要走進他們(men) 的內(nei) 心世界,了解他們(men) ,才能夠對症地去處理他們(men) 的問題。”
對此,天山康複中心從(cong) 多方麵入手,為(wei) 患者營造舒心、溫馨的環境。“我們(men) 提供各種輔助服務,比如公共輪椅、掃碼點餐,還有誌願者提供理發、陪讀等服務。”康曉平說,“醫院院區比較大,不同診療區相距較遠,為(wei) 減少患者步行,我們(men) 提供擺渡車服務。”
為(wei) 了更好地與(yu) 患者共情,天山康複中心鼓勵醫務人員書(shu) 寫(xie) 平行病曆。“讓他們(men) 注意傾(qing) 聽患者的感受,來審視自己在整個(ge) 醫療服務當中還存在哪些問題,這樣能夠增強他們(men) 職業(ye) 的榮譽感,緩解倦怠。”康曉平說,“很多患者出院了,我們(men) 的康複治療師還跟其保持聯係,指導居家康養(yang) 的注意事項等。”
“為(wei) 患者服務,解決(jue) 他們(men) 的身心障礙。我想,這就是我作為(wei) 康複醫師而存在的意義(yi) 。”肖娟說。
天山康複中心的運作效果,為(wei) 後續其他科室的合作提供了經驗和借鑒。“小湯山醫院還將與(yu) 北京積水潭醫院、北京兒(er) 童醫院以及北京中醫醫院等其他市屬醫院繼續在骨科康複、兒(er) 童康複、中醫康複等領域開展緊密醫療合作,進一步提高小湯山康複醫學平台的綜合實力。”薑悅說,“在這個(ge) 過程中,我們(men) 將持續加強人文關(guan) 懷,增強患者就醫獲得感,把康複醫學推向新的發展水平。”
熊 建(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