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博覽

人這一輩子,一定要去一趟壽光

沙見龍 王躍偉 王鳳鸞 發布時間:2023-04-21 09:02:00來源: 中新社微信公眾號

  從(cong) 南到北,

  走一趟,

  還是我的家鄉(xiang) 壽光好。

  有的城市適合看日出,

  有的城市適合聽落雨,

  而“中國蔬菜之鄉(xiang) ”壽光,

  一座小小縣城,

  最適合感受生活氣息。

  住在壽光,

  宜居壽光。

  農(nong) 聖居處 鍾靈毓秀

  壽光是那個(ge) 農(nong) 聖居處的“壽光”。

  “農(nong) 聖”賈思勰(今山東(dong) 壽光人)

  於(yu) 一千五百年前創作《齊民要術》,

  被譽為(wei) “中國古代農(nong) 業(ye) 百科全書(shu) ”,

  農(nong) 耕文明源遠流長。

  清乾隆、嘉慶年間 《壽光縣誌》均載

  “壽光,古稱膏壤,其間物產(chan) 亦雲(yun) 賾”;

  清光緒年 《壽光縣鄉(xiang) 土誌》載

  “壽邑民風樸野,喜務農(nong) ”。

  壽光這塊古老而文明的土地,

  經過7000多年的曆史長河積澱,

  有著深厚的人文底色。

  這裏是蔬菜文化最早的典型,

  也是冬暖式蔬菜大棚的起點,

  是農(nong) 業(ye) 跨進新時代的曆史見證。

  已連續舉(ju) 辦二十三屆的

  中國(壽光)國際蔬菜科技博覽會(hui) ,

  包括十個(ge) 展館、采摘園、

  日光溫室高產(chan) 栽培區、

  蔬菜博物館及廣場展區。

  展會(hui) 依托壽光蔬菜產(chan) 業(ye) 的優(you) 勢,

  全麵匯集、展示、交流、推廣

  國內(nei) 外蔬菜產(chan) 業(ye) 及相關(guan) 領域的新技術、

  新品種、新成果和新理念,

  進一步創新提升“壽光模式”,

  綠色壽光

  廣迎天下客,笑納四海賓。

  壽光蔬菜博物館,

  是國內(nei) 首家以蔬菜文化為(wei) 主題的

  專(zhuan) 業(ye) 性博物館,

  位於(yu) 壽光市蔬菜高科技示範園內(nei) 。

  館內(nei) 展陳麵積2800平方米,

  文物藏品2920件/套,

  設有曆史滄桑、蔬菜大觀、

  菜鄉(xiang) 流韻、展會(hui) 經典、飲食文化

  五個(ge) 富有地方特色的係列基本陳列,

  有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

  龍山文化、嶽石文化的

  豐(feng) 富遺存。

  壽光的土地上、大棚裏

  成長著一代又一代拚搏的年輕人。

  30年前,掀起改變農(nong) 民命運

  改寫(xie) 農(nong) 業(ye) 曆史的“綠色革命”,

  依然在冬暖式大棚裏延續……

  這些綠色記憶

  或能貫穿壽光每個(ge) 人的一生。

  三月拾花釀春,

  六月流螢染夏,

  十月野陌拾秋,

  臘月叢(cong) 中吻雪。

  壽光境內(nei) 有17條河流,

  丹河花海環繞,

  彌河波瀾壯闊。

  “天使之翼”金光大橋橫跨彌河,

  長虹臥波,

  飛跨東(dong) 西。

  這橋造型精巧優(you) 美,

  與(yu) 美麗(li) 的彌河相得益彰,

  渾然一體(ti) ;

  這橋配套設施完善,

  緊密融入人們(men) 生活,

  成為(wei) 壽光市的地標性建築。

  站在橋頭製高點遠眺,

  城市高樓鱗次櫛比、道路車馬如龍,

  一座綠意盎然的活力之城盡收眼底。

  還有濰坊唯一一個(ge) 天然濕地

  ——巨澱湖濕地

  水光瀲灩,蘆葦輕搖,

  魚兒(er) 相逐,飛鳥翩躚;

  夏日賞花,

  秋天穿梭蘆葦蕩,

  冬日又邂逅冰雪樂(le) 園,

  遇見不期而遇的浪漫。

  巨澱湖曆史悠久,

  紅色資源豐(feng) 富。

  作為(wei) 山東(dong) 三大革命老區之一,

  巨澱湖不僅(jin) 是“牛頭鎮抗日武裝起義(yi) ”的革命搖籃,

  還走出了馬保三等一大批愛國將領,

  湧現出“八支隊”“壽光獨立團”“馬家連”“陳毅擔架連”等革命隊伍。

  今年仲夏,

  不來壽光林海生態博覽園

  赴一場荷花盛放之約嗎?

  粉荷垂露,盈盈欲滴,

  白荷帶雨,皎皎無瑕。

  漫步在疊綠堆翠的荷塘邊,

  看夏日的林海,

  山清水秀,美若畫卷,

  這裏遠離城市的喧囂,

  這裏的空氣是清甜的味道。

  遊走在寧國寺紅牆青瓦之間,

  靜謐的曆史感,

  撲麵而來。

  水上遊船,風光無限,

  碧波蕩漾,綠樹掩映。

  泛舟霜雪湖,

  暢遊二十裏黃金生態水道,

  盡覽林海大美風光。

  文聖故裏 人傑地靈

  壽光是那個(ge) 文聖故裏的“壽光”。

  史傳(chuan) 漢字鼻祖倉(cang) 頡

  在壽光創造了象形文字,

  傳(chuan) 說造字之初的28個(ge) 鳥跡書(shu)

  即誕生於(yu) 壽光。

  今天,壽光人以倉(cang) 頡造字為(wei) 載體(ti) ,

  全方位傳(chuan) 承漢字文化。

  在韓家牟城村圍繞“倉(cang) 頡造字”

  建成倉(cang) 頡書(shu) 院,

  將曆史、休閑與(yu) 閱讀元素相結合,

  深挖曆史根脈,

  整合盤活農(nong) 家書(shu) 屋資源,

  打造特色閱讀空間,

  集中展示“文祖故裏 漢字之源”、

  靈龜負書(shu) 、聖墓景觀、漢字演變、漢字賦等漢字藝術,

  讓本地特色文化得以更好延續。

  在洛城屯西村新建了麵積4500餘(yu) 平方米

  倉(cang) 頡漢字藝術館,

  以漢字演變為(wei) 主題,

  以實物陳列為(wei) 特質,

  感受漢字文明和“黑科技”的新潮碰撞。

  活字印刷、雕版印刷、活泥字、

  絲(si) 網印刷、古法造紙等多項體(ti) 驗項目,

  簽到甩屏、虛擬翻書(shu) 、未來之眼、

  AR互動成語牆、3D打印等

  多項文化與(yu) 科技融合的體(ti) 驗項目,

  置身其中,仿佛有穿越之感,

  讓人深深感受漢字文化

  和現代科技的碰撞。

  順路再去壽光文化中心看一看吧。

  這裏集文化館、圖書(shu) 館、博物館、

  美術館、音樂(le) 廳等

  公共文化服務設施於(yu) 一體(ti) ,

  是一處集文化、藝術、休閑、娛樂(le)

  為(wei) 一體(ti) 的開放式城市文化中心,

  也是打卡的“網紅地”。

  位於(yu) 壽光市生態農(nong) 業(ye) 觀光園西岸北首的

  壽光市曆史文化中心,

  集中展示了壽光曆史文化脈絡

  和曆代古聖先賢,

  館內(nei) 收藏了大量宮廷家具、

  古今字畫等珍稀藏品。

  建築外形設計精美大氣古樸,

  文化與(yu) 園林景觀完美融合,

  是壽光的文化旅遊大觀園。

  一方鳥籠,道不盡時光裏的悠閑。

  一碗扒穀,吃出壽光本地老味道。

  一口宏源酒,喝出壽光人的豪氣,

  一段月宮圖舞,舞出菜鄉(xiang) 好日子!

  惟妙惟肖的麵塑人物,

  匠心獨韻的紫金陶,

  光華熠熠的彩繪葫蘆,

  栩栩如生的布藝老虎,

  精巧實用的曹碾草編,

  一件件巧奪天工的手工藝品

  呈現壽光的人傑地靈。

  目前,壽光市已擁有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項目1項,

  山東(dong) 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項目9項,

  濰坊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項目34項,

  壽光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項目119項。

  壽光傳(chuan) 統技藝、工藝美術、

  傳(chuan) 統美食等非遺項目傳(chuan) 承人

  活躍在非遺保護、

  共享非遺的展演活動現場。

  戲曲進校園傳(chuan) 承傳(chuan) 統文化,

  將戲曲文化知識融入學校課堂教學中,

  讓學生們(men) 學習(xi) 戲曲文化基本知識,

  對傳(chuan) 統戲曲有一個(ge) 深刻的認識。

  煮海為(wei) 鹽 綿延古今

  壽光是那個(ge) 鹽聖“煮海為(wei) 鹽”的“壽光”。

  一粒“鹽”,

  剝開一段曆史故事;

  一座遺址,

  呈現千年海鹽文化。

  千百年來,

  在壽光北部這片神奇的海灘上,

  潮汐將細軟的沙土推向海岸,

  沙土之上,

  曾經灘塗茫茫,

  如今工廠林立;

  沙土之下,

  埋藏著珍貴的石油、

  豐(feng) 富的鹵水資源

  還有“煮海為(wei) 鹽”的古老傳(chuan) 說。

  5000多年前,

  濰坊壽光開始煮海為(wei) 鹽。

  《太平禦覽·引世本》載“夙沙氏煮海為(wei) 鹽”

  是中國海鹽製作最早的記載。

  夙沙氏被尊為(wei) 海鹽之神,

  其領土位於(yu) 今天壽光市境內(nei) ,

  這證明壽光的製鹽曆史

  從(cong) 原始社會(hui) 時期就開始。

  到了商代後期,

  雙王城一帶更是成為(wei) 全國的製鹽中心。

  2008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的

  雙王城鹽業(ye) 遺址群,

  是目前發現的中國曆史最久、規模最大、

  數量最多、分布最密集、保存最完好的

  古代製鹽遺址。

  鹵水製鹽技藝已獲評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項目。

  壽光北部沿海灘塗,

  一坨坨鹽山,一方方鹽田,

  遠遠望去,

  如塊塊鑽石鑲嵌在廣袤無垠的大地之上。

  清晨和傍晚,

  陽光照射的鹽田宛如紅鑽石,

  令人遐想。

  現在的壽光天藍似海,

  白雲(yun) 如鯨。

  暮色漸起,晚霞四散,

  看天際一點一點由粉白沉入鴉青,

  而後漸漸洇染上一身墨色。

  海麵波光粼粼與(yu) 天上的星光遙遙相呼,

  涼風徐來,

  坐在壽光海邊柔軟的沙灘上,

  天地浩渺,穹窿如初……

  說到海洋,

  怎能不去壽光極地海洋世界逛一逛。

  近距離感受來自深海的生命力量,

  漫步海底隧道,

  置身神秘海底,

  自由穿梭於(yu) 繽紛多彩的海洋魚類之間,

  享受著迷人的水下世界。

  各種淡水魚類、

  各色各樣的海水魚類

  嬉戲在你身邊,

  魔幻水母宮,

  五彩斑斕的水母

  像水中的精靈一樣跳著舞蹈,

  向你說著她們(men) 的故事。

  遊覽一圈,

  怎能不嚐嚐壽光的特色美食!

  來吧,上菜,開吃!

  齊民大宴,

  傳(chuan) 承多年的烹飪技藝,

  共有菜點200餘(yu) 款,

  有“齊民小吃宴”“齊民素宴”

  “齊民大宴全席”等多個(ge) 係列,

  製作精美,風味獨特,有古之遺風。

  大宴其中的虎頭雞,

  熱騰騰的壽光特色,

  滿身金黃,狀如虎頭。

  幹吃輔以椒鹽,外脆裏嫩,佐酒下飯;

  清燉則骨酥肉鮮,湯清汁白,

  熱乎乎吃一碗,胃舒坦,心也舒坦!

  另一味特色—扒穀,

  是利用壽光盛產(chan) 的菠菜、

  綠豆等原料製作而成,

  健康營養(yang) 又美味,

  是來壽光不得不嚐的一道美味!

  更有羊口蝦醬、羊口鹹蟹子、

  羊口老鹹菜、螞蚱醬、桂河芹菜、

  林海有機藕、巨澱湖鴨蛋等各色美食,

  任君挑選,唇齒留香,

  那叫一個(ge) 回味呀!

  三聖故裏,居之樂(le) 之

  景色宜人,暢享美食

  多“彩”多藝,宜居宜遊

  壽光,這座煙火小城

  這輩子,一定要來一趟

  作者:沙見龍 王躍偉(wei) 王鳳鸞

  圖片:壽光市委宣傳(chuan) 部供圖

(責編: 王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