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阿爾及爾4月3日電 通訊:“中國白衣天使,我一直都記著你”——中國援阿爾及利亞(ya) 醫療隊與(yu) 當地民眾(zhong) 的重逢故事
新華社記者吳天雨 陳夢陽 帥安寧
北非,阿爾及利亞(ya) 。60年前,中國向這個(ge) 國家派出援外醫療隊。那是中國政府向非洲國家派遣的第一支醫療隊。
1963年4月,首批醫療隊員抵達阿爾及利亞(ya) 。60年裏,中國白衣天使在這裏救死扶傷(shang) ,用智慧與(yu) 汗水寫(xie) 下感人肺腑的故事,也有很多故事中人物再相逢的感人瞬間。
2022年夏,中國援阿醫療隊骨科醫生塗大椿乘車10小時,到位於(yu) 撒哈拉沙漠地區的納馬省一家醫院為(wei) 一名患者會(hui) 診。剛到醫院門口,身後就有人用阿拉伯語喊“塗醫生”。“當時我愣了一下,一時間認不出對方。對方說他是我2013年援阿時救治過的患者,並向我展示了髖關(guan) 節的疤痕,還跳了幾步給我看。”塗大椿回憶道。
每次說起這件事,塗大椿都非常感慨:雖然戴著口罩和帽子,還是被多年前的患者認出來,“真是太驚喜了”!
據中國援阿醫療隊提供的數據,截至今年1月,中國共派出援阿醫療隊27批次、3522人次,診治患者2737萬(wan) 人次,接生207萬(wan) 新生兒(er) 。像塗大椿遇到的驚喜重逢,無數次發生在中國醫務人員和當地民眾(zhong) 之間。
2021年秋,中國援阿醫療隊針灸科醫生楊翊幫助一名58歲女患者擺脫了肩周炎困擾。幾周後,這名患者到醫院感謝楊翊,還帶上了兩(liang) 張老照片——27年前她與(yu) 中國醫療隊的合影。原來,當時中國醫療隊就用針灸治愈這名患者的踝關(guan) 節扭傷(shang) 。她開心地說:“時隔27年,你們(men) 又治好了我的病!”
“照片已經發黃,這份情誼根深蒂固。我們(men) 的工作很平凡,但他們(men) 真的記住了我們(men) !”楊翊動情地說。
今年初,中國援阿醫療隊針灸科接診一位年近九旬的老人,老人一隻手失去知覺,僅(jin) 幾個(ge) 療程,病情就明顯好轉。老人名叫努爾丁·朱迪,曾任阿爾及利亞(ya) 駐南非、荷蘭(lan) 等國大使。1963年,也就是中國首次向阿爾及利亞(ya) 派遣醫療隊的那一年,他開始為(wei) 新中國恢複聯合國合法席位奔走。1971年聯合國大會(hui) 通過第2758號決(jue) 議時,他作為(wei) 非洲統一組織助理秘書(shu) 長,見證了這一曆史性時刻。
談及中國醫療隊,老人有說不完的話。他稱讚中醫的神奇效果和中國醫生的友善、暖心,提到阿爾及利亞(ya) 與(yu) 中國牢不可破的友誼,回憶他1967年對北京、上海和廣州的訪問。老人說:“中國是了不起的國家!我見證了中國派遣第一支醫療隊來阿爾及利亞(ya) ,60年後還接受了中國醫生的治療。我和中國真的很有緣分!”
在醫療水平和醫療條件還不發達的阿爾及利亞(ya) ,中國醫務人員用技術和愛心,治愈了無數患者。在這些患者心中,中國醫生是白衣天使,是他們(men) 的兄弟姐妹。
今年2月的一個(ge) 上午,63歲的阿裏裏·赫依拉到艾因迪夫拉省公立醫院看望中國援阿醫療隊婦產(chan) 科醫生李洪玲。一見麵,她就給李洪玲一個(ge) 大大的擁抱。一年前,李洪玲利用休息時間為(wei) 赫依拉實施了子宮脫垂手術,赫依拉和家人多次到醫院感謝她。
對李洪玲而言,這樣的重逢並不鮮見。援阿期間,針對當地公立醫院接診能力有限的問題,她利用休息日為(wei) 患者實施28台手術。許多患者在痊愈後重返醫院,向她表達感激之情。
在李洪玲工作的艾因迪夫拉省,衛生廳長伊德裏斯·霍賈是1965年由首批中國援阿醫療隊員接生的。後來,霍賈曾在多地擔任公立醫院院長,多次與(yu) 中國醫療隊合作。現在,他又在衛生廳長的崗位上與(yu) 中國醫療隊再次重逢。時光就是如此神奇!
中國(湖北)第27批援阿醫療隊總隊長楊勇告訴記者,在阿爾及利亞(ya) ,如果有司機向你展示一張多年前與(yu) 中國醫療隊員的合影,或者街邊散步的老人向你講述中國醫療隊員的往事,請不要吃驚,因為(wei) “他們(men) 記住了中國白衣天使”。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