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洛陽4月18日電 題:美東(dong) 台灣鄉(xiang) 親(qin) 參訪大陸:文化撥動鄉(xiang) 愁
作者 闞力
由27名成員組成的全國台聯美東(dong) 地區台灣鄉(xiang) 親(qin) 參訪團,18日下午結束古都洛陽的參訪,前往另一座古城西安,繼續為(wei) 期18天的文化之旅。
是次參訪團由全美台灣同鄉(xiang) 聯誼會(hui) 第40任會(hui) 長馬滌凡任團長,全美台灣同鄉(xiang) 聯誼會(hui) 波士頓分會(hui) 會(hui) 長陳永茂等任副團長,於(yu) 13日開啟行程,先後前往河南、陝西、山西、北京等地,參訪古城古都、博物館、文化遺址等。
4月18日,全國台聯美東(dong) 地區台灣鄉(xiang) 親(qin) 參訪團在河南洛陽參訪。 中新社記者 闞力 攝
濃厚的文化元素貫穿參訪全程。
參訪首站設在河南安陽,以殷墟、甲骨文等為(wei) 主線,探尋三千年前殷商王朝的興(xing) 衰,以及中國文字起源、青銅器手工業(ye) 發展等。
在甲骨文的故鄉(xiang) ,已數十次往返大陸的台胞黃鼎昌,指著胸牌名字中的“鼎”字說,“感謝導遊把我名字解釋了幾十遍”,鼎不隻是“飯鍋”,還是有象征意義(yi) 的禮器。
在前往嵩山少林寺的巴士上,坐在後排的陳世廉有些忙碌,一邊翻看相機裏的照片,一邊在筆記本上寫(xie) 寫(xie) 畫畫。退休後,他養(yang) 成了記錄旅行的習(xi) 慣。
近十年來,陳世廉每次到大陸,都會(hui) 將各地的巨大變化連同參觀過的名勝古跡一一記錄在冊(ce) 。
4月18日,全國台聯美東(dong) 地區台灣鄉(xiang) 親(qin) 參訪團參訪洛陽客家之源紀念館。 中新社記者 闞力 攝
參觀完古都開封和嵩山少林寺,陳世廉告訴記者,“開封為(wei) 何城摞城?少林武僧是否飛簷走壁?我把腦海中的名詞和實景進行了連接”。
林力明是參訪團中唯一此前沒有來過大陸的成員。無論是在古刹名寺,還是參觀自然景觀,他都比其他成員問得詳細。
“雖然是走馬觀花,了解並不深入,但已經讓我先生非常吃驚。”林力明的妻子餘(yu) 嘯渝多次到過大陸,對傳(chuan) 統文化有濃厚興(xing) 趣,她希望以後能常到河南,深入細致地了解中原文化,“在殷墟看過以後,發現國內(nei) 的考古工作做得非常好”。
林力明計劃下次去祖籍地福建尋根。當記者提及林氏祖根地比幹廟在河南衛輝市,他反複詢問這一信息的真實性,“林姓真的起源於(yu) 河南嗎?有機會(hui) 一定去看看”。
在洛陽客家之源紀念館,自稱“洛陽女婿”的蘇義(yi) 雄對“客從(cong) 哪裏來,洛陽大穀關(guan) ”的說法產(chan) 生濃厚興(xing) 趣,“小時候母親(qin) 常講我們(men) 是河洛人,看完紀念館的資料,我估計祖上可能和客家有關(guan) ”。
蘇義(yi) 雄的妻子生在洛陽,長在台北。他告訴記者,妻子和客家人有一個(ge) 舞蹈群,這次參訪,“她拍了很多視頻分享給群友看”。
在河南參訪的六天時間,參訪團成員對各地重視傳(chuan) 統文化保護和傳(chuan) 承大加讚賞。陳永茂向記者表示,濃厚的文化氛圍,讓鄉(xiang) 親(qin) 們(men) 倍感震撼,沒想到五千年的中華文明在中原地區保存得如此完整。(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