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博覽

這屆小學生流行盤手串?家長、老師和專家怎麽看

陳斯斯 鄒娟 韓曉蓉 張鴻偉 發布時間:2023-04-11 09:07:00來源: 澎湃新聞

  原本是老年人出於(yu) 養(yang) 生而流行的盤串,怎麽(me) 就成了小學生的心頭好?

  據多家媒體(ti) 報道,近日小學生盤手串在杭州、鄭州、濟南等全國多座城市流行起來。澎湃新聞記者走訪發現,上海的小學生群體(ti) 也出現了類似現象。孩子們(men) 表示,盤串可以減壓,跟好朋友也多了共同話題。

  對於(yu) 盤串行為(wei) ,家長、教師以及專(zhuan) 家們(men) 觀點不盡相同。上海市教科院普教所學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王楓認為(wei) ,逐漸在中小學生當中流行起來的盤串,和此前學生轉筆異曲同工,以重複的行為(wei) 來緩解焦慮。上海市第十人民醫院精神心理科醫生王美娟認為(wei) ,現在中小學生麵臨(lin) 著諸多學習(xi) 壓力,適當盤一盤也未嚐不可,家長不能一味禁止。

  小學生:上課、吃飯和做作業(ye) 時都盤串

  最近,上海市青浦區四年級女生意意把家裏的項鏈翻了出來,作用是用來盤串,因為(wei) 身邊的同學都在盤,幾乎達到人手一串的程度。

  為(wei) 了提高熟練度,她吃飯、做作業(ye) 時都在盤。家長對孩子盤串的行為(wei) 沒有強行製止,隻是提醒她不要耽誤寫(xie) 作業(ye) ,也不要發出太大的響聲影響他人。

  徐匯區五年級學生小嘉兩(liang) 周前開始愛上了盤串,因為(wei) 周圍女生都在盤,甚至體(ti) 育課都有人盤,還被老師收了好幾串。

  她放學回家查了視頻,很快就學會(hui) 了盤串的各種手法。學校裏,女生間有把手串作為(wei) 禮物相互贈送的情況。在小嘉媽媽看來,“似乎已經到了不盤會(hui) 影響社交的程度。”她還在網上給小嘉買(mai) 了一串木珠,代替原來的塑料手串,“感覺木質材料更安全一些。”

  上海一民辦小學五年級學生李同學告訴澎湃新聞記者,班上確實有不少同學帶手串去學校。但都是偷偷帶去的,材質有塑料的、石頭的,也有木頭的,一般是小手鐲一樣的串珠,也有男生帶過木頭做的大珠子,有的甚至上課也在桌子底下盤。

  “愛玩的同學說這樣解壓,有的還相約一起買(mai) 閨蜜款。但是其實也有不少同學覺得無聊。我有一次下課借同學的玩了一下,覺得沒意思,以後就再也沒碰過了。要解壓還不如看看課外書(shu) 呢。”該同學說,對於(yu) 盤串,同學們(men) 基本上屬於(yu) 喜歡的很喜歡,不喜歡的就覺得很無聊,“而且我覺得同學們(men) 愛玩的東(dong) 西一陣一陣的,估計過不了多久,盤串又會(hui) 被新的玩意代替了。”

  學校門口的文具店、小賣部等是學生們(men) 經常光顧的地點,這裏總有一些吸引孩子的小玩意。4月10日下午,澎湃新聞記者走訪了幾所小學周邊的小店,賣手串的並不多。

  而登錄電商平台,輸入“手串”“盤串”“兒(er) 童盤手串”等關(guan) 鍵詞,日銷萬(wan) 件的商家比比皆是。一位賣家告訴澎湃新聞記者,最近買(mai) 手串的明顯增多,所謂的“冰透粉色閨蜜款”很受小女生歡迎。

  由於(yu) 孩子央求,在網上給孩子買(mai) 手串的家長也有不少。孩子之間也有交易市場,上海一民辦小學家長仇女士告訴澎湃新聞記者,自己孩子讀五年級,前段時間,班級裏流行起“盤手串”。“開始我也不知道,有一天我看女兒(er) 手機,她給同學轉了6元錢,說是同學幫她買(mai) 手串的錢。”仇女士說,那時候她才知道,班上盤手串已經風靡一陣子了。“後來我女兒(er) 帶回家一串粉色塑料手串,還一邊盤一邊做作業(ye) 示範給我看,說一點也不影響學習(xi) ,我哭笑不得。”

  相對於(yu) 其他家長某種程度上的接受,家長倪女士的態度則十分明確:反對。

  倪女士有兩(liang) 個(ge) 女兒(er) ,大女兒(er) 今年五年級,小女兒(er) 今年二年級,小女兒(er) 的班級裏還沒有盤串的,大女兒(er) 則對盤串很有興(xing) 趣,“她第一次跟我講有小朋友盤手串時,我根本沒當回事兒(er) ,還開玩笑說,這個(ge) 是中老年男子盤的,哪有小孩玩,這太油膩啦!”

  又過了一段時間,大女兒(er) 開始半試探地問倪女士能不能給她也買(mai) 一串,說看同學盤很有趣,而且感覺很減壓、很治愈。“我就直接拒絕了,跟她說,首先,老師說過不能帶跟學習(xi) 無關(guan) 的東(dong) 西去學校。其次,這東(dong) 西拿在手裏玩來玩去肯定會(hui) 分散注意力,影響學習(xi) 。而且玩的時候還會(hui) 發出聲音,也會(hui) 影響別人。”倪女士告訴澎湃新聞記者,還有一個(ge) 原因是自己對手串的材料安全也有顧慮,所以就算在家裏偶爾玩玩,也不想給孩子買(mai) 。

  專(zhuan) 家:適當盤一盤未嚐不可,家長不能一味禁止

  關(guan) 於(yu) 盤串的利與(yu) 弊,長寧區天山第一小學二年級的孩子們(men) 有過一番熱烈的討論。

  林靈是長寧區天山第一小學二年級語文老師。她所帶的班級裏並沒有小朋友盤串,但是孩子們(men) 紛紛表示聽說過,有些也見過哥哥姐姐盤串。班會(hui) 上,林靈和同學們(men) 曾經就盤串的話題交流過,討論哥哥姐姐為(wei) 什麽(me) 會(hui) 迷上盤串,大部分學生的觀點是:“可能是想放鬆放鬆。”

  看到孩子們(men) 興(xing) 趣如此之濃,林靈4月初組織了一場班內(nei) 辯論,之前電子手表進了班級,孩子們(men) 也辯論過,這次林靈讓孩子們(men) 通過辯論,自己來查找盤串的利和弊。

  辯論非常熱烈,孩子們(men) 妙語連珠,有的說,不管哥哥姐姐手裏盤的是什麽(me) ,都是覺得那個(ge) 時候壓力有點大,不能叫,又不能跑,就隻能用這種小動作來緩解。

  有的說,長時間做一個(ge) 動作,醫學報告說,會(hui) 引發腱鞘炎,不利於(yu) 我們(men) 孩子的骨骼健康生長。

  有的說,一個(ge) 人盤串,一圈人圍觀,雖然向老師和家長保證了自己不受影響,但實際上卻影響了周圍的一圈小夥(huo) 伴。

  有的還得出了頗有哲理的總結:“盤的是珠子,磨的是人心!”

  通過班級辯論,最終孩子們(men) 自己得出了“盤串”不進校園的結論。

  由於(yu) 不少孩子是偷偷玩手串,或者課間玩手串,部分小學教師告訴澎湃新聞記者,對於(yu) 孩子盤串,隻要不是課上玩,不影響學習(xi) ,他們(men) 是不反對的。

  也有教師不同意學生的這種行為(wei) ,徐匯區五年級學生小嘉上體(ti) 育課時,身邊有同學盤串,體(ti) 育老師毫不客氣地把這些手串都沒收了,接著這節體(ti) 育課變成了談心課,老師問同學們(men) 有什麽(me) 壓力,並開導同學們(men) 有壓力還是盡量通過戶外運動等更健康的方式來釋放。

  上海市教科院普教所學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王楓認為(wei) ,逐漸在中小學生當中流行起來盤串行為(wei) 反映了當代青少年兩(liang) 類典型的心理需要:一是用來減輕焦慮,以重複的行為(wei) 來緩解因學習(xi) 、考試等帶來的壓力,這個(ge) 和90年代學生轉筆和前幾年流行的指尖陀螺異曲同工;二是這種行為(wei) 逐漸獲得認同和傳(chuan) 播也是青少年學生發展社會(hui) 交往、獲取同伴認同的重要方式,教師和家長應客觀看待孩子“熱點”行為(wei) 背後的心理需求,合理引導學生通過更加多元的方式減壓、交往和形成正確的價(jia) 值觀,防止過度盤串對身體(ti) 造成的不良影響。

  同濟大學附屬上海市第四人民醫院康複醫學科肌康複組長李飛表示,孩子的肌肉韌帶還沒有發育成熟,如果長時間、高強度玩盤串,的確有可能引發腱鞘炎,特別是在玩時,如果隻用一個(ge) 大拇指活動,且長時間保持這一個(ge) 姿勢,容易造成肌腱損傷(shang) 。

  “如果孩子們(men) 為(wei) 了解壓去玩,可以選擇在短時間內(nei) 玩一下,再換個(ge) 別的姿勢,譬如搭積木、拚圖等,在玩的過程中,保持所有的手指都能活動起來。”李飛說。

  上海市第十人民醫院精神心理科醫生王美娟介紹,孩子們(men) 喜歡“盤串”,這很能理解,時代不一樣了,孩子們(men) 喜歡的事物也不一樣,以前流行“彈珠”、“溜溜球”、“轉筆”等,現在流行盤串,甚至還有更新穎的解壓方式如敲電子木魚等。事實上,解壓的方式多種多樣,盤串正是孩子們(men) 麵對壓力時的一種自我調節的方式,如果孩子們(men) 通過這種方式能夠解壓放鬆,適當盤一盤也未嚐不可。

  王美娟坦言,現在中小學生麵臨(lin) 著諸多學習(xi) 壓力,如各種課後作業(ye) 、興(xing) 趣班等,讓孩子們(men) 在有限的時間和空間內(nei) 選擇自己喜歡的顏色和形狀的串串把玩,在一陣陣的“哢嚓哢嚓”聲中釋放壓力,這不是壞事,家長不能一味禁止,否則孩子們(men) 可能會(hui) 認為(wei) 家長不理解他們(men) ,加重逆反心理,影響親(qin) 子關(guan) 係。

  但王美娟也表示,“盤串”要注意時間和場合,玩的時間不宜過長,防止沉迷,同時上課時不宜“盤串”,否則容易分散注意力,影響聽課效率。此外,家長要多與(yu) 孩子溝通,關(guan) 注孩子的心理需求。中小學生的壓力主要來自兩(liang) 個(ge) 方麵,一是學業(ye) 方麵,如學習(xi) 負擔過重,父母的期望、同輩之間的競爭(zheng) ;二是人際關(guan) 係方麵,如中小學生隨著社交範圍的擴大,人際關(guan) 係方麵的困惑也日趨增多,“平時在生活中,家長和老師要多與(yu) 孩子進行交流,通過溝通了解孩子的壓力和困擾,及時發現和解決(jue) 他們(men) 可能麵臨(lin) 的心理問題。”

  (文中所涉及的未成年人均為(wei) 化名)

  (澎湃新聞 澎湃新聞首席記者 陳斯斯 高級記者 鄒娟 記者 韓曉蓉 張鴻偉(wei) )

(責編: 王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