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博覽

海外網評:搶抓中國新機遇,澳大利亞商界加足馬力

發布時間:2023-04-24 09:07:00來源: 海外網

  據《澳大利亞(ya) 金融評論報》報道,4月23日,一個(ge) 由15名澳大利亞(ya) 公司高管和地方政府官員組成的代表團對中國開始為(wei) 期6天的訪問。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束玨婷日前對此表達了“中方歡迎兩(liang) 國企業(ye) 開展互利經貿合作和交流”的積極態度。中澳雙邊經貿回暖,再次釋放出一個(ge) 清晰信號:互利共贏是人心所向。

  “許多澳大利亞(ya) 的商界和工黨(dang) 的地方官員正在排隊等著訪問中國,迫不及待地進入中國市場。”美國之音網站如是報道。澳大利亞(ya) 政商界人士密集訪華的場景,是中澳關(guan) 係改善的又一個(ge) 跡象。從(cong) 中澳兩(liang) 國領導人去年在印度尼亞(ya) 西巴厘島會(hui) 晤,到澳大利亞(ya) 外長訪華,再到澳大利亞(ya) 維多利亞(ya) 州州長、西澳大利亞(ya) 州州長相繼訪華,澳大利亞(ya) 政商界傳(chuan) 遞出與(yu) 中國“重建聯係”的迫切願望。據《澳大利亞(ya) 金融評論報》報道,此次訪華的代表團包括澳大利亞(ya) 匯豐(feng) 銀行、澳大利亞(ya) 電信、澳新銀行集團、礦業(ye) 公司力拓等大企業(ye) 代表。美國之音網站分析說,雖然有其他澳大利亞(ya) 商界領袖在過去一個(ge) 月訪問中國,但此次由澳中工商業(ye) 委員會(hui) 組織的訪問,是第一個(ge) 在聯邦政府支持下訪華的官方代表團,也是中澳外交關(guan) 係解凍的最新跡象。

  中澳雙邊經貿關(guan) 係的回暖進程來之不易。過去幾年,莫裏森政府出於(yu) 冷戰思維和盲目追隨美國遏華戰略部署的原因,采取了消極對華政策,這導致中澳關(guan) 係倒退,雙邊經貿合作受損。事實上,中澳經濟結構高度互補,經貿合作潛力巨大,今年一季度雙邊貿易額約588億(yi) 美元,同比增長10.9%。根據中國海關(guan) 總署4月13日發布的數據顯示,一季度澳大利亞(ya) 對華出口達2686億(yi) 元人民幣,同比大增20%,一舉(ju) 扭轉了去年同期澳大利亞(ya) 對華出口下滑的態勢。日前,西澳大利亞(ya) 州州長麥高文的訪華之旅在澳大利亞(ya) 國內(nei) 引發高度關(guan) 注,澳大利亞(ya) 廣播公司(ABC)刊文稱,西澳大利亞(ya) 州被稱為(wei) 澳大利亞(ya) 經濟發展的引擎,而中國是該州最大貿易夥(huo) 伴,該州的預算中約有1/4等於(yu) 由中國直接支付。雖然該文提及有人擔心依賴中國經濟的所謂“風險”,但也承認麥高文的中國行“現在可能成為(wei) 令人高興(xing) 的頭條新聞,特別是當此行可以幫助帶來連續的、創紀錄的盈餘(yu) 和大量的高薪工作,以及直飛中國和帶來更多國際留學生的好處時”。好處看得見、摸得著,澳大利亞(ya) 商界人士自然會(hui) “用腳投票”,與(yu) 中國市場更緊密站在一起。正如澳中工商業(ye) 委員會(hui) 西澳分會(hui) 主席詹姆斯·克拉克所說,澳大利亞(ya) 商界對雙邊關(guan) 係的改善表示歡迎。

  中澳深化經貿合作前景廣闊,既可以在能源、礦產(chan) 、農(nong) 業(ye) 、製造業(ye) 等傳(chuan) 統領域深化既有合作夥(huo) 伴關(guan) 係,又可以同時探索在氣候變化、清潔能源等新興(xing) 領域開展互利合作。例如,此次訪華團的一個(ge) 重點就是兩(liang) 國之間潛在的綠色能源合作。澳中工商業(ye) 委員會(hui) 主席奧爾森在此次訪華前表示:“這是一個(ge) 機會(hui) ,澳大利亞(ya) 業(ye) 界可以通過非公開簡報會(hui) 和實地考察,了解中國高質量增長議程所帶來的機遇。此外,這也向中國商界發出一個(ge) 明確信號,即澳大利亞(ya) 商界正尋求在許多新的貿易和投資領域開展合作,共同實現淨零排放。”

  中澳經貿回暖,也再次表明中國機遇的巨大吸引力。今天的中國,已成為(wei) 140多個(ge) 國家和地區的主要貿易夥(huo) 伴,每天有3.2億(yi) 美元中國直接投資走向世界,每月有3000多家外資企業(ye) 落戶中國。過去10年,中國對全球增長的帶動超過七國集團總和。隨著中國14億(yi) 多人口整體(ti) 邁入現代化,這個(ge) 規模將超過現有發達國家人口總和,中國必將給世界經濟提供更強大動力。這樣的中國機遇,相信任何有理性的人都不願錯過。(海外網評論員)

(責編: 王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