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博覽

自旋電子器件製造工藝獲新突破 或成半導體芯片行業新標準

張夢然 發布時間:2023-03-24 08:42:00來源: 科技日報

  科技日報北京3月22日電 (記者張夢然)美國明尼蘇達雙城大學研究人員和國家標準與(yu) 技術研究院(NIST)的聯合團隊開發了一種製造自旋電子器件的突破性工藝,該工藝有可能成為(wei) 半導體(ti) 芯片新的行業(ye) 標準。半導體(ti) 芯片是計算機、智能手機和許多其他電子產(chan) 品的核心部件,新工藝將帶來更快、更高效的自旋電子設備,並且使這些設備比以往更小。研究論文發表在最近的《先進功能材料》上。

  自旋電子學對於(yu) 構建具有新功能的微電子設備來說非常重要。半導體(ti) 行業(ye) 不斷嚐試開發越來越小的芯片,最大限度地提高電子設備的能效、計算速度和數據存儲(chu) 容量。自旋電子設備利用電子的自旋而不是電荷來存儲(chu) 數據,為(wei) 傳(chuan) 統的基於(yu) 晶體(ti) 管的芯片提供了一種有前途且更有效的替代方案。這些材料還具有非易失性的潛力,這意味著它們(men) 需要更少的能量,並且即使在移除電源後也可存儲(chu) 內(nei) 存和執行計算。

  十多年來,自旋電子材料已成功集成到半導體(ti) 芯片中,但作為(wei) 行業(ye) 標準的自旋電子材料鈷鐵硼的可擴展性已達到極限。目前,工程師無法在不失去數據存儲(chu) 能力的情況下製造小於(yu) 20納米的器件。

  明尼蘇達大學研究人員通過使用鐵鈀材料替代鈷鐵硼,可將材料縮小到5納米的尺寸,從(cong) 而克服了這一難題。而且,研究人員首次能夠使用支持8英寸晶圓的多室超高真空濺射係統在矽晶圓上生長鐵鈀。

  研究人員表示,這項成果在世界上首次表明,在半導體(ti) 行業(ye) 兼容的基板上生長這種材料可縮小到小於(yu) 5納米。

(責編: 王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