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既能增強個(ge) 體(ti) 的自尊和自信,推動實現人的自由全麵發展,也是促進社會(hui) 平等和公平正義(yi) 的必然路徑。《世界人權宣言》提出,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權利。教育權被認為(wei) 是一種基本人權,教育權的實現對推動人權的實現和促進人類進步與(yu) 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近年來,美國人權狀況不斷惡化,教育的不平等問題日益嚴(yan) 重。一是貧困地區和富裕地區學校資源差距巨大。由於(yu) 基礎設施、教師配備、教學用具等方麵的不平等投入,貧困地區的學校教育教學資源投入通常麵臨(lin) 較大的挑戰,難以招聘到高素質的教師,一些地區的學校缺乏先進的科學實驗室、計算機教室、藝術設施等。如,佛羅裏達州邁阿密市的公立學校,因為(wei) 資金不足,大多數學校缺乏圖書(shu) 館、實驗室、體(ti) 育館等設施,學生們(men) 的學習(xi) 和發展機會(hui) 受到限製。俄亥俄州克利夫蘭(lan) 市的公立學校,由於(yu) 缺乏教學資源和優(you) 秀教師,學生們(men) 的數學和科學學習(xi) 水平普遍較低。二是少數族裔和移民學生的受教育機會(hui) 不平等。這些學生通常麵臨(lin) 著種族歧視和文化障礙,影響他們(men) 的學業(ye) 表現和未來發展。美國國家教育統計中心數據顯示,非裔和拉丁裔學生的畢業(ye) 率和大學入學率普遍較低。三是學校招生對待不同族裔申請者的標準不一。2019年,亞(ya) 裔學生的SAT均分是1223分,比白人學生的均分高140分。然而,亞(ya) 裔學生的平均錄取率不但沒有比白人學生高,反而低了很多。普林斯頓大學一項研究發現,亞(ya) 裔學生的SAT成績需要比白人高出140分,比拉美裔高270分,比非洲裔高450分才能進入美國一流大學。四是資金和資源分配不均。公立學校資金和資源分配不夠公平,導致一些學校可以為(wei) 學生提供更好的課程和學習(xi) 機會(hui) ,而其他學校則很難做到。根據美國教育部的數據,低收入學區的公立學校每生每年的教育經費平均比高收入學區少近1500美元。如,亞(ya) 利桑那州聖卡洛斯印第安部落的學校,由於(yu) 資金短缺和缺乏基礎設施,學生們(men) 在科學和技術方麵的學習(xi) 和發展機會(hui) 受到很大限製。即使在紐約這樣的大城市,仍然存在一些公立學校由於(yu) 資金短缺和缺乏優(you) 秀教師,導致學生們(men) 的語文和閱讀能力普遍較低的情況。
教育的不平等影響非常深遠,學生受教育成果的差異不僅(jin) 影響個(ge) 人未來的經濟和發展狀況,也影響著整個(ge) 社會(hui) 的經濟和文化生態係統。甚至由於(yu) 受教育機會(hui) 不公,人們(men) 的發展機會(hui) 不同,進而導致更多的不平等,也會(hui) 加劇種族和文化分裂,導致社會(hui) 矛盾和緊張局勢的進一步升級。究其根源,美國的政治製度是保障和促進公平教育權的最大障礙。民主共和兩(liang) 黨(dang) 的政治鬥爭(zheng) 嚴(yan) 重妨礙教育平等的實現,政治鬥爭(zheng) 導致教育政策的不穩定性,由於(yu) 兩(liang) 黨(dang) 的不同立場和政策目標,政府會(hui) 頻繁地改變教育政策和預算,這給教育資源的穩定分配和教師的招聘和培訓帶來不利影響。政治鬥爭(zheng) 還導致教育質量下降,由於(yu) 兩(liang) 黨(dang) 之間的鬥爭(zheng) 轉移到教育領域,政府會(hui) 忽視或降低對教育質量的要求,或者將教育政策用作政治工具。在選舉(ju) 年份,政治因素的影響導致州政府將更多的預算分配給那些選區人口密度較高的地區,從(cong) 而對低收入和少數族裔學生的教育直接產(chan) 生不利影響。例如,特朗普政府時期,推出了一係列保障白人階層獲得優(you) 質教育資源的法案,撤銷了24份奧巴馬政府頒布的指導性政策文件,其中7份文件涉及大學招生“平權行動”等。而拜登上台後,又推翻了一係列特朗普時期的法令,甚至推出了很多完全相反的法案,這又招致白人階層因為(wei) 教育資源獲取水平降低而發起的激烈抨擊。時至今日,保障公平教育權已經成為(wei) 美國政黨(dang) 為(wei) 獲取選票的一種工具,政治“鍾擺”現象日益嚴(yan) 重,保障和促進公平教育權成為(wei) 一紙空談。
發展教育,實現社會(hui) 各階層群眾(zhong) 受教育的平等機會(hui) ,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一貫主張。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教育公平水平不斷提升。尤其是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把教育公平作為(wei) 社會(hui) 公平的重要基礎,將教育公平寫(xie) 進《教育法》,著眼於(yu) 以教育公平促進社會(hui) 公平,不斷推動教育發展成果惠及全體(ti) 人民。例如,確保我國財政性教育經費占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比例連年保持在4%以上,中西部地區義(yi) 務教育差距不斷收窄,將新增財政教育資金更多向邊疆民族地區、貧困地區、革命老區傾(qing) 斜,城鄉(xiang) 義(yi) 務教育一體(ti) 化穩步推進、教育差距不斷縮小,學生資助製度更加健全,教育公平程度不斷提升。新冠疫情期間,中國網絡課堂和在線教育進一步普及,全國中小學(含教學點)聯網率已達100%,中國慕課數量和學習(xi) 人數均居世界第一,正在形成教育數字化轉型新格局。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發展教育,讓每個(ge) 人享有受教育的機會(hui) 、有人生出彩的機會(hui) ,“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正在中國變為(wei) 現實。
實踐證明,隻有政治穩定,隻有真正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政府,保障和促進公民的公平教育權才能成為(wei) 現實。中國政府在促進教育公平方麵展現了強大的決(jue) 策能力和執行能力,在提供普及性教育、給予公平的教育機會(hui) 和資金資源支持等方麵,體(ti) 現了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的顯著優(you) 越性。當前,貫徹落實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我國正在大力推進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倡導共同構建旨在促進教育公平、支持終身學習(xi) 的教育體(ti) 係,全力打造更為(wei) 公平、開放、可持續、有韌性的良好教育生態,為(wei) 我國教育實現從(cong) 基本均衡到高位均衡,從(cong) 教育大國到教育強國的根本性轉變注入了新動能。
(光明日報 作者:季偉(wei) 峰,係北京理工大學延安精神與(yu) 中國青年研究中心研究員)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