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東(dong) 京4月17日電 隨筆:日本應多花精力控製核汙染水而非公關(guan) 矯飾
新華社記者
隨著福島核汙染水排海計劃實施進入倒計時,日本政府正在賣力開展國際公關(guan) ,以期平息國內(nei) 外的反對聲浪,近日更是企圖利用其今年七國集團(G7)峰會(hui) 主席國身份,拉攏各方為(wei) 福島核汙染水排放計劃背書(shu) 。
4月16日,G7氣候、能源和環境部長會(hui) 議在日本劄幌市閉幕。據日媒報道,在會(hui) 後日德意三國舉(ju) 行的聯合記者會(hui) 上,發生了頗具戲劇性的一幕。日本經濟產(chan) 業(ye) 大臣西村康稔聲稱,部長會(hui) 議聯合聲明對“包括將‘處理水’排放入海在內(nei) 的”廢爐處理進展“表示歡迎”。聽聞此言,坐在一旁的德國環境、自然保護、核安全與(yu) 消費者保護部長施特菲·萊姆克立刻反駁,強硬表態指出所謂“歡迎”隻涉及廢爐作業(ye) ,並不涵蓋核汙染水排放,“無法對排放‘處理水’表示歡迎”。
《G7氣候、能源和環境部長聯合聲明》針對福島第一核電站事故表示,歡迎核電站廢爐處理的穩步進展。聲明強調,支持國際原子能機構的獨立審查,以確保“多核素處理係統(ALPS)”的處理水排放符合國際原子能機構的安全標準和國際法,且不會(hui) 對人類和環境造成任何傷(shang) 害。
顯然,日方在聯合聲明中塞進G7對福島核汙染水排放進程“表示歡迎”措辭的企圖並未得逞。西村康稔在記者會(hui) 後向媒體(ti) 解釋稱,由於(yu) “口誤”,自己“把所有的內(nei) 容都包含在了‘歡迎’中”。
日本計劃將核汙染水排放入海,且持續時間可能長達數十年,對海洋環境安全和漁業(ye) 安全帶來的潛在危害不言而喻,但日本政府和東(dong) 京電力公司似乎沒有將主要精力放在控製核汙染水對人類及環境的影響,而是混淆視聽,掀起密集公關(guan) 攻勢,在電視、報紙和網絡媒體(ti) 投放廣告宣傳(chuan) 核汙染水“安全”。
日方頻頻針對各國外交官和外國記者舉(ju) 行有關(guan) 核汙染水排海的說明會(hui) ,千方百計宣揚核汙染水排放的安全性。在日方有關(guan) 核汙染水排海的說明中,特別是外語版本資料中,一般用“處理水”的說法來指代“核汙染水”,意在淡化其汙染特性和潛在危害,以達到混淆視聽的目的。
日方的公關(guan) 攻勢還重點針對生計嚴(yan) 重依賴海洋環境的太平洋島國。受地理位置和洋流影響,太平洋島國預計受福島核汙染水排放影響大。這些島國當年因美國等在太平洋進行核試驗受害頗深,如今對福島核汙染水排放反對態度強烈,也因此成為(wei) 日本政府的重點“安撫”對象。日方有專(zhuan) 家公開建議,日本政府應當通過太平洋島國重要媒體(ti) 和地區媒體(ti) ,多傳(chuan) 播有利日本立場的聲音。
美國出於(yu) 自身霸權考慮,在福島核汙染水排放上與(yu) 日本沆瀣一氣。美國國務院發言人在回應日本核汙染水排放問題時,更是睜著眼睛說瞎話,稱日本的做法“符合國際標準”。
福島核汙染水排海不是日本一國的私事、小事,而是關(guan) 係海洋環境和人類健康的公事、大事。日本政府無視國際社會(hui) 正當關(guan) 切,違背應履行的國際義(yi) 務,強推福島核汙染水排海,危害海洋環境和公眾(zhong) 健康,侵害周邊國家合法權益,絕非負責任國家所為(wei) 。日方應該把精力放在控製核汙染水上,而非絞盡腦汁進行公關(guan) 矯飾。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