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4月7日電 (中新財經記者 左宇坤)又是一年年報季。跋涉過上一年的霜雪,房企的掌舵人站在嚴(yan) 冬盡處展望豔陽。
憂患意識頗強的萬(wan) 科鬱亮兌(dui) 現了利潤企穩回升的承諾,開始躬身賺小錢、長錢、辛苦錢;碧桂園楊惠妍在複雜局勢中完成了與(yu) 父親(qin) 的權杖交接,以職業(ye) 經理人的自我定位直麵當下;今年一季度唯一一家銷售額超千億(yi) 的房企保利發展保持了低調,新一年仍以做大做強自身要求自己。
在現金流與(yu) 利潤的不可得兼中,他們(men) 以犧牲後者穩住陣腳;房企化債(zhai) 進入加速期,他們(men) 在漫長的博弈中力求贏得債(zhai) 權人小組支持。“最艱難的時刻已經過去”成為(wei) 行業(ye) 共識,但要如何適應新形勢、達成新的平衡狀態懸念依舊。
當“長期主義(yi) ”被重新定義(yi) ,擺在這些大佬麵前的,早已不隻是一道“蓋好房子就能賺錢”的入門題。
行業(ye) 邏輯生變
“房地產(chan) 仍然是一個(ge) 大行業(ye) 、好行業(ye) 。”曾經以保守、謹慎著稱的中海地產(chan) ,成了今年最樂(le) 觀的房企。中國海外發展董事局主席顏建國在業(ye) 績會(hui) 上透露,今年製定了銷售增長20%的目標,並對實現這個(ge) 目標充滿信心。
立下“海口”的中海,在今年一季度實現了銷售增速優(you) 於(yu) 大市。轉為(wei) 更加進取風格的中海意識到,當前房地產(chan) 正處於(yu) 上下半場轉折期,想要搶抓發展機遇時不我待。
保利發展董事長劉平也將2022年視為(wei) 不平凡的一年,因為(wei) 行業(ye) 發展邏輯發生了根本性變化。他認為(wei) ,目前房地產(chan) 行業(ye) 正處在由“規模擴張”轉向“高質量發展”的關(guan) 鍵時期,總體(ti) 將表現出“趨勢修複、結構優(you) 化、動能轉換”的新特征。
“新行業(ye) 周期應積極把握新型城鎮化、居住品質改善需求帶來的結構性機會(hui) 。”劉平說。
盡管“2022年行業(ye) 形勢的嚴(yan) 峻性遠遠超出了年初的預計”,萬(wan) 科董事會(hui) 主席鬱亮依然認為(wei) ,未來的新房需求“上有天花板,下有保底線”:一方麵,商品房存量規模已經很大,新房市場不可能再回到2021年的曆史峰值;另一方麵,隻要外部環境不發生突發性變化,一段時間內(nei) ,市場仍能保持12億(yi) 平米左右的需求。
“基於(yu) 這個(ge) 判斷,市場短期的上下波動都是正常的。”鬱亮強調,企業(ye) 要認清大勢。
市場分化明顯
但在整體(ti) 向好的市場預期中,分化的出現被認為(wei) 是未來房地產(chan) 複蘇中的一大特征,房企高管對此多有著墨。
“我們(men) 判斷居民和消費的信心還需要一段時間去恢複,並非所有的城市都在同步回暖。總體(ti) 來看,一線的城市和高能級的二線城市市場是比較穩定的,一些相對能級比較弱的城市還是繼續在承壓。”龍湖集團執行董事兼高級副總裁張旭忠直言。
顏建國總結出房地產(chan) 市場呈現的“三大分化”:市場分化、行業(ye) 分化、企業(ye) 分化。企業(ye) 繼續分化,行業(ye) 集中度還將提高。順應市場分化加大的趨勢,中海將進一步強化聚焦高能級城市的優(you) 質資產(chan) ,優(you) 中選優(you) 。
綠城中國執行董事、董事會(hui) 主席張亞(ya) 東(dong) 也認為(wei) ,行業(ye) 的複蘇回暖不是同步、一致和平均的,具有分化傾(qing) 向。這包括城市的分化、企業(ye) 的分化、資源的分化、產(chan) 品的分化。
基於(yu) 此,綠城未來幾年的打法將以“提質”為(wei) 目標,堅持9個(ge) 字的企業(ye) 發展方針——全品質、高質量和可持續。不僅(jin) 投資布局、權益、結構要進行綜合的平衡,而且銷售上也要提高去化的內(nei) 涵質量,房子、車庫等資產(chan) 都要同步去化。
行業(ye) 變動也帶來了重新布局。新任碧桂園集團董事會(hui) 主席楊惠妍表示,未來公司整體(ti) 投資將會(hui) 圍繞人口流動、產(chan) 業(ye) 布局、經濟基礎、庫存情況等城市核心變量進行優(you) 中選優(you) ,進一步聚焦一二線核心城市及三四線城市核心區位,實現增量資產(chan) 的效益兌(dui) 現。
碧桂園集團總裁莫斌還在業(ye) 績發布會(hui) 上提出,計劃在3-5年的時間內(nei) ,將公司一二線對三四線的貨值比例提高至50:50,用優(you) 質的土地資源支撐公司未來業(ye) 績的穩健發展。
經營服務並重
過去,經營性不動產(chan) 被認為(wei) 存在過重、過慢等劣勢,而在今天,市場對此的認知已經逐步改變。隨著物流、商業(ye) 、保租房REITs和不動產(chan) 私募投資基金的開展,經營性不動產(chan) 實現“投融建管退”閉環,給有關(guan) 業(ye) 務的加速發展帶來了可能。
在做好主業(ye) 的同時,如何探索或者深化新的發展曲線,成為(wei) 房企們(men) 不得不重視的問題。
鬱亮今年最想聊的話題,同樣是關(guan) 於(yu) 行業(ye) 新發展模式選擇。他開玩笑表示:“有的時候我覺得經常會(hui) 有點‘分裂’,剛談完幾十億(yi) 的合作,回頭談個(ge) 幾十萬(wan) 的生意。”
經營類業(ye) 務賺的就是“長錢、小錢,辛苦錢”。鬱亮舉(ju) 例,公寓每平米每天收入80-100元,商業(ye) 每平米每天收入6-10元,物流每平米每天1元,物業(ye) 每平米每天6分到1毛。從(cong) 幾十億(yi) 單位變為(wei) 以分為(wei) 單位。
在2022年表現穩健的招商蛇口,也進一步明晰了中長期轉型方向,主動做出業(ye) 務調整及戰略升級,將原來的三大主業(ye) 調整為(wei) 三類業(ye) 務,即開發業(ye) 務、資產(chan) 運營、城市服務,著力構建租購並舉(ju) 、輕重結合的業(ye) 務結構,聚焦培育公司的第二成長曲線。
以文旅地產(chan) 融合發展成為(wei) 央企序列中獨特一員的華僑(qiao) 城也表示,將進一步探索房地產(chan) 行業(ye) 新的發展模式,把握行業(ye) 發展大趨勢,積極介入工程代建,保障房建設等業(ye) 務來豐(feng) 富公司收入結構。
經曆過去一年多的深度調整,房企在不確定中的韌性與(yu) 重生,都反應在一個(ge) 個(ge) 具體(ti) 的財報數據裏。從(cong) 華夏幸福境外債(zhai) 完成重組交割,到佳兆業(ye) 複牌,再到融創公布境外債(zhai) 務重組方案,好消息也在不斷傳(chuan) 來。
2023年的春天,是一個(ge) 新的開始。(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