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博覽

幫患者降低就醫成本 職業陪診師能否緩解“就醫難”?

李桂傑 發布時間:2023-04-18 09:57:00來源: 中國青年報

  職業(ye) 陪診師能否緩解“就醫難”

  亟待納入國家新職業(ye) 目錄,明確服務規範

  “陪診師就是我們(men) 的臨(lin) 時家人,我們(men) 全家都很感謝他。”王大爺的女兒(er) 李春感慨。

  天津70多歲的王大爺患有尿毒症,每周一、三、五一早就要到天津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做腎透析。王大爺的家離醫院將近6公裏,兒(er) 女已各自成家,住的地方都比較遠。為(wei) 了方便王大爺去醫院看病,李春請了王山來給父親(qin) 當“陪診師”。

  陪診師掙的是辛苦錢

  “我以前開出租,每周三次陪母親(qin) 來醫院做透析,母親(qin) 去世之後,我發現很多來醫院看病的老年人都需要幫助。而我對醫院上上下下都很熟悉,就幹起了陪診。”陪診師王山是80後,他說,李春爸爸這一單他接了已經有兩(liang) 年半。早上6點準時開車到王大爺家樓下,家人用輪椅把王大爺推下來,接下來就是王山的工作了。他把王大爺載到醫院,停好車,拿出輪椅,把王大爺從(cong) 車裏扶出來坐到輪椅上。到了門診大廳,王山拿著王大爺的證件幫忙掛號,然後把他推到透析室,再去取藥。透析過程王山全程陪伴,如果有血液鐵元素含量等化驗項目,他會(hui) 及時去取化驗單。半天的透析結束後,他再從(cong) 醫院把王大爺送回家中。

  “這一套下來得半天的時間,收費是180元。掛號10元,盯透析50元,接送一個(ge) 來回120元。每周風雨無阻,掙的可以說是辛苦錢。”王山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他沒有和陪診平台合作,都是靠朋友介紹,手裏還有幾個(ge) “長期客戶”,基本都是需要做透析的老年病人。

  北京的張靜在懷孕期間曾請過一位陪診師,與(yu) 王大爺不同,她是通過一家名為(wei) “人人陪診”的陪診平台,找到了好評度高的陪診師王姐。王姐為(wei) 人熱情、性格開朗,很喜歡做陪診師這份工作。張靜懷孕時,需要定期預約掛號、看門診、做各種檢查、取藥。張靜行動不方便,陪診師王姐幫忙解決(jue) 了不少難題。“有一次,我有點腿疼,自己也沒有在意,王姐還是堅持在麵診的時候和醫生溝通。醫生開了單子檢查,發現我除了缺鈣,還有輕微的下肢靜脈血栓,需要治療和靜養(yang) 。”張靜說,“我至今都對王姐心存感恩。”

  人人陪診的創始人謝佰霖在接受中青報·中青網記者采訪時表示:“陪診師除了熱情以外,還需要有必要的職業(ye) 技能。”他介紹,對平台的自營團隊人員,會(hui) 統一要求進行中國紅十字會(hui) 急救培訓和美國AHA心髒協會(hui) 官方急救技能培訓,以保證在發生危急情況的第一時間,對人員采取急救措施,最大限度保障生命安全。

  專(zhuan) 業(ye) 的陪診師可以幫患者降低就醫成本

  上海紅毫陪診的創始人孫延毫是一名陪診師,在他看來,專(zhuan) 業(ye) 的陪診師要能夠幫助患者花小錢解決(jue) 大問題,“這才能體(ti) 現陪診的專(zhuan) 業(ye) 度。”

  上海市民史大爺右側(ce) 臉頰疼了3個(ge) 月,吃東(dong) 西也不敢用力。去過醫院,醫生告訴他,這是老年問題,不好治療。老人就放棄了治療的念頭,一直忍著疼痛用左側(ce) 牙齒吃東(dong) 西。不想,左邊的牙齒也突然開始疼痛,女兒(er) 幫他找到陪診師孫延毫。團隊初步分析,老人右側(ce) 臉是咬合關(guan) 節的問題,並幫老人找到最適合看這個(ge) 病的醫院。

  “上海的醫院分科很細,比如口腔綜合科、口腔種植牙科、口腔外科等,經分析史大爺右側(ce) 臉的問題屬於(yu) 口腔頜麵問題,我最後推薦老人到上海口腔方麵非常有名的一家醫院康複醫學科去看右側(ce) 臉的不適。”孫延毫說,他過去是上海某三甲醫院的醫務人員,在陪診的過程中更具有專(zhuan) 業(ye) 性。

  到了醫院後,在康複醫學科咬合關(guan) 節的專(zhuan) 科門診,醫生通過判斷,推薦老人拍了核磁,確定通過康複理療和營養(yang) 關(guan) 節神經的組合方式進行治療。後來,陪診團隊又幫老人預約了一家私立口腔門診部,將左側(ce) 的一顆壞牙拔除。經過合理規範的治療,史大爺的咀嚼功能完全恢複了。史大爺說:“遇到這麽(me) 專(zhuan) 業(ye) 的陪診團隊真是非常幸運,在做了3次理療後,困擾我很長時間的問題全部得到解決(jue) ,現在能夠正常吃東(dong) 西了。”

  “老人要拔牙,我們(men) 沒有推薦他去三甲醫院花重金掛專(zhuan) 家號,而是幫他找到一個(ge) 家門口的私立口腔門診部,價(jia) 格合理,離家也近,快速解決(jue) 了問題。” 孫延毫說,“我們(men) 要做的是成為(wei) 家庭的健康管家,而不隻是幫患者跑跑腿、拿拿藥。隻要患者有健康問題,第一個(ge) 就能想到還有陪診師的幫助,這就是我的追求,所以我們(men) 的陪診員全部具備醫療背景。”

  孫延毫還記得,一位癌症患者術後在沒有預約到門診的情況下,從(cong) 外地趕到上海,一大早就等在醫生的診室外,想請醫生加個(ge) 號。無奈的是,醫生上午的初診患者已經預約滿了,無法再加號。正巧,醫生下午有線上門診,告知患者可以預約線上問診。

  線上門診如何預約?在哪裏預約?目前還能不能約上?預約好了在哪裏看?這一係列問題讓患者及家屬手足無措,急得在醫院團團轉。

  “患者是癌症術後,生怕差幾天看診會(hui) 耽誤後續治療。在焦急和無奈中,患者通過陪診平台聯係到了我,電話中我能聽得出他語氣中的那份焦急和無助。”孫延毫說。

  在了解清楚情況後,孫延毫和團隊快速作出了分析。通過電話指導患者,並在線上幫對方成功進行了專(zhuan) 家預約,叮囑患者在賓館耐心等待問診時間即可,線上問診就如同微信聊天一樣,不在醫院進行,而是在網上完成。

  在孫延毫看來,做陪診師是“很快樂(le) 的事兒(er) ”,專(zhuan) 業(ye) 的陪診師不僅(jin) 可以幫患者節約就診時間,還可以大大降低就醫成本,讓患者安心、放心、省心,從(cong) 而成為(wei) 患者家庭的健康管家。

  “陪診師”應納入新職業(ye) 目錄,明確服務規範和範圍

  淘寶平台公布的數據顯示,2022年有2.6萬(wan) 人次通過淘寶搜索“陪診”。據不完全統計,淘寶、京東(dong) 等電商平台上提供陪診服務的店鋪超過500家,生意好的店鋪月銷達上千單。

  目前陪診師收費沒有國家統一標準,業(ye) 內(nei) 尚未形成普遍遵守的行業(ye) “規則”。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注意到,陪同問診、代開藥取藥、代跑醫院……在一些陪診小程序上,根據陪診服務內(nei) 容的差異,按次收費,價(jia) 格從(cong) 58元至999元不等。

  盡管陪診師的出現,解決(jue) 了部分就醫人群麵臨(lin) 的困難,但在收費、流程、服務質量等方麵,尚存在行業(ye) 規範缺位的問題。同時,陪診師的工作涉及患者生命健康權和隱私權,對於(yu) 陪診師和顧客雙方而言,無論是維權還是賠償(chang) ,都是難題。

  謝佰霖說,他所在的機構推出“信息扁平化”生態模式,出發點是為(wei) 了降低百姓的服務支出成本,平台通過“0抽傭(yong) ”提高陪診師收入,通過區塊鏈司法存證係統明確服務雙方主體(ti) 責任,履行陪診平台三方居間服務責任。

  北京中日友好醫院原主任醫生、現在在一家機構擔任健康管理專(zhuan) 家的賀琳建議,政府部門應將“陪診師”納入新職業(ye) 目錄,明確服務規範和範圍,並針對行業(ye) 特點逐步製定並完善從(cong) 業(ye) 資格、入職標準、職業(ye) 培訓等級劃分標準、陪診服務行業(ye) 規範等。同時,相關(guan) 部門可以通過搭建正規平台,實現患者、陪診師與(yu) 醫療機構的有效連通,讓供需雙方都安心,促進行業(ye) 有序、健康發展。

  她提示,在就診過程中,患者和陪診師應就就診時間、就診科室、服務時長、服務明細、服務費用等簽署相關(guan) 服務合同,並對就診前後需溝通的特殊需求或其他事項等進行約定。同時,應避免提供除就診所需內(nei) 容之外的其他敏感信息,對醫生處方之外的藥品或保健品,應仔細甄別後決(jue) 定是否購買(mai) 。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李桂傑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編: 王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