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4月7日電 調查“北溪”天然氣管道爆炸事件的瑞典檢察官馬茨·永奎斯特6日說,調查顯示,“北溪”爆炸事件中使用的爆炸物並不常見,調查人員已確定其類型,從(cong) 這一點就可以排除不少嫌疑人。製造爆炸的最有可能是“一個(ge) 由國家發起的團夥(huo) ”。
永奎斯特當天告訴媒體(ti) 記者:“我們(men) 不排除任何可能性,但考慮到目前的情況,一個(ge) 國家行為(wei) 體(ti) 直接或至少間接地支持了這一切,這當然是我們(men) 絕對的主要假設。”
去年9月26日,由俄羅斯經波羅的海向德國等歐洲國家輸送天然氣的兩(liang) 組“北溪”管道發生強烈水下爆炸,大量天然氣泄漏。“北溪-1”和“北溪-2”管道共發現四處泄漏點,分別位於(yu) 瑞典和丹麥附近水域。各方普遍認為(wei) ,這一事件係“蓄意破壞”。
美國知名調查記者、普利策新聞獎得主西摩·赫什2月以不願公開姓名的消息人士為(wei) 來源在個(ge) 人博客中爆料,“北溪”管道遭破壞與(yu) 美國情報部門及美軍(jun) 有關(guan) 。美國情報部門2021年12月就開始策劃破壞“北溪”管道。經過數月謀劃,美國總統約瑟夫·拜登最終拍板。美國海軍(jun) 多名潛水員去年6月潛入海中安放炸彈,挪威海軍(jun) 的飛機9月投擲聲呐浮標後引爆炸彈。
永奎斯特說,調查很複雜,確定是誰炸毀“北溪”管道“相當困難”。理論上說,一個(ge) 獨立團夥(huo) 也可能這樣做,但可能性較小。調查人員已經確定爆炸物類型,從(cong) 這一點就可以排除許多行為(wei) 體(ti) 。考慮到調查正在繼續,這名檢察官沒有公開爆炸物的具體(ti) 類型。
“北溪”管道遭破壞數天後,丹麥、瑞典和德國分別開始獨立調查。俄羅斯多次呼籲共同調查,遭相關(guan) 國家拒絕。對於(yu) 是誰炸毀“北溪”管道,尚無定論,但一些懷疑對象已經浮現。
對赫什的爆料,西方主流媒體(ti) 異常沉默,隨後又拋出新說法。美國《紐約時報》3月7日以多名不願公開身份的美方情報官員為(wei) 消息源報道,爆炸由一個(ge) “親(qin) 烏(wu) 克蘭(lan) 組織”所為(wei) ,暫無證據顯示這一組織與(yu) 烏(wu) 克蘭(lan) 政府高層有關(guan) 或受後者指使。德國媒體(ti) 報道,德方在調查一個(ge) 由五男一女組成的團體(ti) ,他們(men) 使用假護照租借的一艘遊艇中有爆炸物痕跡。
但赫什認為(wei) ,美國中央情報局和德國聯邦情報局把“租借遊艇的故事”植入美國和德國媒體(ti) ,意在轉移視線。美國《華盛頓郵報》本月3日報道,西方國家的官員無意查清“北溪”管道爆炸的真相,因為(wei) 他們(men) “寧可不知道”元凶是誰,也不想發現本國的盟友要對爆炸事件承擔責任。
“關(guan) 於(yu) ‘北溪’管道遭破壞,目前有各種各樣的信息和報道。這一事件顯然已經成為(wei) 各方試圖發揮影響力的公開舞台,”永奎斯特說,“這些推測不會(hui) 影響正在開展的調查。調查以事實為(wei) 基礎,以分析所得、現場調查發現以及瑞典與(yu) 他國合作所獲信息為(wei) 依據。”(包雪琳)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