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餐吃河豚,三人都中毒了? 醫生提醒
聚餐吃河豚,三人都中毒了
醫生提醒:食用後一旦出現不適,應第一時間催吐
“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河豚有毒眾(zhong) 所周知,但架不住它的美味誘惑,總會(hui) 吸引一些人嚐試。4月10日,南京市中醫院急救醫學科就接診了三名因進食河豚不慎中毒的女子。目前,經過奮力搶救,三人都已脫離危險。
對此專(zhuan) 家提醒,市民食用河豚後應留意是否存在口唇發麻等不適表現,一旦出現中毒症狀,應第一時間催吐並盡快前往醫院。 通訊員 莫禹凡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呂彥霖
南京一醫院同時接診3名吃河豚中毒患者
據了解,三名患者就醫時已出現不同程度的食物中毒的症狀,腹瀉不止、多次嘔吐,手腳麻木、口唇刺痛。最為(wei) 嚴(yan) 重的患者已嚴(yan) 重脫水、全身無力。接診的周智明醫生在詢問病史後,準確判斷為(wei) 河豚中毒,密切監測,催吐補液,針對三人不同程度的中毒情況,進行個(ge) 體(ti) 化診療。目前,三名患者的病情都在逐漸改善。
其中一名患者回憶,“我們(men) 三人中午在外聚餐時點的河豚,當時吃完沒有任何反應。到了下午覺得全身不對勁,整個(ge) 頭麵部和舌頭都發麻,手腳也開始發軟。一直拉肚子,一下午去了七八次廁所,我猜測是河豚出了問題,趕緊來醫院急診就診。”這名患者在微信群裏詢問一起吃飯的朋友,得知朋友也出現類似症狀,被送到醫院搶救。
一旦出現中毒症狀,記得第一時間催吐
“河豚有毒物質為(wei) 河豚毒素,是一種神經毒,對熱穩定,220℃以下不可破壞,鹽醃或日曬也不能破壞,0.5毫克即可致人死亡。”南京市中醫院急救醫學科張偉(wei) 主任介紹,河豚毒素中毒潛伏期10分鍾到3小時,先是手指、舌、唇有刺痛感,然後出現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胃腸道症狀。較重者渾身發冷、四肢無力、眼瞼下垂、口唇和肢端感覺麻木,似酒醉樣。甚至發展到全身麻痹、癱瘓。嚴(yan) 重者呼吸困難、血壓下降、神誌不清、休克、昏迷,常死於(yu) 呼吸衰竭。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對河豚中毒尚無特效解毒劑。張偉(wei) 提醒,市民食用後應留意是否存在口唇發麻、肢體(ti) 無力等不適表現。“一旦出現中毒症狀,應該第一時間催吐、導瀉,排出來得越多意味著吸收得就越少。”
專(zhuan) 家表示,由於(yu) 河豚毒素為(wei) 神經毒素的特點,即使自行催吐後也還是應當盡快前往醫院救治。“醫生會(hui) 進行對症處理,比如洗胃、吸氧,必要時氣管插管上呼吸機。因為(wei) 河豚毒素對胃腸道黏膜、肝腎功能都會(hui) 有損傷(shang) ,我們(men) 還會(hui) 用保肝、消炎、預防感染、補充液體(ti) 等手段進行救治。”張偉(wei) 強調,河豚中毒後的規範化治療不容忽視。“如果已經引起了呼吸麻痹但搶救不及時,出現缺氧症狀以後可能引起腦部神經改變,還有留下後遺症的可能。”
延伸閱讀
這些食物易引發中毒
不僅(jin) 如此,急救醫學科副主任瞿媛提醒,春季氣溫回升,各種致病微生物開始活躍起來,食品衛生安全問題呈現易發、高發態勢。以下食物易引起食物中毒,也需多加注意。
發芽土豆
土豆中毒主要是因為(wei) 儲(chu) 藏不當,使其發芽、變綠、變黑,產(chan) 生了大量名為(wei) “龍葵素”的毒素,對胃腸道黏膜造成刺激作用,引起出血性胃腸炎、溶血、中樞神經係統抑製、呼吸中樞及運動中樞麻痹等。一般的烹調方法不能將其破壞。土豆應存放於(yu) 幹燥、涼爽、避光的地方,防止發芽變綠。
槐花
洋槐花是槐花的一種,既可以鮮食,亦可幹製儲(chu) 存;既可單獨成菜,也可與(yu) 其它葷素料搭配。但是香花槐(也叫紅槐花)是有毒的槐花,香花槐體(ti) 內(nei) 含的生物堿會(hui) 刺激胃跟腸道,還會(hui) 損害神經和肝腎,適合觀賞,不能食用,否則可能中毒。
野菜、野蘑菇
野菜是指野外自然生長未經人工栽培,其根、莖、葉、花或果實等器官可作蔬菜食用的野生或半野生植物。很多人春天喜歡挖野菜,但由於(yu) 野蘑菇和野菜生長環境複雜,是否有毒很難鑒別,采摘食用需謹慎。
(揚子晚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