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華盛頓4月20日電 題:如何讓中國文化走出“唐人街”?
——專(zhuan) 訪華盛頓美國華人博物館副館長兼策展人Jenny Liu
中新社記者 陳孟統
坐落於(yu) 美國首都華盛頓市中心16街,美國華人博物館在一座有著百年曆史的建築中,講述著美國華人曆史和中國文化的故事。這座開放不到3年的博物館,既把目光聚焦華人移民的美國奮鬥史,也把視野投放到中美人文交流的當下和未來。
中新社“東(dong) 西問”近日專(zhuan) 訪華盛頓美國華人博物館副館長兼策展人Jenny Liu,探尋這座“年輕”的博物館如何講述中國文化的“古老”故事。它又是如何喚醒塵封和散落的族群記憶,讓散發著文化魅力的東(dong) 方故事走出“唐人街”。
華盛頓美國華人博物館2017年注冊(ce) 成立,2020年正式對外開放。該館致力於(yu) 收集、保存、研究和展示美國華人的曆史和東(dong) 西方文史資料,同時通過每年舉(ju) 辦競賽的方式,評選和展示中美青少年的優(you) 秀藝術作品。自成立以來,該館已舉(ju) 辦《華人在美奮鬥史》《傑出的美國華裔婦女》《上海:二戰期間猶太人的避風港》《京劇藝術在美國》以及《道教:追尋天人合一》文化展等展覽。
現將訪談實錄摘要如下:
中新社記者:華盛頓市區可謂博物館林立,美國華人博物館設立的初衷是什麽(me) ?
Jenny Liu:建立這座博物館的設想是從(cong) 2017年開始的。華盛頓不僅(jin) 是美國政治中心,同時也是各類博物館和展覽的文化傳(chuan) 播中心之一。在華盛頓設立美國華人博物館,至少我們(men) 有一個(ge) “立足之地”。因為(wei) 華人在美國這麽(me) 多年來對美國社會(hui) 的貢獻很大,但很多人基本上都不太重視這一點,主流媒體(ti) 更不會(hui) 宣傳(chuan) ,所以我們(men) 一定要搭建一個(ge) 平台,推介華人的文化,講述華人的故事和對美國社會(hui) 的貢獻,從(cong) 正麵角度一點點讓主流社會(hui) 認識到華人群體(ti) 在美國的作用。
華盛頓美國華人博物館外景。陳孟統攝
中新社記者:在全美諸多以華人或華僑(qiao) 為(wei) 主題的博物館中,華盛頓美國華人博物館是成立較晚的。貴館在策展和運營方麵有何不同之處?
Jenny Liu:目前美國有六七座以華人為(wei) 主題的博物館,主要分布在華人族群較為(wei) 集中的大城市,如紐約、芝加哥、舊金山、洛杉磯和西雅圖等。這些博物館因為(wei) 成立較早等原因,基本上都選址在唐人街,陳展主題也多以唐人街曆史和當地華人曆史為(wei) 主。
華盛頓美國華人博物館在最初選址和策展時,考慮到盡管陳展主題以華人為(wei) 主,但這個(ge) 博物館不能僅(jin) 僅(jin) 是屬於(yu) 唐人街的博物館,也不能僅(jin) 僅(jin) 是屬於(yu) 華人的博物館,而是希望麵向美國主流社會(hui) 。在表達方式上,我們(men) 對收集到的華人曆史進行了數字化,同時以介紹中國文化和華人在美發展的當代故事為(wei) 主。華人對美國的貢獻很大,但主流媒體(ti) 沒有意識到。在美華人是少數族裔,這些故事如果我們(men) 自己不講,更沒有人為(wei) 我們(men) 講。
華盛頓美國華人博物館內(nei) 的美國華人數字照片牆。陳孟統攝
中新社記者:華人博物館既麵向在美華人,也麵向美國觀眾(zhong) ,它在介紹中國文化時如何做到兩(liang) 者兼顧?
Jenny Liu:中國文化對於(yu) 在美華人而言多多少少是有基礎的,但對美國觀眾(zhong) 而言,他們(men) 基本上是沒有基礎的,所以我們(men) 的展覽以普及性的展覽為(wei) 主,這樣麵對美國觀眾(zhong) 比較合適,他們(men) 也更容易接受。
對於(yu) 新生代的華人,我們(men) 希望通過這個(ge) 平台,讓他們(men) 更親(qin) 近中國文化,從(cong) 而對中國文化感興(xing) 趣。從(cong) 2021年開始,我們(men) 每年舉(ju) 辦初高中藝術競賽,從(cong) 最初參賽學生以大華府地區為(wei) 主,到今年300多位參賽者涵蓋美國東(dong) 西海岸,還有來自深圳、香港和台灣的學生。
中新社記者:貴館近期正在舉(ju) 辦《道教:追尋天人合一》文化展。道教相對於(yu) 世界其他宗教,美國觀眾(zhong) 要陌生許多。貴館又是如何向美國觀眾(zhong) 講述這個(ge) “陌生”的話題?
Jenny Liu:我們(men) 采用了實體(ti) 和線上相結合的方式,在舉(ju) 辦實體(ti) 展覽的同時,在展期中分別以“道教與(yu) 中國哲學思想”“道教與(yu) 中國文化藝術”“道教與(yu) 養(yang) 生”為(wei) 主題,舉(ju) 辦了三場網絡研討會(hui) ,分別邀請學者、醫生向美國觀眾(zhong) 介紹道教和中國文化。通過這個(ge) 展覽,我們(men) 發現美國其實有2萬(wan) 多人對道教非常感興(xing) 趣,其中有的還是道教徒,這是我沒想到的。
博物館目前正在展陳的《道教:追尋天人合一》文化展。陳孟統攝
中新社記者:美國華人博物館已經不僅(jin) 僅(jin) 是個(ge) 博物館,它在走出唐人街的同時,是不是也希望走進美國的社區,通過不同的形式去接觸到更多美國觀眾(zhong) ?
Jenny Liu:是這樣。如果僅(jin) 僅(jin) 局限於(yu) 通過展覽讓觀眾(zhong) 來參觀,這是很被動的。我們(men) 希望通過主辦各類活動,讓美國的年輕人不僅(jin) 僅(jin) 是華裔,都能夠積極參與(yu) 其中。現在不少韓裔、日裔和越南裔的青年,也對我們(men) 的展覽很感興(xing) 趣。我們(men) 還借助這座博物館的場地,定期舉(ju) 辦“Bamboo Circle”文化沙龍,邀請大華府地區已經參加工作的華人青年共同交流聯誼,增加華人社區的互動。
中新社記者:相較於(yu) 國家廣場附近的美國大型博物館,貴館在講述華人曆史、傳(chuan) 播中國文化時有哪些優(you) 勢?
Jenny Liu:美國大型博物館展覽的標準高,展品品質也高,但我們(men) 的優(you) 勢在於(yu) 靈活,而且展覽方向很明確,就是介紹中國的文化。在這一點上,美國的國家級博物館是比較欠缺的,我們(men) 正好是一個(ge) 補充。
中新社記者:以博物館為(wei) 媒介,在美國介紹和推廣中國文化,有何現實意義(yi) ?
Jenny Liu:其實美中之間要互相溝通,要彼此了解。雙方要了解,就要從(cong) 了解文化開始,這是最自然的。我們(men) 的初衷也是希望通過展覽介紹中國的文化,讓更多美國民眾(zhong) 了解中國。
博物館口號:美國華人的故事也是一段美國故事。陳孟統攝
中新社記者:貴館算是一個(ge) 相對“年輕”的博物館,未來有什麽(me) 樣展覽計劃?
Jenny Liu:近期我們(men) 正在策劃“中國旗袍展”,準備在今年五六月份以旗袍時裝秀的方式來呈現,屆時將邀請華盛頓部分大使館的使節夫人來參加。我們(men) 希望通過推廣中國的文化,讓更多人了解中國文化的豐(feng) 富多彩。
同時,中國有很多優(you) 質的博物館資源,但如果要等待美國大型博物館的展期,可能要5年到10年才能赴美展出。而華盛頓美國華人博物館是一個(ge) 現成的平台,與(yu) 中國博物館在展期合作上周期更加靈活。同時我們(men) 也是美國博物館協會(hui) 會(hui) 員,希望今後能夠更多、更全方位地和中國的博物館合作。(完)
受訪者簡介:
華盛頓美國華人博物館副館長JennyLiu 。陳孟統 攝
Jenny Liu,美國華盛頓美國華人博物館副館長兼策展人。她是該博物館項目的創始成員之一,負責該館早期選址、籌建和策展等工作。Jenny Liu旅美已有35年,曾在中美兩(liang) 國企業(ye) 從(cong) 事谘詢工作,後在非營利機構擔任負責人,致力於(yu) 通過藝術和音樂(le) 幫助美國殘疾兒(er) 童。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