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鄂爾多斯4月11日電 題:鄂爾多斯能源轉型記:綠色帶來新希望
中新網記者李愛平
“鄂爾多斯的煤炭正在變得‘綠’起來。”“在鄂爾多斯,很多煤礦已實現了全自動化生產(chan) ,中控室的大屏幕上,顯示著整個(ge) 工廠的實時生產(chan) 畫麵。”
這是過去幾年,張博對自己家鄉(xiang) 鄂爾多斯能源轉型最直觀的感受。
張博是內(nei) 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民,4月10日,他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坦言,作為(wei) 資源城市的鄂爾多斯,過去幾年間,他聽到最多的詞匯是“新能源”。
“很長一段時間,這裏的市民對於(yu) 能源的理解,除了煤炭與(yu) 黑色外,幾乎沒有太多新詞匯。”張博告訴記者,最近幾年,這裏發生的一切讓很多人感受到了能源轉型到底是什麽(me) 樣的。
他印象深刻的地方在於(yu) ,在鄂爾多斯杭錦旗庫布其沙漠腹地中“上新”的光伏基地,登高遠眺,金色大漠和藍色光伏交相輝映,成為(wei) 亮麗(li) 風景線。
“在鄂爾多斯能源轉型中,零碳產(chan) 業(ye) 已走在全國前列。”張博告訴記者,當下的鄂爾多斯正以“雙碳”目標倒逼結構調整,煤化工產(chan) 業(ye) 正在經曆重塑,非煤產(chan) 業(ye) 日漸枝繁葉茂,新舊動能轉換中,“新能源”這個(ge) 詞變得閃光而奪目。
綠色、零碳等詞匯正在變得“時髦”
“在內(nei) 蒙古,我找到了綠色中國的新希望。”4月9日,從(cong) 上海來到內(nei) 蒙古自治區工作逾兩(liang) 年多的張元,對於(yu) 自己當初的選擇如是直言。
圖為(wei) 張元(資料圖)。 張元供圖
張元是一名“85後”,早年畢業(ye) 於(yu) 複旦大學環境工程學院的他,曾在美國攻讀可持續發展係統碩士,研究生畢業(ye) 後,他曾在麥肯錫工作,並擔任麥肯錫全球副董事合夥(huo) 人。
“當初的工作涉及到新能源,但我沒想到現在自己會(hui) 與(yu) 零碳產(chan) 業(ye) 有密不可分的緣分。”張元說。
張雷是遠景科技集團CEO,2021年他告訴張元自己正在內(nei) 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推動全球首個(ge) 零碳產(chan) 業(ye) 園的打造,希望張元加盟。
第一次從(cong) 上海來到內(nei) 蒙古工作的張元這樣形容那時的心情:“來到內(nei) 蒙古,就是想在中國能源變革的最前沿深入實踐。”
事實證明,張元這次的選擇能夠充分發揮他的全部才華,在鄂爾多斯他參加策劃了2022鄂爾多斯零碳產(chan) 業(ye) 峰會(hui) 。
這次峰會(hui) 上,鄂爾多斯市委常委、伊金霍洛旗委書(shu) 記華瑞鋒的介紹,再次讓張元感受到“綠色中國”在這裏有了看得見摸得著的新希望。
華瑞峰表示,“2021年以來,鄂爾多斯伊金霍洛旗打造的零碳產(chan) 業(ye) 園,先後受到國內(nei) 外媒體(ti) 關(guan) 注報道300餘(yu) 次,首創的零碳產(chan) 業(ye) 園模式在歐洲複製推廣。”
圖為(wei) 鄂爾多斯零碳產(chan) 業(ye) 園(資料圖)。 張元供圖
令張元自豪的是,能源革命的實踐正在帶動鄂爾多斯綠色新工業(ye) 的蓬勃發展,目前鄂爾多斯零碳產(chan) 業(ye) 園已入駐9家新能源頭部企業(ye) ,初步形成了以遠景為(wei) 龍頭,華景、鎔鋰為(wei) 配套的電池及儲(chu) 能產(chan) 業(ye) 鏈;以隆基為(wei) 龍頭的光伏產(chan) 業(ye) 鏈;以美錦國鴻、協鑫集團為(wei) 龍頭的氫燃料電池及綠氫設備製造產(chan) 業(ye) 鏈;以上汽紅岩、捷氫科技為(wei) 龍頭的新能源汽車製造產(chan) 業(ye) 鏈。
回顧過去兩(liang) 年間,張元最大的感受是,在鄂爾多斯這座資源型城市,綠色、零碳等詞匯正在變得“時髦”,當地官方會(hui) 不時對外釋放相關(guan) 信息。
鄂爾多斯市伊金霍洛旗官方的最新消息表明,鄂爾多斯零碳產(chan) 業(ye) 園目前正邀請中國標準化研究院、法國必維集團、清華大學、同濟大學等機構、企業(ye) 和高校,共同完善零碳產(chan) 業(ye) 園國際標準,加快推動“風光氫儲(chu) 車”全產(chan) 業(ye) 鏈發展。鄂爾多斯市也正式組建了“鄂爾多斯蒙蘇綠色電力有限公司”,推動以新能源為(wei) 主體(ti) 的新型電力係統在內(nei) 蒙古自治區先試先行。
此外,在推進新能源發展的征途上,國內(nei) 知名新能源企業(ye) --隆基綠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已與(yu) 鄂爾多斯市人民政府、伊金霍洛旗人民政府簽訂投資合作協議,投資建設年產(chan) 46GW單晶矽棒和切片、30GW高效單晶電池及5GW高效光伏組件項目。
沙漠中的新能源試水
在鄂爾多斯市悄然起步的新能源熱潮,也在中國第七大沙漠--庫布其沙漠上演。
內(nei) 蒙古自治區首台套1000標方堿性電解槽及配套BOP係統,近日入選了自治區新能源裝備產(chan) 品優(you) 選推薦名錄,這也是該名錄中目前唯一的電解槽產(chan) 品。最新消息顯示,目前該電解槽已具備製氫條件,將陸續向全國推廣。
這個(ge) “第一”和“唯一”,是由中國知名治沙企業(ye) --億(yi) 利資源集團旗下上市公司億(yi) 利潔能(600277)投資的億(yi) 利氫田時代創造的。該產(chan) 品於(yu) 去年9月在鄂爾多斯市西部的庫布其億(yi) 利陽光穀低碳產(chan) 業(ye) 園下線。這既是內(nei) 蒙古打造風光氫儲(chu) 產(chan) 業(ye) 集群行動的新亮點,也是位於(yu) 鄂爾多斯庫布其億(yi) 利陽光穀低碳產(chan) 業(ye) 園的一份靚麗(li) 成績單。
王文彪是億(yi) 利的創始人,也是庫布其科技治沙帶頭人。35年前,他與(yu) 當地政府、農(nong) 牧民一起在位於(yu) 杭錦旗庫布其的鹽場為(wei) 了救活企業(ye) 開始治沙,一步步成就了今日的庫布其沙漠綠洲,為(wei) 內(nei) 蒙古乃至中國治沙打造了一張綠色名片。
圖為(wei) 王文彪(資料圖)。 王文彪供圖
“20世紀80年代,我們(men) 開始小打小鬧治沙,取得了一點成效,但一直走得很艱難,到2010年前後,幾乎難以為(wei) 繼,但我們(men) 還是想堅持。”王文彪告訴記者。
對於(yu) 在庫布其從(cong) 事治沙的王文彪而言,過去十年間,是他的企業(ye) 迎來瘦身轉機的十年。
該企業(ye) 依托庫布其沙漠生態治理過程中積累的風光新能源土地資源和自投自建工業(ye) 園區消納優(you) 勢,積極探索新能源與(yu) 生態治沙融合發展路徑,創新了“板上雙層發電、板間雙層養(yang) 殖、板下雙層種植”的立體(ti) 生態光伏治沙模式。
億(yi) 利還通過技術創新改變了光伏發電的支架結構,在業(ye) 內(nei) 率先研發了獨有的大跨度立體(ti) 柔性光伏支架係統,創新了立體(ti) 生態光伏治沙模式。板間跨度可達30米,板下空間高達3米,具備了光伏板下機械化集約化規模化節水農(nong) 業(ye) ,有效解決(jue) 光伏“爭(zheng) 光、爭(zheng) 地、爭(zheng) 水”三大難題,可實現“控光、節水、擴綠”三增效,降低了土地使用成本,提升了土地使用效率。
找到綠色新賽道
對於(yu) 未來,王文彪有更深遠的規劃。他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2023年企業(ye) 確立了“以風光新能源為(wei) 基礎,橫向聯合大央企,縱向整合電解水製氫、氫裝備、儲(chu) 能、綠氨綠油及新能源相關(guan) 新材料產(chan) 業(ye) 鏈”的高質量發展思路,推動構築沙戈荒“風光氫儲(chu) 新材料”一體(ti) 化發展的低碳全產(chan) 業(ye) 鏈生態圈戰略落地。
在光氫治沙產(chan) 業(ye) 鏈上,億(yi) 利潔能十年前就在庫布其沙漠從(cong) 10兆瓦起步做起,如今總規模已近4GW,預計“十四五”期間達到10GW,可治理沙漠麵積將達到50萬(wan) 畝(mu) 以上。2023年,億(yi) 利氫能產(chan) 業(ye) 全麵進入十年高增長周期,還將挖掘氫能重卡、氫冶金等綠氫下遊應用場景及綠色航油等新型產(chan) 品,同時創新實現更多的綠電替代和本地消納。
圖為(wei) 庫布其沙漠(資料圖)。 賀鵬飛供圖
“我們(men) 和國家電力投資集團合資公司實施的鄂爾多斯庫布其400兆瓦風光製氫一體(ti) 化示範項目正在推進實施,和三峽能源共同投資建設的蒙西基地庫布其200萬(wan) 千瓦光伏治沙項目年底前可以實現並網,在內(nei) 蒙古自治區和西部沙區我們(men) 與(yu) 央企攜手開拓新能源新項目。同時我們(men) 在甘肅武威騰格裏50萬(wan) 千瓦立體(ti) 生態光伏治沙項目基礎上加快推進新項目落地。”采訪中,王文彪直言。
在他看來,企業(ye) 之所以能取得如此亮眼的成績,最主要的是,過去十年間,“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ti) 化保護和係統治理”等治理方略,讓企業(ye) 徹底打開了思路,放開了手腳,探索出了一條無愧於(yu) 時代的防沙治沙、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新路子。
該企業(ye) 相關(guan) 負責人賀鵬飛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欣喜地表示,在“搶占”新能源發展製高點上,所在企業(ye) 再次引發了外界的關(guan) 注,找到了最適合庫布其沙區綠色低碳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的賽道。
內(nei) 蒙古經濟學家蓋誌毅表示,內(nei) 蒙古作為(wei) 國家重要能源和戰略資源基地,在保障國家能源安全、暢通經濟大循環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推動新能源的發展,是實現能源結構優(you) 化的必然趨勢,西部荒漠化地區的嚐試,非常有參考意義(yi) 。(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