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大力培養翻譯人才 講好中國式現代化故事

發布時間:2024-04-12 14:42:00來源: 光明日報

  【光明時評】大力培養(yang) 翻譯人才 講好中國式現代化故事

  【光明時評】

  日前,以“推動文明交流互鑒:譯界的責任”為(wei) 主題的2024中國翻譯協會(hui) 年會(hui) 在湖南長沙召開。此間發布的《2024中國翻譯行業(ye) 發展報告》指出,我國翻譯人才為(wei) 國家發展大局和各領域事業(ye) 提供良好支撐,複語型人才需求增加較多,翻譯人才高知化趨勢明顯。聚焦國家需求,加強翻譯能力建設,講好中國式現代化的故事,當是我國培養(yang) 翻譯人才的目標。

  在不同語言、不同文化間開展溝通交流,離不開翻譯。做好中國話語的表達和轉化,加強不同國家、民族、文化間的溝通交流,可更好地服務國家戰略需求和經濟社會(hui) 發展,讓世界讀懂中國。新的時代,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理念的過程中,向世界講好中國式現代化的故事,翻譯發揮著責無旁貸的重要作用。翻譯人才立足新時代,肩負起溝通當代中國與(yu) 當今世界的責任,擔當起時代性和文化性的使命,把中國故事以及故事背後的思想力量和精神力量傳(chuan) 播得更遠,才能讓世界了解立體(ti) 、博大、包容的中國,進而認同不斷發展進步的中國。

  在新時代更好地推動文明交流互鑒。譯者不僅(jin) 需要豐(feng) 富的翻譯經驗和技能,廣博的知識麵、較強的跨文化能力也尤為(wei) 重要。翻譯是一種語言切換,同時也是一種文化創造,與(yu) 譯者自身的文化素養(yang) 、對各類問題的思考和判斷密切相關(guan) ,因此翻譯人才高知化也是必然的趨勢。在翻譯過程中還涉及更深層的文化密碼轉換和轉寫(xie) 問題,因此翻譯對於(yu) 促進文明互動共生的作用是很強大的。譯者博通古今的文化素養(yang) 、嚴(yan) 謹認真的工匠精神、求實求真的為(wei) 學風範,都是必要而重要的。不斷提升譯者跨文化傳(chuan) 播意識和素養(yang) ,深刻認知民族文化和世界格局,係統學習(xi) 域外知識和他者經驗,才能成為(wei) 具有深厚家國情懷、開闊國際視野、較強國際傳(chuan) 播能力的翻譯人才。更好地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思維方式和行為(wei) 準則,更好地開展人文交流、科技合作、中華文化和價(jia) 值觀傳(chuan) 播,才能真正擔當起推動文明交流互鑒的重任。

  在新時代積極講好中國式現代化故事。今天的中國,每時每刻都發生著奮鬥、火熱、動人的故事。翻譯人才需服務於(yu) 中國式現代化大局,構建同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相匹配的國際話語權,做到能代表中國、能表達中國。新時代的中國在國際政治經濟舞台上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如何總結當代中國走過的奮鬥道路與(yu) 經驗,並將其轉化為(wei) 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對外話語體(ti) 係,加強國際傳(chuan) 播能力建設,是講好中國式現代化故事的關(guan) 鍵。講好中國式現代化的故事,傳(chuan) 播好中國聲音,展示真實、立體(ti) 、全麵的中國,需要培養(yang) 具有全球視野、國家意識、民族情懷、廣博知識和專(zhuan) 業(ye) 素養(yang) 的高水平翻譯人才。培養(yang) 堅守國家立場、具有國際傳(chuan) 播能力的人才,繼續推動中國式現代化故事的遠播、深入推進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建設和各項事業(ye) 發展。

  在新時代翻譯人才應更加善用人工智能。人工智能語言大模型的問世為(wei) 培養(yang) 翻譯人才帶來巨大的機遇和挑戰。《2024中國翻譯行業(ye) 發展報告》指出,在翻譯技術發展與(yu) 創新方麵,經營範圍中含有“機器翻譯與(yu) 人工智能翻譯”業(ye) 務的企業(ye) 數量持續迅速增長。翻譯技術發展前景廣闊,八成以上翻譯企業(ye) 積極擁抱大模型技術,七成以上相關(guan) 院校設有機器翻譯相關(guan) 課程。新型翻譯人才需敞開胸懷擁抱人工智能翻譯技術。伴隨翻譯技術高度智能化發展,從(cong) 事翻譯科技創新和翻譯技術方法應用的翻譯科學家變得越來越重要。讓更多翻譯科技領域的關(guan) 鍵人才脫穎而出,為(wei) 翻譯領域凝智聚力,當是推動行業(ye) 發展的有力之舉(ju) 。加強“譯後編輯家”隊伍建設也十分重要。譯後編輯家精通機器翻譯輸出結果,能做文字、意義(yi) 、格式等方麵的人工把關(guan) ,尤其在機器翻譯大規模生產(chan) 、各領域深度應用之後,將對翻譯成果輸出質量起到重要把關(guan) 作用。

  (作者:李華,係媒體(ti) 評論員)

  (光明日報)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