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涉農職業教育,人才如何“向農而行”

發布時間:2024-03-19 16:18:00來源: 中國新聞

  一年之計在於(yu) 春,眼下正值春耕季節,涉農(nong) 話題引發關(guan) 注。近年來,黨(dang) 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涉農(nong) 職業(ye) 教育,多次提出發展麵向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職業(ye) 教育。但在實際發展中,涉農(nong) 職業(ye) 教育還麵臨(lin) 諸多瓶頸,需要統籌考慮破解難題。如何改變涉農(nong) 專(zhuan) 業(ye) 學生的“離農(nong) ”傾(qing) 向?如何與(yu) 時俱進,培養(yang) 有文化、懂技術、擅經營、會(hui) 管理的涉農(nong) 人才?關(guan) 注和參與(yu) 涉農(nong) 職業(ye) 教育的人士通過調研和辦學實踐,試圖找到答案。

  縣城中職學校,涉農(nong) 類專(zhuan) 業(ye) 受冷落

  2019年以來,教育部、人力資源社會(hui) 保障部、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等部門,著力推進涉農(nong) 職業(ye) 教育發展,加強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培養(yang) 培訓,為(wei) 服務鄉(xiang) 村振興(xing) 提供重要支撐。

  當下,涉農(nong) 職業(ye) 教育的總體(ti) 狀況如何?2022年,全國政協農(nong) 業(ye) 和農(nong) 村委員會(hui) 、民建中央聯合開展“充分發揮職業(ye) 教育在鄉(xiang) 村振興(xing) 中的作用”專(zhuan) 題調研,給出了這樣一組數字:當前我國各類涉農(nong) 職業(ye) 教育機構近12萬(wan) 個(ge) ;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和教育部推出101所鄉(xiang) 村振興(xing) 人才培養(yang) 優(you) 質校;創建國家級農(nong) 村職業(ye) 教育和成人教育示範縣,261個(ge) 縣(市、區)創建合格;結合國家百萬(wan) 擴招培養(yang) 高素質農(nong) 民,累計招生87萬(wan) 人,畢業(ye) 55萬(wan) 人。

  就涉農(nong) 人才培養(yang) ,2024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實施鄉(xiang) 村振興(xing) 人才支持計劃,加大鄉(xiang) 村本土人才培養(yang) ,有序引導城市各類專(zhuan) 業(ye) 技術人才下鄉(xiang) 服務,全麵提高農(nong) 民綜合素質。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著眼促進農(nong) 民增收,壯大鄉(xiang) 村富民產(chan) 業(ye) ,發展新型農(nong) 業(ye) 經營主體(ti) 和社會(hui) 化服務,培養(yang) 用好鄉(xiang) 村人才。

  全國政協委員、民建廣東(dong) 省委會(hui) 副主委、廣東(dong) 技術師範大學副校長許玲介紹,以前,在縣城的中職學校裏,容易招生的專(zhuan) 業(ye) 往往不涉農(nong) 。過去幾十年,這些學校承擔的任務,是把當地勞動力培養(yang) 成技能型工人,之後輸送到城市,送進工廠。因此,能在城市裏找到工作的專(zhuan) 業(ye) 最搶手,本應離農(nong) 村更近的涉農(nong) 類專(zhuan) 業(ye) 卻受到冷落,一些學校麵臨(lin) “招生就業(ye) 兩(liang) 難”的窘境。

  北京農(nong) 業(ye) 職業(ye) 學院教務處處長楊永傑最近正忙於(yu) 春季招生。據他觀察,目前,全國農(nong) 業(ye) 性質的高職院校有42所,一些學校轉成綜合類別後,考慮綜合定位和招生需求,專(zhuan) 業(ye) 設置漸漸淡化了“農(nong) ”字特色。

  長期以來,農(nong) 村職業(ye) 教育辦學水平不高,與(yu) 區域社會(hui) 經濟發展需要契合度不高,涉農(nong) 職業(ye) 教育學生招不來、下不去、留不住、用不好等問題仍然突出……在楊永傑看來,目前的涉農(nong) 職業(ye) 教育多以升學拿文憑為(wei) 目標,要解決(jue) 上述問題,必須把人才培養(yang) 作為(wei) 一個(ge) 突破口。依照實際發展需求,涉農(nong) 職業(ye) 教育應著眼於(yu) 對接農(nong) 村社會(hui) 經濟服務體(ti) 係建設,不應該完全以升學為(wei) 導向。

  “涉農(nong) 職業(ye) 教育有很強的公益性、外部性,但麵臨(lin) 的問題是,開展教育的條件薄弱,外界對其認識不足。”許玲稱。

  許玲認為(wei) ,“要逐步轉變涉農(nong) 職業(ye) 教育的辦學理念,職校尤其是縣級中職學校要為(wei) 當地培養(yang) 農(nong) 林牧漁業(ye) 所需的人才。樹立這個(ge) 觀念,需要久久為(wei) 功。”

  這所農(nong) 職院如何做到“畢業(ye) 生返鄉(xiang) 留鄉(xiang) 者達八成”?

  高質量的農(nong) 業(ye) 發展呼喚高素質勞動力的加入,但現實“很骨感”。第三次全國農(nong) 業(ye) 普查數據顯示,全國農(nong) 業(ye) 勞動力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91.8%,與(yu) 發達國家相比仍有較大差距,如法國2010年就有32%的農(nong) 業(ye) 勞動力擁有高等教育學曆。

  調研基層職業(ye) 學校後,許玲發現,人才供給與(yu) 需求還存在錯位。現代化農(nong) 業(ye) 企業(ye) 和集約化種植大農(nong) 場對勞動力數量的需求大大減少,但對人才素質的要求在提升,涉農(nong) 人才除了要懂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知識外,還要懂產(chan) 銷、會(hui) 經營、擅管理。

  民建中央調研組在調研中也發現,鼓勵涉農(nong) 職業(ye) 院校主動對接產(chan) 業(ye) 需求,開展多層次、多領域職業(ye) 教育培訓,有利於(yu) 涉農(nong) 人才留得下、幹得好。

  涉農(nong) 職業(ye) 院校也在積極探索。例如,北京農(nong) 業(ye) 職業(ye) 學院依托北京市農(nong) 廣校,優(you) 選培訓學員接受涉農(nong) 中高職教育,實行區域化培養(yang) 人才。2016年開始,學院開始實施高素質農(nong) 民學曆能力提升工程。區別於(yu) 農(nong) 民培訓,這是三年製高職學曆教育,專(zhuan) 業(ye) 方向設置更貼近農(nong) 村生產(chan) 實際。在農(nong) 村經營管理專(zhuan) 業(ye) 基礎上,學院設有合作社經營管理、家庭農(nong) 場經營管理、休閑農(nong) 莊運營管理、農(nong) 產(chan) 品流通管理、農(nong) 業(ye) 裝備農(nong) 業(ye) 設施管理,農(nong) 村金融和農(nong) 村財務等專(zhuan) 業(ye) (方向)。

  來自北京市順義(yi) 區北小營鎮西府村的薛新穎,是當地一家農(nong) 民合作社的理事長。2016年,她成為(wei) 北京農(nong) 業(ye) 職業(ye) 學院合作社經營管理專(zhuan) 業(ye) 的學生。在學校,她學習(xi) 了農(nong) 村財務管理、創意農(nong) 業(ye) 發展等專(zhuan) 業(ye) 理論,以及農(nong) 產(chan) 品營銷與(yu) 策劃、電子商務等實用知識,於(yu) 2019年7月順利拿到畢業(ye) 證,成為(wei) 北京農(nong) 業(ye) 職業(ye) 學院高素質農(nong) 民學曆能力提升班首屆畢業(ye) 生。她將學到的知識應用於(yu) 實踐,不斷提高合作社的產(chan) 值和效益,帶領村民增收致富,後來還被評為(wei) 中級職稱園藝師,當選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北京市人大代表。

  來自北京市大興(xing) 區安定鎮的陳山山有誌於(yu) 發展安定鎮特色農(nong) 桑產(chan) 業(ye) ,2019年,她進入北京農(nong) 業(ye) 職業(ye) 學院,學習(xi) 休閑農(nong) 莊經營與(yu) 管理。現代服務管理係教師團隊通過進村入戶、課題研究、現場指導、師生團隊助力農(nong) 事活動、教師企業(ye) 掛職鍛煉等方式為(wei) 陳山山負責的合作社開展幫扶。陳山山發動村內(nei) 及周邊村民推出桑葉茶、桑菇醬、桑葉醬等產(chan) 品,打造出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村民的錢袋子更鼓了,陳山山本人也被評為(wei) 北京榜樣、北京市高素質農(nong) 民優(you) 秀帶頭人、全國鄉(xiang) 村振興(xing) 青年先鋒。

  楊永傑介紹,在他們(men) 學校的六屆畢業(ye) 生中,返鄉(xiang) 留鄉(xiang) 者達80%。教學與(yu) 應用的緊密聯係,給學校到農(nong) 村開展教學活動奠定了良好基礎。他數了數,北京有3700多個(ge) 村,大部分村裏都有他們(men) 的學生。依靠“校友”眾(zhong) 多的優(you) 勢,老師們(men) 進村做科研搞調研,很方便。

  民建中央調研發現,多地已經摸索出了不少涉農(nong) 人才培育的好做法,如江蘇農(nong) 林職業(ye) 技術學院與(yu) 地方政府開展“校地訂單”“定製村官”培養(yang) 工作;黑龍江農(nong) 業(ye) 職業(ye) 技術學院與(yu) 5個(ge) 縣共建鄉(xiang) 村振興(xing) 學院,以“送教下鄉(xiang) ”形式開展高素質農(nong) 民和鄉(xiang) 村兩(liang) 委幹部培養(yang) 培訓;湖北鹹寧職業(ye) 技術學院將高職擴招與(yu) “一村多名大學生培養(yang) 計劃”結合,定向培養(yang) 大批鄉(xiang) 村治理人才和產(chan) 業(ye) 發展帶頭人等。

  精準幫扶學生“農(nong) 創客”反哺家鄉(xiang)

  除了涉農(nong) 職業(ye) 院校,一些綜合類職業(ye) 院校也在為(wei) 學生涉農(nong) 創業(ye) 項目鋪路。許玲介紹,在廣東(dong) 技術師範大學的3萬(wan) 多名學生中,有2000多人來自民族地區。來自貴州的學生楊牡丹,是民族學專(zhuan) 業(ye) 的研究生。上學期間,她不斷跟老師們(men) 念叨她的牽掛:家鄉(xiang) 農(nong) 民釀的白酒品質非常好,但沒有品牌,也賣不上價(jia) 錢,隻能在當地小範圍內(nei) 銷售,她想讓家鄉(xiang) 的產(chan) 品走出大山。為(wei) 此,學校支持她創業(ye) ,打造品牌。三年裏,該校創新創業(ye) 學院給予孵化政策,支持她參加比賽,逐漸幫她打開思路。她優(you) 化生產(chan) 線,創設品牌,成功將產(chan) 品帶出貴州,擺上了多個(ge) 城市的超市貨架。

  該校另一位來自甘肅靜寧的學生王偉(wei) 永,是計算機科學與(yu) 技術專(zhuan) 業(ye) 的本科生。讀書(shu) 期間,他發現,廣東(dong) 超市裏的高檔水果區品類眾(zhong) 多,卻沒有他家鄉(xiang) 盛產(chan) 的蘋果。為(wei) 推銷家鄉(xiang) 的優(you) 質蘋果,在學校的扶持下,他創立了名字中帶有回望家鄉(xiang) 寓意的蘋果品牌,並通過參加比賽,贏得了更多關(guan) 注。如今,這些蘋果已走進北京、廣州等地的超市,所得利潤正回報給家鄉(xiang) 的鄉(xiang) 親(qin) 們(men) 。

  在許玲看來,想要吸引學生願意學農(nong) 、持續為(wei) 農(nong) ,除了校內(nei) 的幫扶外,支持措施也要延續到校外,學生們(men) 的事業(ye) 發展很難,財政支持和教育投入不能中斷。

  楊永傑稱,涉農(nong) 職業(ye) 院校開辦涉農(nong) 專(zhuan) 業(ye) 後,每走一步都需要細算“投入賬”,希望財政上能給予政策傾(qing) 斜,以更好地滿足發展訴求。

  在調研中,民建中央也關(guan) 注到了教育經費投入和保障不足的問題,並建議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提高職業(ye) 教育保障水平,具體(ti) 如對高等職業(ye) 院校涉農(nong) 專(zhuan) 業(ye) 實行學費減免政策,對在鄉(xiang) 村基層就業(ye) 的涉農(nong) 專(zhuan) 業(ye) 畢業(ye) 生,通過學費代償(chang) 等辦法補償(chang) 學費;在職業(ye) 教育經費中增加一定比例的農(nong) 民教育和培訓專(zhuan) 項經費,將涉農(nong) 人才半農(nong) 半讀、彈性學製培養(yang) 模式納入國家助學和免學費政策範疇,解除財政撥款限製等。

  2023年8月,針對“關(guan) 於(yu) 加快推進農(nong) 業(ye) 職業(ye) 教育發展的建議”,教育部在官網發布答複,稱將推動涉農(nong) 職業(ye) 教育高質量發展,加快培養(yang) 高素質農(nong) 民和技術技能人才,積極助力鄉(xiang) 村振興(xing) 。在“關(guan) 於(yu) 完善經費投入保障”方麵,答複指出,新修訂的職業(ye) 教育法明確要求加大涉農(nong) 職業(ye) 教育投入;在重大專(zhuan) 項中支持涉農(nong) 職業(ye) 教育發展;麵向農(nong) 村家庭學生就讀職業(ye) 教育提供學生資助。(完)

  (《中國新聞》報記者張樂(le) )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