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從企業端探訪安徽合肥持續壯大新質生產力“密碼”

發布時間:2024-04-07 11:19: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合肥4月6日電 (記者 吳蘭(lan) )當前,新質生產(chan) 力已展示出對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強勁支撐力、推動力,成為(wei) 全麵塑造新動能、新優(you) 勢的關(guan) 鍵“力”源。記者近日在安徽省合肥市探訪包括國有、民營、中外合資等各類型企業(ye) ,從(cong) 企業(ye) 端視角觀察這座中國中部城市,解析其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的“密碼”。

  產(chan) 業(ye) 科技互促“雙強”

  在安徽叉車集團的一個(ge) 無人車間,工業(ye) 機器人機械臂伸縮自如,一片繁忙之景映入眼簾。安徽叉車集團董事長、總經理楊安國說:“在線生產(chan) 的2000多種型號、600多類工業(ye) 車輛產(chan) 品全部具有自主知識產(chan) 權。產(chan) 品銷往世界150多個(ge) 國家和地區,其中2023年實現海外營收8.14億(yi) 美元。”

  暢銷海內(nei) 外“密碼”是什麽(me) ?楊安國認為(wei) ,把高質量發展要求貫穿新型工業(ye) 化全過程,不斷培育智能製造新模式、注入轉型發展新動能、不斷壯大新質生產(chan) 力是關(guan) 鍵。

  據介紹,該企業(ye) 聯合高校、科研院所等,組建了“安徽省智能工業(ye) 車輛產(chan) 業(ye) 創新中心”“安徽省新能源叉車製造業(ye) 創新中心”新平台,建立了產(chan) 學研深度融合的科技創新體(ti) 係。

  安徽叉車集團所在的合肥經濟技術開發區,是安徽省最大的先進製造業(ye) 集聚區。該區管委會(hui) 副主任張露說:“經開區以產(chan) 業(ye) 作為(wei) 科技創新最重要的孵化器、加速器、放大器,用科技創新改造現有生產(chan) 力、催生新質生產(chan) 力,推動產(chan) 業(ye) 與(yu) 科技互促雙強。”

  模型算力迭代“上新”

  以智能語音為(wei) 特色的人工智能產(chan) 業(ye) 在合肥有良好的發展基礎,並形成了一定的產(chan) 業(ye) 影響力和國際知名度。

  “可以翻譯80多個(ge) 語種,能滿足各種情況下的翻譯需求,實現溝通無障礙。”在科大訊飛股份有限公司(簡稱科大訊飛)展廳,工作人員演示了數款語音產(chan) 品。

  近年來,基於(yu) 人工智能核心技術,科大訊飛持續構建AI產(chan) 業(ye) 生態。在平台生態方麵,截至2月底,其開放平台聚集超過611.5萬(wan) 開發者團隊。而訊飛星火大模型自去年5月發布以來,不斷迭代升級,計劃近期推出星火大模型V4.0,對標GPT4大模型產(chan) 品。

  在科大訊飛這一“頭雁”帶領下,位於(yu) 合肥高新區的“中國聲穀”入園企業(ye) 突破2400家。

  伴隨AI大模型和海量數據對智能算力需求持續攀升,算力成為(wei) 釋放新質生產(chan) 力的關(guan) 鍵引擎。聯想首台國產(chan) AI服務器近日在合肥交付,該服務器是一款最新的、麵向大模型訓練和推理而設計的AI服務器。

  “聯想正身處‘加快形成新質生產(chan) 力’的大潮中。”聯想集團副總裁、聯寶科技首席執行官丁曉輝表示,“我們(men) 將繼續加強研發力度以應對數據爆炸性增長帶來的挑戰,提供符合市場需求的創新產(chan) 品。”

  技術革新持續“加持”

  “作為(wei) 一家技術驅動型企業(ye) ,國軒高科將技術革新能力作為(wei) 核心競爭(zheng) 力。”國軒高科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國軒高科)副總裁王啟歲說,“2022年國軒高科研發投入費用達到24.16億(yi) 元,同比增長107.09%,連續4年占營收比例超過10%。”

  持續的高研發投入,也給企業(ye) 帶來廣闊的市場。“首先來看幾個(ge) 我們(men) 在關(guan) 鍵業(ye) 務市場的排名:全球磷酸鐵鋰裝機排名第三;儲(chu) 能鋰電池全球出貨排名第六……”王啟歲介紹,“目前國軒新站一期作為(wei) 專(zhuan) 注大眾(zhong) 汽車標準電芯的生產(chan) 製造的工廠,已實現大規模工業(ye) 化生產(chan) 。該工廠采用的是最新第六代生產(chan) 線,相比第一代生產(chan) 線1000人/GWh的生產(chan) 力,第六代生產(chan) 線僅(jin) 需要16人/GWh。”

  近年來,安徽在培育壯大科技型企業(ye) 方麵,實施高新技術企業(ye) 、科技型中小企業(ye) “倍增”行動和規模以上製造業(ye) 企業(ye) 無研發機構、無研發活動“清零”行動,激發企業(ye) 創新“源動力”。(完)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