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博覽

誰是衝刺式捕食的最小動物?國際最新研究找到答案

孫自法 發布時間:2023-03-16 08:31: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北京3月14日電 (記者 孫自法)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專(zhuan) 業(ye) 學術期刊《自然-生態與(yu) 演化》最新發表一篇演化研究論文指出,南極小須鯨或是將衝(chong) 刺式捕食(lunge feeding)作為(wei) 一種節能攝食策略的體(ti) 積最小的動物。

  該論文介紹,須鯨類使用名為(wei) 衝(chong) 刺式捕食的攝食策略,這需要它們(men) 疾速吞食大量含獵物的水,並通過它們(men) 的鯨須“篩”過濾。這種捕食技巧之所以高效,是因為(wei) 這些動物的吞食量驚人:一頭80噸的藍鯨能吞下相當於(yu) 其體(ti) 重135%的水量。這一捕食策略還能用於(yu) 小須鯨,而小須鯨是須鯨科(藍鯨也屬於(yu) 該科)中體(ti) 積最小的現生鯨魚。一頭成年小須鯨的平均體(ti) 長為(wei) 7.7米,而藍鯨的體(ti) 長約21-24米。

  論文第一作者及通訊作者、美國斯坦福大學戴維·卡德(David Cade)和同事與(yu) 合作者一起,利用非侵入式吸力標記觀測了西南極半島23頭南極小須鯨的日夜捕食情況。他們(men) 的研究結果表明,由於(yu) 衝(chong) 刺性捕食對能量的消耗極大,對於(yu) 體(ti) 積小於(yu) 某個(ge) 最小值的動物來說,衝(chong) 刺性捕食便不再是一種高效策略。

  論文作者發現,小須鯨分配在日夜的捕食時間差不多,但它們(men) 的日間衝(chong) 刺式捕食率隻有夜間的25-40%。他們(men) 還指出,小須鯨日間捕食的潛水深度遠大於(yu) 夜間捕食,體(ti) 積更大的小須鯨比體(ti) 積更小的小須鯨能在深處停留更長時間。該研究結果表明,體(ti) 長不足5米(斷奶小須鯨的體(ti) 長)的小須鯨無法利用這種捕食策略獲得足夠食物,這也讓小須鯨成為(wei) 以磷蝦等浮遊動物為(wei) 高效衝(chong) 刺性捕食對象的體(ti) 積最小的動物。

  論文作者總結指出,他們(men) 的研究結果對於(yu) 理解所有濾食性鯨的演化具有重要意義(yi) ,提示隨著海洋條件變化促進深水區形成適合衝(chong) 刺式捕食的大規模獵物群塊,高效的濾食性捕食和巨大的體(ti) 型可能在過去500萬(wan) 年裏實現了協同演化。(完)

(責編: 王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