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是世界水日,向來雨水充沛的台灣卻水情吃緊,正麵臨(lin) 中南部嚴(yan) 重缺水的難題。據台“水利署”統計,截至22日,全台已有13個(ge) 主要水庫蓄水率跌破五成。
水庫險要見底,地麵幹涸龜裂,搶水、劫水爭(zheng) 端不時出現,農(nong) 業(ye) 灌溉、民眾(zhong) 生活皆受影響……台灣正在經曆的缺水危機,甚至比兩(liang) 年前的“百年大旱”更為(wei) 嚴(yan) 峻。
昔日風光秀麗(li) ,今現“旱象奇觀”
“日月潭很深,湖水碧綠。湖中央有個(ge) 美麗(li) 的小島,把湖水分成兩(liang) 半。北邊像圓圓的太陽,叫日潭;南邊像彎彎的月亮,叫月潭。”這段對日月潭的描述,出現在大陸教科書(shu) 中,曾引發無數民眾(zhong) 的憧憬與(yu) 向往。
如今,這片位於(yu) 台灣中部的美麗(li) 湖泊,卻正遭遇幹旱危機。久旱不雨加之配合彰化、雲(yun) 林春季的農(nong) 業(ye) 灌溉用水,導致日月潭水位持續下降,蓄水率僅(jin) 為(wei) 60.5%。潭區中用以觀察蓄水量和水情的“九蛙疊像”已全部浮出水麵,令到訪遊客驚呼,“九隻都出現了,好誇張喔!”;“神秘黑洞”溢流井建築本體(ti) 也已露出,成為(wei) “旱象奇觀”。
事實上,台當局數年前就號稱投入大力氣因應缺水,卻始終收效甚微。
據台灣《中國時報》報道,民進黨(dang) 當局在“前瞻基礎建設計劃”的水資源方麵投注2507億(yi) 元,而“這一天文數字不知用到哪裏去了”。
中國國民黨(dang) 籍民意代表王鴻薇表示,當局花大錢救缺水,結果還是年年缺水,這些預算跟打水漂有何不同?
台灣民眾(zhong) 黨(dang) 民意代表陳琬惠指出,台灣缺少有效節流手段,當局始終抱持僥(jiao) 幸心態,一再聲稱供水正常,拿農(nong) 業(ye) 用水滿足工業(ye) 用水,撐不住才緊急開挖抗旱水井。而節流最大的困境則來自於(yu) 全台各地普遍老化且受損嚴(yan) 重的自來水管線,造成全年漏水率13.6%,漏水量約4億(yi) 1518.75萬(wan) 噸,相當於(yu) 4.6座南化水庫蓄水量。
陳琬惠表示,眼見大量水資源白白流失,當局實應加快汰換水管速度、增設中流儲(chu) 水設施,盡快安排修繕作業(ye) 。
台灣民眾(zhong) 黨(dang) 民意代表邱臣遠則稱,當局不斷吹噓自2017年起就著手推動水環境“前瞻建設”,各水庫每年積淤量仍遠大於(yu) 清淤量,砸上千億(yi) 麵對旱災仍束手無策,呼籲提出務實應對方案。
台灣缺的僅(jin) 僅(jin) 是水嗎?
除缺水外,現今困擾台灣的難題還有很多。
自民進黨(dang) 當局上台以來,不僅(jin) 未能有效解決(jue) “五缺(缺水、缺電、缺土地、缺人才、缺人力)”問題,近來出現的“缺蛋”“缺藥”危機亦加速惡化,被網友笑稱,“民進黨(dang) 執政七年,留下‘七缺’的尷尬紀錄”。
超市或賣場的蛋架常常空空如也,民眾(zhong) 排隊買(mai) 蛋的身影隨處可見,台灣街頭巷尾流行的問候語從(cong) “呷飽未(吃了嗎)”,變成“買(mai) 到蛋了嗎”;連全台最大蛋商大成企業(ye) 董事長韓家宇都直言,“連我要去弄蛋都不容易,從(cong) 來沒有這麽(me) 困難過”。
有台灣民眾(zhong) 在社交媒體(ti) 說,“在民進黨(dang) 執政下台灣好像什麽(me) 都缺”。《台灣醒報》評論,“物阜民豐(feng) ”已成台灣民眾(zhong) 遙不可及的夢想。
民生經濟永遠是民眾(zhong) 最關(guan) 心的問題,這麽(me) 多“缺”當頭,不知民進黨(dang) 當局該如何破題?
(中新社微信公眾(zhong) 號)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