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燒餅:一座縉雲城,半城燒餅香
中新社麗(li) 水3月24日電 題:浙江燒餅:一座縉雲(yun) 城,半城燒餅香
作者 邵燕飛 周健 夏霞
揉麵、包餡、撒點芝麻、再刷上糖油,隨著“哧”的一聲,麵餅坯便牢牢地貼在了燒餅爐裏……出爐後的縉雲(yun) 燒餅咬上一口,光聽“嘎吱”一聲,已是口齒生津。細細一品,表皮鬆脆、內(nei) 質軟糯。
前段時間,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刊文介紹“世界上最好吃的50種麵包”,中國燒餅赫然在列。而要說中國燒餅中的佼佼者,非浙江麗(li) 水縉雲(yun) 縣的縉雲(yun) 燒餅莫屬。
縉雲(yun) 燒餅有著悠久的曆史。相傳(chuan) 軒轅黃帝在縉雲(yun) 仙都以山泉和麵,貼在丹爐內(nei) 烤餅,所烤出的餅色澤金黃,香氣撲鼻。之後當地百姓效仿之,用竹木作外桶,以窯土為(wei) 內(nei) 壁,製成燒桶,專(zhuan) 用於(yu) 烤餅。
據典籍記載,當年明太祖朱元璋征戰到縉雲(yun) ,吃了縉雲(yun) 燒餅,便對此味道念念不忘。後來朱元璋做了皇帝,還專(zhuan) 門派人到縉雲(yun) ,找到當年的師傅接到宮中,專(zhuan) 做燒餅給他吃。
“爐傳(chuan) 千百世,餅香五千年”,如今,一座縉雲(yun) 城,半城燒餅香。無論是縣城的燒餅示範店,還是仙都5A級景區的燒餅總店,或是街頭巷弄不起眼的小店,隻要循著香味,隨意落座,燒餅的美味斷不會(hui) 令食客失望。
縉雲(yun) 燒餅辦副主任、縉雲(yun) 燒餅協會(hui) 會(hui) 長丁興(xing) 升受訪時介紹說,縉雲(yun) 燒餅製作技藝是中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其好吃的精華,在於(yu) 縉雲(yun) 菜幹的濃鬱鹹香,也在於(yu) 餅皮烤至金黃的誘人賣相,而這樣的靈魂,全都由縉雲(yun) 本地的風物所造就——選用本地芥菜品種“細葉九頭芥”,經傳(chuan) 統低鹽回鹵醃製和三蒸三曬加工成縉雲(yun) 菜幹;選用本地特有的“908”小麥,成熟種子顆粒磨製成麵粉做餅坯。
常年做燒餅的師傅則個(ge) 個(ge) 下手穩準狠,待燒餅桶芯壁溫度達到200℃左右時,將未塗有糖油的一麵餅坯塗上水後迅速貼實爐壁。白白的麵皮經高溫烘烤後慢慢膨脹、泛黃、變脆……大約過四五分鍾,香氣迸發。
“縉雲(yun) 燒餅的麵團由老麵發酵而成,完全為(wei) 純天然。燒餅製作看似簡單,但卻很有講究,用料、和麵、烤製等等,每個(ge) 步驟環環緊扣,馬虎不得。”潛心研究燒餅技藝36年的縉雲(yun) 燒餅“總教頭”趙一均受訪時說,就比如和麵,還要結合天氣因素掌握好發酵時間,適時作出調整。
如今,縉雲(yun) 燒餅師傅們(men) 推陳出新,榴蓮燒餅、牛肉燒餅、鹹蛋黃燒餅等各種“新奇”口味層出不窮,滿足食客味蕾。與(yu) 此同時,小燒餅也“吃”出了大產(chan) 業(ye) ,2023年,縉雲(yun) 燒餅總產(chan) 值達到34.8億(yi) 元人民幣。
據丁興(xing) 升介紹,縉雲(yun) 2014年成立“燒餅辦”(縉雲(yun) 燒餅品牌建設領導小組及其辦公室),專(zhuan) 門支持燒餅產(chan) 業(ye) 的發展。當地還開設係統教學燒餅的“專(zhuan) 業(ye) 課”,多年來,已累計培訓縉雲(yun) 燒餅師傅11577人,縉雲(yun) 燒餅從(cong) 業(ye) 人員達2.4萬(wan) 人。
燒餅飄香,絲(si) 絲(si) “鄉(xiang) 愁”遍全球。數據統計,縉雲(yun) 燒餅已在中國各地開了8000多家門店,品牌分店還遍布美國、意大利、澳大利亞(ya) 等十多個(ge) 國家和地區。
從(cong) “路邊攤”走向“品牌店”,從(cong) “小縣城”邁進“大都市”,從(cong) “謀生技”轉為(wei) “致富經”,縉雲(yun) 燒餅一路走來,呈現出“一業(ye) 興(xing) 百業(ye) ”的良好態勢,也加快推進了縉雲(yun) 菜幹、芥菜種植、縉雲(yun) 燒餅桶、爐芯、原輔料供應等全產(chan) 業(ye) 鏈的共同發展,成為(wei) 浙江省特色餐飲龍頭產(chan) 業(ye) 和助農(nong) 增收典範。
承載著人間煙火,縉雲(yun) 燒餅將續寫(xie) 舌尖上的美味傳(chuan) 奇。(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