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駐俄羅斯記者 張春友
究竟是誰炸了“北溪”天然氣管道?日前,這樁撲朔迷離的懸案又添新劇情。
在美知名記者揭發美國是元凶一個(ge) 月後,西方媒體(ti) 近日密集爆料,聲稱幕後黑手是一個(ge) 親(qin) 烏(wu) 克蘭(lan) 團體(ti) 。對此,俄羅斯方麵則表示,美方的說法完全是無稽之談,並堅持要求就此事進行公正、公開的國際調查。
美方含糊其詞
在俄烏(wu) 衝(chong) 突背景下,“北溪”天然氣管道爆炸案引發外界廣泛關(guan) 注。盡管美國、俄羅斯、烏(wu) 克蘭(lan) 甚至事發地海域的丹麥等國都進行了所謂的獨立調查,但由於(yu) 政治立場分歧嚴(yan) 重,結果無法讓外界滿意。從(cong) 此前披露的種種跡象來看,美國方麵顯然“難辭其咎”,但事件近期又有了新的變化。
《紐約時報》近日報道稱,根據所謂美方獲取的情報,一個(ge) 親(qin) 烏(wu) 克蘭(lan) 團體(ti) 製造了“北溪”天然氣管道爆炸事件。但報道援引的官員未提供情報來源等更多信息。報道稱,美方沒有掌握烏(wu) 克蘭(lan) 總統澤連斯基卷入“北溪”管道爆炸事件的證據,但烏(wu) 方有對“北溪”發動襲擊的“潛在動機”。
這些美國政府官員不願公開姓名,拒絕披露所謂最新情報的性質、獲取手段,或者提供可以用於(yu) 證實情報可信度的詳細內(nei) 容,也未披露所謂親(qin) 烏(wu) 克蘭(lan) 組織的具體(ti) 成員、主要決(jue) 策人及其背後金主,他們(men) 稱對襲擊者及關(guan) 聯人員知之甚少,但認為(wei) 這一情報可能成為(wei) 今後對“北溪”案展開調查的“突破口”。
按照上述官員的說法,該親(qin) 烏(wu) 組織反對俄羅斯總統普京,成員最有可能是烏(wu) 克蘭(lan) 或俄羅斯公民、或擁有烏(wu) 俄雙重國籍,但不是美英公民;此外,沒有證據顯示俄羅斯政府牽涉“北溪”案;炸毀管道的爆炸物最有可能由幾名“潛水老手”安裝,他們(men) 沒有軍(jun) 方或情報界背景,但不排除曾接受官方專(zhuan) 業(ye) 訓練的可能性。
無獨有偶。幾乎在《紐約時報》發出此報道的同時,德國電視一台、西南廣播公司和《時代周報》等多家德國媒體(ti) 也以“不具名的多國消息來源”為(wei) 基礎進行了報道,甚至比美國媒體(ti) 更為(wei) 詳細,稱執行破壞行動的具體(ti) 人員共有6人,分別是一名船長、兩(liang) 名潛水員、兩(liang) 名潛水助理以及一名女醫生。
斥責美誤導輿論
針對美方的這一“新說法”,俄官方回應稱,美德兩(liang) 國媒體(ti) 最新報道顯然是在“協同釋放假消息”,美方官員通過媒體(ti) 宣傳(chuan) 意圖誤導輿論,旨在轉移視線。俄總統新聞秘書(shu) 佩斯科夫表示,“這不僅(jin) 僅(jin) 是詭異,更像是一場可怕的犯罪。”
普京本月14日在參觀布裏亞(ya) 特共和國首府烏(wu) 蘭(lan) 烏(wu) 德的一家飛機製造廠時表示,在深海海底製造具有如此威力的爆炸,隻可能由得到擁有相關(guan) 技術國家全力支持的專(zhuan) 業(ye) 人士來完成。而事件對誰有利呢?顯然,美國對阻斷俄羅斯向歐洲輸送能源感興(xing) 趣,這樣他們(men) 就可以以高於(yu) 俄羅斯的價(jia) 格向歐洲輸送本國天然氣。去年“北溪”天然氣管道爆炸案發生後,普京就曾直言不諱地說,“誰是最大獲益者,這件事就是誰幹的”。
今年2月8日,美國資深調查記者、普利策獎得主西摩·赫什曾經爆料稱,炸毀“北溪”管道是白宮下令、美國中央情報局實施的秘密行動。赫什在公布的調查報告中指出,在2022年夏季的北約“波羅的海行動”演習(xi) 期間,美國潛水員在“北溪”管道下安置了炸藥,挪威在3個(ge) 月後將其引爆。赫什強調,在決(jue) 定破壞“北溪”管道之前,美國總統拜登與(yu) 國家安全團隊曾進行了9個(ge) 多月的秘密討論。
在美國方麵拋出所謂的“新說法”後,赫什14日在華盛頓公開回應稱,將“北溪”天然氣管道爆炸案歸結到一個(ge) 親(qin) 烏(wu) 克蘭(lan) 團體(ti) 的說法是個(ge) “瘋狂的故事”。赫什當天在美國非政府組織“共和國委員會(hui) ”的活動上表示,業(ye) 餘(yu) 人士完全無法完成如此複雜的操作,美國的說法經不起任何推敲。赫什還爆料,他知道關(guan) 於(yu) “北溪”事件更多真相,比他能講述的多得多。
呼籲國際調查
在俄羅斯看來,“北溪”天然氣管道被炸事件的真正元凶昭然若揭。俄外交部發言人紮哈羅娃曾公開指出,美國多年來一直想盡各種方法企圖打擊“北溪”管道項目。俄國家杜馬(議會(hui) 下院)主席沃洛金認為(wei) ,赫什公開的“北溪”管道爆炸事實應成為(wei) 國際調查和追究拜登責任的基礎。
俄副外長裏亞(ya) 布科夫2月16日表示,“北溪”天然氣管道被炸毀事件的責任在於(yu) 美國,這一點毋庸置疑,俄方不會(hui) 讓此事就這麽(me) 默默結束,美國必須承擔後果。
遺憾的是,相關(guan) 調查目前陷入“僵局”。“北溪”天然氣管道被炸案之所以至今無法取得進展,在於(yu) 參與(yu) 調查的各方在各種阻撓下無法形成合力,也就是涉事方無法開展聯合調查,最終也就難以拿出令各方都信服的調查結果,這也使得外界對事件原因的各種猜測層出不窮。
普京本月14日表示,“北溪”天然氣管道被炸,很明顯是一個(ge) 國家層麵的恐怖主義(yi) 行為(wei) 。如果不被允許進入現場調查,俄羅斯很難調查“北溪”管道被炸事件的真相。普京甚至援引負責該管線運營的俄天然氣工業(ye) 股份公司專(zhuan) 家的意見稱,該公司探查時在距離爆炸點約30公裏的地方發現了一個(ge) “小柱子”,懷疑是啟動爆炸的信號接收裝置。俄方此前已向丹麥政府提出由俄方自行調查或合作調查,並且提議組建一個(ge) 國際專(zhuan) 家調查組的建議,因為(wei) 事發地點可能還殘留爆炸裝置,但卻隻得到一個(ge) 模糊的答複,沒有任何實際意義(yi) 。
俄常駐聯合國副代表波利揚斯基14日表示,俄方以與(yu) 丹麥、瑞典和德國的通信為(wei) 基礎,起草了一份“正式文件”,並向聯合國安理會(hui) 和聯合國大會(hui) 提供了文件副本。可以肯定的是,至今為(wei) 止俄方沒有獲知任何“北溪”管道爆炸事件的調查進展。而在今年2月,瑞典、丹麥和德國曾在遞交給聯合國安理會(hui) 的信件中表示,已向俄方通報了“北溪”管道爆炸事件調查的相關(guan) 信息。俄常駐聯合國代表涅邊賈甚至就此指責稱,丹麥、瑞典和德國對“北溪”事件的調查是在消滅罪證,袒護美國。為(wei) 此,俄方呼籲聯合國進行公開、透明的調查。(法治日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