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博覽

通訊:“伊拉克人的悲劇,希望在任何地方都不要重演”

發布時間:2023-03-20 09:11:00來源: 新華社

  新華社巴格達3月19日電 通訊:“伊拉克人的悲劇,希望在任何地方都不要重演”

  新華社記者凡帥帥 董亞(ya) 雷

  雖然過去了20年,但是改變伊拉克命運的那一天,在賈邁勒的腦海中依然清晰如昨。

  2003年3月20日天亮前,伊拉克首都巴格達的空襲警報和轟炸聲突如其來。作為(wei) 新華社伊拉克籍報道員,賈邁勒迅速抄起海事衛星電話向編輯部發出快訊,在全球各大媒體(ti) 中率先報道伊戰爆發。

  “因為(wei) 預料到隨時會(hui) 有爆炸,所以當時還沒睡。我站在樓頂,看到巴格達的天空被防空炮火點亮……”賈邁勒回憶起那個(ge) “黑暗”的黎明,“當時就意識到曆史的轉折點來了。沒想到自己成為(wei) 見證者,那算是我作為(wei) 新聞工作者的幸運,卻也是作為(wei) 伊拉克人的大不幸”。

  20年前,美國以存在“大規模殺傷(shang) 性武器”為(wei) 由,對伊拉克發動軍(jun) 事行動,隨後20年無休止的動蕩與(yu) 不安籠罩在伊拉克人民頭上,讓這個(ge) 文明古國滿目瘡痍,深陷戰爭(zheng) 泥淖。

  根據全球統計數據庫的資料,2003年至2021年,約有20.9萬(wan) 伊拉克平民死於(yu) 戰爭(zheng) 和暴力衝(chong) 突之中,約有920萬(wan) 伊拉克人淪為(wei) 難民或被迫離開故土。

  讓賈邁勒至今仍心有餘(yu) 悸的一次經曆發生在2006年。當時他乘坐的小型巴士被美軍(jun) 和武裝人員在巴格達西部的交火困住,迫擊炮和機槍的火力近在咫尺,車一時開不走,隻能聽天由命。

  “當自己親(qin) 身體(ti) 會(hui) 到書(shu) 上記載的國家興(xing) 衰時,感受完全不同,”賈邁勒說,在屠殺、槍擊、爆炸頻發的年代,“大家很容易成為(wei) 傷(shang) 亡的一分子。但凡在錯誤的時間和錯誤的地點發生這些慘劇,(我的)一切就結束了”。

  戰爭(zheng) 的傷(shang) 痕不僅(jin) 存在於(yu) 他的記憶中,更時時刻刻存在於(yu) 眼前、身旁。每每路過巴格達市中心的拉希德大街,賈邁勒都會(hui) 感到一陣恍惚。曾幾何時,這裏非常繁華,遍布電影院和工藝品商店。但自伊戰爆發以來,老店消亡、街道失修,“街道兩(liang) 旁樓上的窗戶很多都爛掉了,因為(wei) 戰爭(zheng) 和衝(chong) 突,店主或死或逃,也就沒人修理”。

  賈邁勒說,伊拉克在戰爭(zheng) 前後差別巨大。戰後整個(ge) 國家和社會(hui) 的秩序都崩塌了。

  在他看來,對於(yu) 美國人所講的“民主”,戰前一些伊拉克年輕人覺得新鮮,也想擺脫國際製裁,所以聽信了美國的宣傳(chuan) 。“結果是,實行‘民主’這麽(me) 多年,真正的輸家似乎是窮人,他們(men) 飽受屠殺、恐怖主義(yi) 、貧困、失業(ye) 和腐敗之苦。”

  通過多年觀察,賈邁勒認識到,美國的入侵導致伊拉克原有的政治社會(hui) 結構徹底崩壞,造成這些年伊拉克政局不穩、治理不善和經濟建設步履蹣跚。

  今年是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zheng) 20周年,當地年輕人還了解那場戰爭(zheng) 嗎?這是賈邁勒常常會(hui) 有的疑問。

  他說,美國在中東(dong) 搞所謂“民主試驗”,讓伊拉克人不幸成為(wei) 試驗品,餘(yu) 毒延續至今,但更令人擔心的是,現在不少伊拉克年輕人並不了解伊戰前後發生了什麽(me) 。“尤其是那些羨慕西方發達社會(hui) 、被西方媒體(ti) 影響的年輕人,他們(men) 不了解戰爭(zheng) 因何而起,所以我要努力告訴他們(men) 真相。”

  “伊拉克人的悲劇,希望在任何地方都不要重演。”賈邁勒認真地說。

(責編: 王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