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5日是馬克思誕辰205周年。身處21世紀的今天,我們(men) 為(wei) 何仍在紀念和致敬馬克思?如何理解中國化馬克思主義(yi) 的“中國特色”?為(wei) 什麽(me) 說中國比西方更有希望解決(jue) 氣候變化、貧富分化等人類所共同麵臨(lin) 的問題?
《馬克思傳(chuan) 》作者、倫(lun) 敦大學客座教授麥克萊倫(lun) ,與(yu) 中華文化學院教授、《馬克思傳(chuan) 》中文版譯者王珍近日在中新社“東(dong) 西問·中外對話”中圍繞上述問題展開討論。
麥克萊倫(lun) 認為(wei) ,馬克思主義(yi) 在許多方麵都堪稱人類迄今為(wei) 止創立的最好的思想體(ti) 係。他表示,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領導和中國傳(chuan) 統文化所形成的道德倫(lun) 理體(ti) 係,讓中國在處理現代化和發展進程中的伴生問題時,比大多數西方國家都處於(yu) 更有利的位置。
兩(liang) 位學者表示,希望中國的馬克思主義(yi) 學者能夠和西方的馬克思主義(yi) 學者一道,在馬克思主義(yi) 研究這條致力於(yu) 闡明當今世界經濟關(guan) 係的實質以及尋求改善這種關(guan) 係之法的道路上攜手共進,讓世界變得更加和諧、美好。
對話實錄摘編如下:
“當代社會(hui) 看待世界的最佳方式”
中新社記者:麥克萊倫(lun) 教授如何評價(jia) 馬克思的思想在人類思想史上的地位?
麥克萊倫(lun) :可以說,馬克思主義(yi) 是我們(men) 在當代社會(hui) 看待世界的最佳方式。最突出的一點是,我認為(wei) 馬克思主義(yi) 在應對當前的實際問題方麵是非常成功的,如應對氣候變化、解決(jue) 不平等問題、打擊腐敗等諸如此類的各種實際問題。在許多方麵,馬克思主義(yi) 都堪稱人類迄今為(wei) 止創造的最好的思想體(ti) 係。
中新社記者:2023年是馬克思誕辰205周年,時隔多年,我們(men) 為(wei) 何仍在紀念和致敬馬克思?
麥克萊倫(lun) :我想可能有兩(liang) 個(ge) 原因。一個(ge) 原因是馬克思是一位智識上的天才,類似柏拉圖或者孔子。我們(men) 當然要紀念他們(men) 的誕辰日。第二個(ge) 原因是,在某種程度上,馬克思,或更確切地說是部分馬克思主義(yi) 者們(men) 正在改變世界,而且他們(men) 非常成功——作為(wei) 馬克思主義(yi) 者,他們(men) 治理著一個(ge) 個(ge) 重要且規模龐大的國家。一百多年來,馬克思主義(yi) 及其開創的思想體(ti) 係,在世界上產(chan) 生了極大影響。
王珍:馬克思主義(yi) 博大精深,歸結為(wei) 一句話,就是為(wei) 人類求解放,並且用科學的手段、科學的方法、科學的途徑去實現。在這個(ge) 意義(yi) 上,他第一次科學地揭示了人類社會(hui) 發展的規律,第一次創立了人民大眾(zhong) 實現自身解放的思想體(ti) 係,第一次揭示了社會(hui) 生活的實踐本質,產(chan) 生了人民大眾(zhong) 改造客觀世界和主觀世界的行動。
這一學說和思想不是封閉的,不是教條,不是終極的,而是具有開放性。就開放性這一點而言,可以說它蘊含著一種積極的力量和活力。
視頻:【東(dong) 西問·中外對話】中外學者共話馬克思的當代意義(yi)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國的社會(hui) 主義(yi) 建設事業(ye)
迎來了全新局麵”
王珍:想請問麥克萊倫(lun) 教授,能否在一個(ge) 經濟相對落後的國家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
麥克萊倫(lun) :我認為(wei) 答案是肯定的。我的確認為(wei) (在一個(ge) 經濟相對落後的國家)建立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是有可能的。我覺得古巴就是一個(ge) 很好的例子。古巴作為(wei) 一個(ge) 社會(hui) 主義(yi) 國家,實實在在地使醫療服務、教育服務等惠及普羅大眾(zhong) 。
1949年新中國成立之初,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領導下的新中國建設,正是在一個(ge) 相對落後的國家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的例子,當時中國的大部分人口都是農(nong) 民,這可以被視為(wei) 一種相對落後。一代代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的努力確實為(wei) 社會(hui) 主義(yi) 奠定了基礎,包括為(wei) 彼時的中國民眾(zhong) 提供了基本的醫療服務,一定程度上消除了文盲、普及了教育,並給中國社會(hui) 創造了一個(ge) 長久的和平環境。不過我認為(wei) 這些成績被西方國家完全忽視了——這些絕對都是中國後來之所以能夠崛起的必要條件,我認為(wei) 西方根本沒有意識到這一點。現在,隨著中國生產(chan) 力的發展,中國的社會(hui) 主義(yi) 建設事業(ye) 迎來了全新的局麵。
中新社記者:麥克萊倫(lun) 教授如何看待中共二十大?又如何看待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特點?
麥克萊倫(lun) :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在某些方麵處於(yu) 非常有利的地位,在應對那些人類社會(hui) 所麵臨(lin) 的問題時更有優(you) 勢。第一個(ge) 是不平等,據我所知,在部分國家,不平等(現象)已經變得越來越嚴(yan) 重,長此以往,這會(hui) 引發種種混亂(luan) 或騷亂(luan) 事件。
視頻:【東(dong) 西問·中外對話】英國學者: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解決(jue) 不平等問題更有優(you) 勢來源:中國新聞網
另一個(ge) 比較顯著的問題是應對氣候變化。第三個(ge) 應該就是反腐,這也是一個(ge) 具有普遍意義(yi) 的問題。就中國而言,某種程度上可以說這個(ge) 問題是可以而且是已經得到了解決(jue) 的。所以我認為(wei) 就這些方麵而言,中國確實處於(yu) 一個(ge) 十分有利的位置。
中新社記者:麥克萊倫(lun) 教授,您認為(wei) 在21世紀,涉及到馬克思主義(yi) 的重大問題都有哪些?
麥克萊倫(lun) :這取決(jue) 於(yu) 你對馬克思主義(yi) 的定義(yi) 。如果你說的是馬克思主義(yi) 理論,那麽(me) 我認為(wei) 當下一些比較重要的問題,就是揭示世界上到底在發生什麽(me) ——揭示並解釋事物之間的關(guan) 係,探究全球範圍內(nei) 的經濟關(guan) 係,並從(cong) 地緣政治的角度揭示帝國主義(yi) 、剝削等問題,這些都是創造一個(ge) 更美好的世界所必須解決(jue) 的問題。
我確實認為(wei) 中國處於(yu) 一個(ge) 非常有利的位置、也具備很好的條件去扮演勸和促談的中間人以及和平的推動者,讓這個(ge) 世界變得更和諧、更美好。它比大多數其他國家都更有優(you) 勢。這一點毫無疑問。
“中國比西方更有希望
解決(jue) 人類麵臨(lin) 的問題”
中新社記者:麥克萊倫(lun) 教授如何理解中國式現代化?
麥克萊倫(lun) :在應對現代化和發展所伴生的問題時,中國可能比大多數西方國家更有優(you) 勢。這是因為(wei) ,西方大多數國家實現現代化和發展後,都出現了社會(hui) 的兩(liang) 極分化和個(ge) 體(ti) 的原子化,導致人們(men) 的集體(ti) 意識越來越淡漠。在我的國家英國,持有不同觀點的人們(men) 之間兩(liang) 極分化非常嚴(yan) 重,他們(men) 似乎壓根不屬於(yu) 同一個(ge) 世界,仿佛是不同的物種——在美國這種情況尤其嚴(yan) 重。然而在我看來,中國卻不怎麽(me) 存在這樣的問題,我覺得部分歸功於(yu) 中國的文化遺產(chan) ,包括儒家思想,某種程度上還有佛教思想,以及各種曆經數千年而形成的道德倫(lun) 理體(ti) 係,這是一種傳(chuan) 承,和所有其它仍然流傳(chuan) 於(yu) 世的強大的中華文明傳(chuan) 統一樣。
視頻:【東(dong) 西問·中外對話】《馬克思傳(chuan) 》作者:中國式現代化為(wei) 解決(jue) 全球性挑戰帶來更多希望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致力於(yu) 建設一種和諧社會(hui) ,讓人們(men) 和諧相處。這是一種具有亞(ya) 洲精神內(nei) 涵的社會(hui) 主義(yi) 或共產(chan) 主義(yi) 。這種傳(chuan) 統既是中華文化的傳(chuan) 統,也是社會(hui) 主義(yi) 或共產(chan) 主義(yi) 的傳(chuan) 統,是中國用於(yu) 對抗社會(hui) 個(ge) 體(ti) 的原子化、兩(liang) 極分化以及人們(men) 集體(ti) 意識淡漠這些問題的手段,西方國家目前或多或少都存在這方麵的問題。
對於(yu) 我們(men) 一直在談論的一些問題,包括氣候變化、人工智能、現代化和發展所伴生的問題等等,由政府主導解決(jue) 而非任憑經濟體(ti) 製支配時,未來的前景才會(hui) 更有希望。
我希望,中國的馬克思主義(yi) 學者能夠和西方的馬克思主義(yi) 學者一道,在這條致力於(yu) 闡明當今世界經濟關(guan) 係的實質以及尋求改善這種關(guan) 係之法的道路上攜手共進,我認為(wei) 這些學者們(men) 目前應該已經有了一些合作。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