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博覽

茶馬古道的網紅“背二哥”:與茶結緣 腳踏實地踐行生活

呂楊 發布時間:2023-04-10 08:50: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解說】穿著草鞋,戴著草帽,背著幾十斤重的茶包,手上拄一根鐵製“墩拐子”,或走在崇山峻嶺之間,或頂著風雪步履蹣跚……四川茶農(nong) 朱恒彬化身茶馬古道上的“背二哥”,近年來在短視頻平台收獲了740多萬(wan) 點讚,近40萬(wan) 粉絲(si) 關(guan) 注了他。

  朱恒彬所在的雅安市滎經縣,是曆史上南路邊茶重鎮和茶馬古道重要節點。因當地雨霧天多,茶馬古道上道路濕滑且艱險,牛馬行走不便,這段運輸不得不依靠人力。那些在古道上背著上百斤茶葉謀生的背夫們(men) ,被當地人稱為(wei) “背二哥”。而“背二哥”在20世紀50年代隨著川藏公路通車也逐漸淡出了人們(men) 的記憶。

  朱恒彬今年51歲,早年是一位“跑山人”,專(zhuan) 門在雅安當地的山裏尋找、收購中藥材。2010年,一次偶然的機會(hui) ,他發現滎經縣一座山上許多老茶樹疏於(yu) 管理,於(yu) 是決(jue) 定承包,從(cong) 此走上了“茶路”。

  【同期】滎經“背二哥”朱恒彬

  我這裏的茶山有200多畝(mu) 。我以前是做藥材(生意)的,後麵就想要包一座山來種藥材,做藥材基地,所以就把這座茶山包下來準備種藥材。把原來的老茶樹砍掉的時候,它(來年)一下長起來發得很好。所以那時候我就改行了,從(cong) 藥材行業(ye) 改到了茶行業(ye) 來了。

  【解說】跨行做茶並不順利,工藝、銷售、茶園管理等問題讓朱恒彬很惱火。壓力大時,他選擇“在山裏走走”,就這樣與(yu) 茶馬古道相遇。位於(yu) 滎經縣境內(nei) 的大相嶺茶馬古道,是川藏茶馬古道迄今保存較完好的一段。古道的石板路上有“背二哥”們(men) 經年累月用“墩拐子”杵出的“拐子窩”。朱恒彬說,在茶馬古道聽了很多“背二哥”的故事,自己被他們(men) 驚人的韌性和耐力所折服,所以換上“背二哥”行頭,除了再現他們(men) 的昔日形象,更重要鼓勵自己堅持向前。

  【同期】滎經“背二哥”朱恒彬

  這就是“背二哥”用的拐子,走路的時候是撐著身體(ti) 的,歇氣的時候拿到後麵撐著就歇著了,所以這拐子就是流動的“歇氣台”。這個(ge) 是叫汗刮子,是刮汗(用)的。拴汗刮子的繩子叫千斤繩,它是把握平衡的。這是草鞋,在茶馬古道上走爛一雙就要(馬上)換一雙,所以要多(拿)幾雙背上。這是水壺,是“背二哥”喝水用的。

  【解說】從(cong) 2020年開始扮成“背二哥”,朱恒彬花了四個(ge) 多月時間重走茶馬古道,他沿途拍下自己的視頻,上傳(chuan) 至短視頻平台,吸引了全國各地的網友。在朱恒彬看來,網友的評論不重要,更重要的是“自己在路上得到了什麽(me) ”。一步一步負重走完古道,他對那段曆史了解更深了。

  【同期】滎經“背二哥”朱恒彬

  網友們(men) 很喜歡的就是我在茶馬古道上背著茶包,在那種冰天雪地裏,暴風驟雨裏麵去行走,這樣好像流量起來得很好。其實我真正要做的,我要傳(chuan) 遞給我的網友們(men) 、粉絲(si) 們(men) 的是千年茶馬古道上,它告訴我們(men) 一些生活的道理。我覺得我走茶馬古道是要讓我的粉絲(si) ,讓他們(men) 自己腳踏實地,一步一步去踐行自己的生活。

  【解說】在朱恒彬眼裏,茶馬古道不僅(jin) 是一條曆史文化古道,更是老祖宗留給子孫後代的“人生之路”。他也決(jue) 定未來繼續重走古道,把還沒探索清楚的道路探索清楚,並采集坐標,做成路線圖分享出來。

  【同期】滎經“背二哥”朱恒彬

  我走(茶馬古道)幾年了,我雖然拍了那麽(me) 多視頻,真正要留下來就是要這些零碎的視頻,通過線路的形式把它連接起來,讓更多人能夠直觀係統地了解這條茶馬古道。所以我今年要做的就是把我拍視頻的每個(ge) 點位坐標采集下來,當時沒有探索清楚的繼續探索清楚,把(路線)網絡係統地做下來分享給大家,我覺得這才是有用的。

(責編: 王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