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東(dong) 京4月30日電(記者錢錚)日本東(dong) 京大學一項新研究顯示,新冠病毒奧密克戎變異株BA.5和BQ.1.1在40攝氏度的溫度下增殖能力大幅減弱,這可能是奧密克戎變異株相比德爾塔等變異株致病性較低的原因之一。
東(dong) 京大學日前發布新聞公報說,在本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利用人誘導多能幹細胞(iPS細胞)培養(yang) 出肺泡上皮細胞,再使它們(men) 分別感染德爾塔變異株、奧密克戎變異株BA.5和BQ.1.1,之後放在37攝氏度或40攝氏度的環境下繼續培養(yang) ,比較它們(men) 的增殖能力。這兩(liang) 個(ge) 溫度相當於(yu) 正常體(ti) 溫時人的肺部溫度以及發熱時肺部溫度。
研究發現這些病毒在37攝氏度時都能高效增殖,而一旦溫度上升到40攝氏度,德爾塔變異株增殖能力僅(jin) 出現小幅減弱,而奧密克戎變異株BA.5增殖能力減弱到原先的約千分之一,BQ.1.1則基本不增殖。
研究人員認為(wei) 這項成果可能揭示奧密克戎變異株致病性低於(yu) 德爾塔等其他變異株的一個(ge) 原因,也為(wei) 針對奧密克戎毒株感染者正確使用退燒藥提供了重要信息。不過奧密克戎毒株感染者的發熱反應與(yu) 臨(lin) 床症狀以及重症情況的關(guan) 係現階段尚不明確,本次研究成果並非否定給奧密克戎感染者使用退燒藥。
相關(guan) 論文已發表在英國《柳葉刀·病原體(ti) 》雜誌網絡版上。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