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期】台灣青年 鳳城食品(北京)有限公司運營總監 湯雯喻
一個(ge) “食”字,上麵是“人”,下麵是一個(ge) “良”,所以“人品”加“良品”就是我們(men) 的食品。
【解說】出身於(yu) 台灣食品製造世家的“80後”台青湯雯喻,已紮根北京二十三年,如今正以創新發展的方式致力於(yu) 打造烘焙甜品“百年老店”。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因對故鄉(xiang) 的眷戀以及看好大陸的市場前景,湯雯喻的父親(qin) 湯士禧跨海而來,在北京創辦鳳城食品(北京)有限公司。
【同期】台灣青年 鳳城食品(北京)有限公司運營總監 湯雯喻
上世紀九十年代改革開放以來,我們(men) 就非常心生向往,父親(qin) 非常心生向往地想要來這邊,也來看看故鄉(xiang) ,然後也願意把我們(men) 原本做的食品行業(ye) 帶到這邊來。到了高中的時候,我父親(qin) 有谘詢我們(men) ,說有沒有想換個(ge) 環境讀書(shu) ,所以我們(men) 就到了北京來讀高中跟大學。因為(wei) 大家都知道我們(men) 家是做糕點行業(ye) 的,就說我們(men) 可以在你們(men) 家定蛋糕嗎,我說當然可以,親(qin) 手給你們(men) 做,這也會(hui) 有一個(ge) 比較好的心意。
【解說】長期在北京求學、工作與(yu) 生活,湯雯喻融入到這座城市。她見證了“雙奧之城”近年來的發展,更親(qin) 曆了鳳城食品“與(yu) 時俱進”。
【同期】台灣青年 湯雯喻
北京的發展是非常迅速的,我自己也親(qin) 曆了夏季奧運會(hui) ,冬季奧運會(hui) ,夏季奧運會(hui) 的時候,我還讀大學,我們(men) 還有去場館做誌願者。
2008年開始,北京的整個(ge) 行業(ye) ,不管什麽(me) 行業(ye) ,基建這些都起來了以後,門麵房的租金是不止翻了一倍,所以我父親(qin) 母親(qin) 在2008年的時候,就決(jue) 定把門店收掉,我們(men) 開始做“To B”的生意。其實就是隨著北京的發展一步一步往外遷,我們(men) 最早的時候我父親(qin) 剛來的時候,我們(men) 在二環以裏,然後後來二環以裏發展到滿負荷了,我們(men) 就搬到了來廣營,望京往外,五環,我們(men) 現在搬到了順義(yi) 的六環外。所以這也是一個(ge) 北京的建設的發展,我們(men) 看在眼裏的。
【解說】除了專(zhuan) 注於(yu) 家族企業(ye) ,湯雯喻還擔任北京台資企業(ye) 協會(hui) 婦女會(hui) 會(hui) 長等社會(hui) 職務,積極幫助在京的台青解決(jue) 工作、生活上的困難。
【同期】台灣青年 湯雯喻
因為(wei) 我算是一個(ge) 橋梁媒介,來幫助更多的台胞去解決(jue) 他們(men) 的問題。(比如)有很多台胞子女需要升學。然後我們(men) 給他們(men) 整理一個(ge) 大綱,你居住地的政策是什麽(me) ,然後讓台胞去逐一了解。(還有)台胞在這邊創業(ye) ,他們(men) 公司遇到了一些什麽(me) 樣的問題,然後我們(men) 通過谘詢台辦,去了解具體(ti) 卡在哪裏了,我們(men) 要怎麽(me) 解決(jue) 。
【解說】這些年,湯雯喻積極參與(yu) 兩(liang) 岸交流活動,她表示自己樂(le) 意成為(wei) “紐帶”,在推動兩(liang) 岸青年交流中,讓更多台青在大陸找到自己的人生舞台。
【同期】台灣青年 湯雯喻
怎麽(me) 報考大陸地區的大學,我想要讀一個(ge) 我心儀(yi) 的學校,我應該要做些什麽(me) 準備,我們(men) 可能就是作為(wei) 媒介,跟他講講我們(men) 在北京的生活,跟他講講我們(men) 在大陸的見聞。我覺得大家可以抱有一個(ge) 嚐試心態,然後再看看是不是你喜歡的方式,是不是你喜歡的工作,是不是你喜歡的學習(xi) 的環境,這些都是大家來嚐試看看,保持著一個(ge) 學習(xi) 的心態,然後把北京當家,慢慢地融入它。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