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洛陽龍門石窟發現唐代菩薩半身像

發布時間:2024-03-21 14:38: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科教文衛】洛陽龍門石窟發現唐代菩薩半身像

  中新社洛陽3月20日電(記者 闞力)記者20日從(cong) 河南省洛陽龍門石窟研究院獲悉,龍門石窟景區伊河段發現了一件石雕造像,初步推測為(wei) 一件唐代圓雕菩薩像殘塊。

  龍門石窟研究院曆史人文研究中心主任路偉(wei) 向中新社記者介紹稱,該造像呈圓柱狀,中間有斷痕,分為(wei) 兩(liang) 段,整體(ti) 為(wei) 造像胸部以下,斷裂處為(wei) 胸、腹間,著裙,身體(ti) 兩(liang) 側(ce) 有帔巾下垂,像足部立於(yu) 仰蓮座上,足部似著履,蓮座前半部分已殘,座下有榫頭,該像完整時蓮座下應該還有基座和榫卯窩,形成榫卯結構,造像可整體(ti) 直立擺放。

  此外,考古人員在對龍門石拱橋下遊進行較大範圍的普查和簡單清理時,在不同位置發現了2件殘像。其中一件雕刻在一個(ge) 較大型的山石上,可見造像的腿和雙腳,初步推斷為(wei) 一交腳坐或遊戲坐的菩薩像腰部以下及兩(liang) 腳部,腰部以上毀。

  路偉(wei) 認為(wei) ,石窟造像之所以出現在河道中,可能是古代伊河水量較大,伊水泛漲曾衝(chong) 毀過寺院。20世紀上半葉龍門石窟一些區段被開山取石及盜鑿破壞時,窟龕造像也會(hui) 掉入河道,長期水流衝(chong) 刷、翻滾到下遊。

  他介紹,據《舊唐書(shu) 》記載,唐開元十年二月,伊水泛漲,毀都城南龍門天竺、奉先寺。其中奉先寺是唐高宗敕建的皇家寺院,負責著名的大盧舍那像龕的日常灑掃和管理,寺院被衝(chong) 毀也可能會(hui) 有一些造像被衝(chong) 入河道。(完)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