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12月,美國和英國不顧國內(nei) 外質疑和反對,對伊拉克實施了為(wei) 期4天的打擊行動。此後不到5年,美國就入侵伊拉克,英國也再次參與(yu) 其中。
當地時間17日,“解密英國”網站指出,英國時任首相托尼·布萊爾和他的顧問們(men) ,早在1997年和1998年就曾不斷被英國法律顧問告知,對伊拉克的打擊行動將是非法的。
“解密英國”網站還稱,解密文件顯示,布萊爾之所以在1998年決(jue) 定打擊伊拉克,其動機更多的是為(wei) 了維護英國與(yu) 美國的關(guan) 係。在1998年11月15日的一次與(yu) 高級顧問的會(hui) 議上,布萊爾就曾指出,如果美國繼續對伊拉克采取軍(jun) 事行動,英國仍應該參與(yu) 其中,否則會(hui) 對英國和美國的關(guan) 係造成嚴(yan) 重損害。而就在同一天,美國時任總統比爾·克林頓在與(yu) 布萊爾通話時稱,美國可能會(hui) 對伊拉克采取軍(jun) 事行動,布萊爾稱,美國可以依靠英國的支持。
英國無條件支持美國的做法受質疑
幾十年來,從(cong) 國防情報合作,到共同投資領域,英美關(guan) 係一直極為(wei) 密切。2002年7月,也就是美國2003年3月入侵伊拉克之前,在布萊爾與(yu) 美國時任總統小布什的書(shu) 信中,布萊爾還曾告訴小布什,“無論發生什麽(me) ,我都將與(yu) 你站在一起。”2016年7月,當時英國官方組建的伊拉克戰爭(zheng) 調查委員會(hui) 在公布的調查報告中指出,英國參與(yu) 伊拉克戰爭(zheng) 的決(jue) 策是基於(yu) “有瑕疵”的情報和評估。調查委員會(hui) 主席約翰·奇爾科特當時特別指出,英國並不需要給美國“無條件”的支持。
有分析認為(wei) ,英國一方麵高度依賴美國,另一方麵又對美國政策的變化無能為(wei) 力;最近幾年英美雙方在阿富汗問題以及英國脫歐後的北愛爾蘭(lan) 地位問題上均發生了激烈矛盾,美國總統拜登本月早些時候的訪問英國之行,也隻在北愛爾蘭(lan) 地區首府貝爾法斯特停留了短短17個(ge) 小時,讓外界對所謂的“英美特殊關(guan) 係”的未來畫上了一個(ge) 問號。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