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博覽

東西問丨陳曦:新疆科考如何助力“一帶一路”建設高質量發展?

孫自法 發布時間:2023-04-12 08:54: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烏(wu) 魯木齊4月11日電 題:新疆科考如何助力“一帶一路”建設高質量發展?

  ——專(zhuan) 訪中國第三次新疆科考工作組副組長、中國科學院新疆分院分黨(dang) 組書(shu) 記陳曦研究員

  中新社記者 孫自法

  20世紀50年代、80年代兩(liang) 次開展新疆綜合科學考察(新疆科考)後,中國2021年又啟動實施第三次新疆科考,中國為(wei) 什麽(me) 要開展新疆科考?第三次新疆科考目標是什麽(me) ?2023年適逢“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周年,新疆科考又將如何助力“一帶一路”建設高質量發展?

  4月上旬,中國第三次新疆科考工作組副組長、中國科學院新疆分院分黨(dang) 組書(shu) 記陳曦率第三次新疆科考阿爾金山野外科考隊,赴阿爾金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開展綜合科學考察,他在科考行程中接受中新社“東(dong) 西問”獨家專(zhuan) 訪,闡釋上述話題。

  現將訪談實錄摘要如下:

  中新社記者:中國為(wei) 何開展新疆科考?迄今三次新疆科考各有何側(ce) 重?

  陳曦: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是中國陸地麵積最大的省級行政區,超166萬(wan) 平方公裏,約占全國陸地總麵積的六分之一。新疆地處亞(ya) 歐大陸腹地,陸地邊境線長5700多公裏,周邊與(yu) 八國接壤,曆史上是古絲(si) 綢之路和東(dong) 西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如今是第二座亞(ya) 歐大陸橋的必經之地,戰略位置十分關(guan) 鍵。對新疆開展綜合科考工作非常重要,也十分必要。

  2023年4月,中國第三次新疆科考阿爾金山野外科考隊行程途中,阿雅克庫木湖遠岸的“駱駝石”。孫自法 攝

  第一次新疆科考為(wei) 1956年-1960年,當時新中國成立不久,百廢待興(xing) ,國家對新疆水資源、土地資源、礦產(chan) 資源等自然資源缺乏基礎數據,同時對新疆基本的生活、生態和環境狀況,如土壤條件、山地、綠洲、沙漠等也缺少基礎數據。為(wei) 了開發建設新疆,中國決(jue) 定開展第一次新疆綜合科學考察,從(cong) 北京、南京等多地抽調數百人入疆實施科學考察。經五年努力,科考隊形成係列新疆科考成果,係統掌握了新疆自然資源、生態環境和開發基礎條件的本底狀況。

  第二次新疆科考是在改革開放後的1985年-1989年,新疆麵臨(lin) 第二次開發建設,由此啟動聚焦新疆產(chan) 業(ye) 化布局的新疆綜合科考。此次科考為(wei) 新疆的石油礦產(chan) 資源、農(nong) 業(ye) 資源、水資源、土地資源開發提供係列研究專(zhuan) 著和谘詢建議報告,為(wei) 新疆當時確定“一黑一白”發展戰略提供重要科學依據——“黑”即石油煤炭等礦產(chan) 資源,“白”即棉花等農(nong) 業(ye) 資源。多年來,新疆“一黑一白”戰略全麵發展,棉花產(chan) 量在全國占比超90%,石油和煤炭方麵也成為(wei) 國家重要能源基地。

  第三次新疆科考是在第二次科考完成30多年後啟動,主要以資源可持續利用和生態環境保護為(wei) 基礎,以可持續發展條件下的新疆高質量發展與(yu) 絲(si) 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建設為(wei) 目標,重點是要將新疆放在“一帶一路”建設的大局中,對其未來10年到30年發展戰略開展綜合研究。

  第三次新疆科考阿爾金山野外科考隊從(cong) 若羌樓蘭(lan) 博物館前啟程出征。孫自法 攝

  中新社記者:中國第三次新疆科考目前已取得哪些進展?

  陳曦:第二次科考結束30年來,新疆資源環境與(yu) 生態在氣候變化和人類活動的幹預下發生了巨大變化,亟需利用現代科學技術手段,麵向當前和未來新疆高質量發展的新需求,開展第三次新疆科考。

  2021年初,第三次新疆科考工作進入實質推進階段,年底正式啟動實施。第三次新疆科考主要任務是以水土平衡與(yu) 水資源安全為(wei) 主線,以解決(jue) 新疆當前及未來麵臨(lin) 的資源環境與(yu) 綠色發展問題為(wei) 突破口,麵向新疆全域考察資源、環境、生態本底及支撐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承載能力,提出新疆未來生態建設和綠色發展戰略路線圖。

  第三次新疆科考包括“科考數字平台建設和標準體(ti) 係建設”“空天地網一體(ti) 化綜合科考監測體(ti) 係建設”等30個(ge) 項目,對應共由30支科考隊具體(ti) 承擔,全國4000多名科考隊員參加,在新疆進行3年到5年的綜合科學考察,最後形成係列的綜合科學考察報告和谘詢建議。

  2023年4月,第三次新疆科考阿爾金山野外科考隊一行,前往阿爾金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庫木庫裏沙漠的沙子泉考察調研,遭遇強沙塵暴天氣,科考隊員推車。孫自法 攝

  目前,第三次新疆科考取得多項重要進展。其中,科考數字平台和空天地網一體(ti) 化方麵主要包括:科考數據平台標準體(ti) 係建設方麵,編製發布科考數據匯交、管理、共享標準規範;科考數據庫方麵,完成基礎數據庫、科考曆史數據庫、專(zhuan) 題數據庫、監測動態數據庫四個(ge) 數據庫數據收集和入庫工作;科考大數據平台環境與(yu) 係統開發方麵,科考數據平台軟硬件環境研發完成;地麵監測網絡新建、更新48個(ge) 站點;遙感監測係統研發14種遙感算法、產(chan) 出12個(ge) 遙感監測產(chan) 品;空天地網一體(ti) 化集成平台完成原型係統。

  2023年3月,新疆若羌縣,參與(yu) 第三次新疆科考任務的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yu) 地理研究所三名年輕研究生在途中采集水樣。孫自法 攝

  中新社記者:2023年是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周年,開展新疆科考對“一帶一路”建設有何意義(yi) 與(yu) 影響?第三次新疆科考將如何助力“一帶一路”建設高質量發展?

  陳曦:中國新疆地處亞(ya) 歐大陸腹地和亞(ya) 歐大陸橋中間地帶,“連接東(dong) 西、溝通南北”的區位優(you) 勢十分明顯,也是中國向西開放的重要門戶和絲(si) 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與(yu) 中亞(ya) 國家山水相連、人文相近、民心相通,在共建“一帶一路”倡議下,雙方更好發揮各自優(you) 勢、持續深化各領域互利合作大有前景,符合各自發展意願和發展利益。

  近年來,在“一帶一路”倡議框架下,新疆致力於(yu) 打造向西開放高地,深化與(yu) 各方經貿合作,取得累累碩果,站在中國向西開放的前沿,新疆在全球供應鏈中的重要地位非常醒目。

  在這些情況下,未來新疆二十、三十年怎樣發展?怎樣利用好自然資源、保護好生態環境?怎樣融入國家“一帶一路”建設大局並發揮更重要的作用?都需要第三次新疆科考提供科技支撐,並結合“一帶一路”建設特別是絲(si) 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建設,科學繪製發展路線圖。

  第三次新疆科考在助力“一帶一路”建設高質量發展方麵,將重點聚焦三方麵:

  一是當前“一帶一路”區域都麵臨(lin) 氣候變化的影響,包括中國新疆、中亞(ya) 、西亞(ya) 和歐洲等,有必要開展全球氣候變化對該區域自然環境、資源、未來碳達峰碳中和以及產(chan) 業(ye) 發展影響相關(guan) 研究,形成中國方案。

  二是從(cong) 產(chan) 業(ye) 、貿易、資源利用、可持續發展等角度,加強新疆高質量發展、如何與(yu) 周邊國家發展共贏的相關(guan) 研究。

  三是地處西部的新疆和中國東(dong) 部及沿海地區如何加強聯合與(yu) 互動,怎樣進行產(chan) 業(ye) 、資源等互補,有必要通過科考加強相關(guan) 研究,以產(chan) 生更大經濟和社會(hui) 效益。

  2023年4月,第三次新疆科考阿爾金山野外科考隊一行,前往阿爾金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庫木庫裏沙漠的沙子泉考察調研,遭遇強沙塵暴天氣,科考隊員查看地圖。孫自法 攝

  中新社記者:麵向未來,新疆科考如何進一步謀劃與(yu) 布局?

  陳曦:第三次新疆科考後,隨著社會(hui) 經濟發展,後續還應會(hui) 有第四次、第五次,每一次科考活動都將助力新疆和國家在不同時期的建設與(yu) 發展。第三次新疆科考正處於(yu) 聚焦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關(guan) 鍵時期,旨在結合國家和新疆重大需求,提出新疆未來10年到30年的資源生態戰略布局和可持續發展路線圖。相信新疆的未來會(hui) 越來越好。(完)

  受訪者簡介:

  陳曦,中國科學院新疆分院分黨(dang) 組書(shu) 記,第三次新疆科考工作組副組長、科考數字平台建設和標準體(ti) 係建設項目負責人,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yu) 地理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曆任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yu) 地理研究所副所長、所長,中國科學院新疆分院副院長、分黨(dang) 組成員。從(cong) 事幹旱區水文學與(yu) 水資源,資源環境遙感與(yu) 地理信息係統研究,在幹旱區生態係統碳循環機製、內(nei) 陸河流域生態係統用水調控和幹旱區生態係統演變方麵,取得了係統性和創新性的研究成果,是國際歐亞(ya) 科學院院士、塔吉克斯坦科學院、吉爾吉斯斯坦科學院等外籍院士。

  主持完成國家973項目、國家科技合作重大項目、國家重大工程項目、國家基金重點項目等10餘(yu) 項,發表SCI收錄論文191篇,出版論著15部,科研成果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何梁何利獎等多個(ge) 獎項。

  曾獲中國科學院傑出青年獎、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十佳科技工作者提名獎、全國創新爭(zheng) 先獎等榮譽,創刊SCI期刊《幹旱區科學》(Journal of Arid Land)並任主編。

(責編: 王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