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談科技自立自強】把臨床研究和基礎研究結合好
【院士談科技自立自強】
我一輩子隻圍繞一個(ge) 目標工作,那就是為(wei) 病人解決(jue) 問題。
年輕時,我目睹一些親(qin) 朋好友受病痛折磨,於(yu) 是萌生了治病救人的初心。幾十載行醫,加之做了相關(guan) 的醫學科研,也有了一些心得。
醫療工作是崇高的事業(ye) ,必須時刻把病人放在第一位。隻要病人有1%的治愈希望,醫生就要付出100%的努力!從(cong) 事醫學事業(ye) ,尤其是做外科醫生,哪能沒有風險?但如果醫生不能勇敢地承擔責任,病患就可能失去更多希望。但醫生的“冒險”要建立在有科學依據的基礎上,必須具備豐(feng) 富的實踐經驗,才能製定科學細致的治療方案。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優(you) 先發展的戰略位置,完善人民健康促進政策。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國家強盛的重要標誌,高水平的醫學科學是維護人民健康的基石。
在我看來,醫學科學要實現自立自強,現在的臨(lin) 床研究工作,不但要把科技成果轉化出來,更重要的是把臨(lin) 床研究和基礎研究相結合。我國在基礎研究方麵還處於(yu) 追趕階段,很多新藥物的研製、新治療手段的研發都存在“卡脖子”問題,需要基礎研究成果來支撐破解。
醫學領域應該緊跟科技前沿,以科技創新為(wei) 驅動,不斷提升醫療水平和服務質量,一定要注重培養(yang) 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醫療人才,促進醫院高質量發展。
1983年我作為(wei) 公派留學生,在美國匹茲(zi) 堡大學進修,作為(wei) 老師托馬斯·厄爾·斯塔茲(zi) 爾教授的助手,經常跟著他手術台上一待就是八九個(ge) 小時。對臨(lin) 床外科醫生而言,最重要的就是全身心為(wei) 病人服務。
一個(ge) 人的力量始終有限,培養(yang) 一批醫者仁心、技術精湛的年輕醫生,在此基礎上培養(yang) 出更多的醫學科學家,這是我的夙願。在我心裏,醫學科學家不是隻會(hui) 做手術的“開刀匠”,而是能將臨(lin) 床技術和醫學研究結合起來。這樣的人才多起來,才能促進醫學科學高質量、高水平發展。
一些大的三甲醫院,一定要重視臨(lin) 床科研,加強基礎研究,夯實創新的根基。以我從(cong) 事醫學研究的經驗來看,任何事情必須通過自己的實踐探索,才能摸索出一套經驗和方法。自立自強,就要在學習(xi) 別人強項的過程中,有自信、有獨立的思想,不迷信權威,尋求在某個(ge) 點上超越。先實現自立,再尋求自強,最終真正實現醫學科學的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
(作者:王學浩,為(wei) 中國工程院院士、南京醫科大學第一附院肝癌研究所所長)
(光明日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