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北京3月21日電(記者張佳欣)澳大利亞(ya) 悉尼大學和瑞士巴塞爾大學的科學家首次展示了識別和操縱少量相互作用的光子(光能包)的能力,這些光子具有高度相關(guan) 性。這一史無前例的成就是量子技術發展的一個(ge) 重要裏程碑。研究論文20日發表在《自然·物理》雜誌上。
愛因斯坦在1916年提出的受激發射概念,為(wei) 激光的出現奠定了基礎。而在新研究中,科學家觀察到了單光子的受激發射。具體(ti) 地說,他們(men) 可測量一個(ge) 光子和一對從(cong) 單個(ge) 量子點散射的束縛光子之間的直接時間延遲。量子點是一種人工創造的原子。
研究人員表示,這為(wei) 操縱所謂的“量子光”打開了大門。同時,這項基礎科學研究為(wei) 量子增強測量技術和光子量子計算的進步開辟了道路。
光與(yu) 物質相互作用的方式吸引著越來越多的研究,例如幹涉儀(yi) 用光來測量距離的微小變化。然而,量子力學定律對這類設備的靈敏度設定了限製:在測量靈敏度和測量設備中的平均光子數之間。
研究人員表示,他們(men) 建造的設備在光子之間產(chan) 生了強烈的相互作用,從(cong) 而使他們(men) 能觀察到與(yu) 之相互作用的一個(ge) 光子與(yu) 兩(liang) 個(ge) 光子之間的差異。他們(men) 看到,與(yu) 兩(liang) 個(ge) 光子相比,一個(ge) 光子的延遲時間更長。有了這種非常強的光子—光子相互作用,兩(liang) 個(ge) 光子就會(hui) 以所謂的雙光子束縛態的形式糾纏在一起。
像這樣的量子光的優(you) 勢在於(yu) ,原則上,它可使用更少的光子以更高的分辨率進行更靈敏的測量。這對於(yu) 在生物顯微鏡中的應用很重要,尤其是當光的強度會(hui) 損壞樣品,並且科學家需要觀察的特征特別小的時候。
研究人員表示,通過證明可識別和操縱光子束縛態,新研究朝著將量子光用於(yu) 實際用途邁出了至關(guan) 重要的第一步。同時,可應用同樣的原理來開發更高效的設備,以提供光子束縛態,這將在生物研究、先進製造、量子信息處理等領域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
【總編輯圈點】
光,是一門大學問。研究光如何穿越廣闊的宇宙空間,或研究微觀的光如何表現出波粒二象性,都對現代科學有重要意義(yi) 。有了對光的了解和操控,才有了現代技術,有了我們(men) 熟悉的光纖網絡、電子設備。如今,科研人員成功控製了量子光,這被認為(wei) 是量子技術發展的裏程碑式成果。精確控製量子世界總能激發科學家無窮的探索欲望,此次成果,也能幫助業(ye) 內(nei) 發掘相關(guan) 量子器件的潛力,它在從(cong) 生物研究到量子信息處理等諸多領域都能發揮重要作用。
(科技日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