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5月8日電 題:日韓“穿梭外交”重啟 深層裂痕難彌
中新社記者 呂少威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7日至8日對韓國進行訪問。岸田此訪意味著韓日兩(liang) 國時隔12年重新啟動首腦互訪的“穿梭外交”。
關(guan) 於(yu) 此次岸田訪韓及未來韓日關(guan) 係發展等問題,中新社記者8日對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日本研究所副所長、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大學國際政治經濟學院教授呂耀東(dong) 進行了專(zhuan) 訪。呂耀東(dong) 指出,與(yu) 此前韓國總統尹錫悅訪日時作出的巨大讓步相比,岸田此訪則誠意有限。在曆史問題、領土爭(zheng) 端、經貿摩擦等諸多因素的阻隔下,兩(liang) 國關(guan) 係真正回暖仍麵臨(lin) 諸多挑戰。
溫差明顯
尹錫悅於(yu) 3月16日至17日對日本進行了訪問,岸田此番回訪韓國,係兩(liang) 國領導人時隔52天再次會(hui) 晤。
長期以來,二戰強征勞工賠償(chang) 等曆史問題一直是影響韓日關(guan) 係的關(guan) 鍵因素。3月6日,韓國政府宣布由韓國方麵籌措資金,替被告日本企業(ye) 代付賠償(chang) 金。這一決(jue) 定瞬即引發韓國輿論強烈不滿,韓國各界紛紛提出抗議,要求政府撤回“自己掏腰包賠自己”的做法。此外,尹錫悅政府還多次就改善韓日關(guan) 係作出表態,岸田在訪韓時如何回應成為(wei) 近期備受關(guan) 注的焦點。
呂耀東(dong) 注意到,對比尹錫悅對改善韓日關(guan) 係的多次表態及在強征勞工賠償(chang) 問題上的巨大讓步,此次岸田訪韓時的回應顯然誠意不足,溫差明顯。岸田在與(yu) 尹錫悅的聯合記者會(hui) 上表示,包括1998年發表的《日韓共同宣言》在內(nei) ,繼承曆屆日本內(nei) 閣對曆史認知的立場不會(hui) 動搖。韓國輿論高度關(guan) 注的“明確反省和道歉”仍未出現。
積重難返
韓國與(yu) 日本不僅(jin) 長期存在二戰中“強征勞工”“慰安婦”等曆史問題,也存在領土爭(zheng) 端、貿易爭(zheng) 端等現實問題。
呂耀東(dong) 指出,曆史問題是導致韓日兩(liang) 國衝(chong) 突頻發的最主要原因。受殖民曆史及等級觀念等因素影響,長期以來,日本在處理對韓關(guan) 係時常常表現出“俯視姿態”,這導致自民黨(dang) 等日本朝野政黨(dang) 時常發表不利於(yu) 雙邊關(guan) 係改善的民族主義(yi) 和反對就曆史道歉的言論。此次岸田訪韓前雖宣稱要與(yu) 尹錫悅進行“坦誠交流”,但從(cong) 結果來看,岸田仍未就曆史問題作出實質性讓步。此外,在涉及核心利益的領土爭(zheng) 端問題上,韓日更是不斷通過在爭(zheng) 議島嶼附近活動、抗議等方式宣示主權。多種跡象表明,韓日不會(hui) 在短時間內(nei) 擺脫領土爭(zheng) 端的困擾。
呂耀東(dong) 說,表麵上看,韓日兩(liang) 國擁有“共同價(jia) 值觀”,且均是美國在東(dong) 亞(ya) 地區的重要盟國,但深層次上,無論在政治領域還是經濟領域,韓日都存在強烈的競爭(zheng) 與(yu) 隔閡。
各有心思
呂耀東(dong) 表示,韓日之所以能重啟“穿梭外交”,很大程度上是美國背後推動的。美日韓三國也各有心思。從(cong) 韓國來看,為(wei) 積累政績、穩固政權,尹錫悅政府欲在外交、安全等對外政策領域尋找突破口。這是在東(dong) 北亞(ya) 地區形勢高度複雜的背景下,尹錫悅敢於(yu) 在持續強化韓美同盟、改善韓日關(guan) 係等外交問題上動作頻頻的重要原因。
而對岸田而言,決(jue) 定在何種程度上改善日韓關(guan) 係的內(nei) 政外交邏輯是,對內(nei) 是否有利於(yu) 其展現不同於(yu) 安倍的執政特色,以實現長期執政;對外是否有利於(yu) 進一步強化日美同盟關(guan) 係,以擴大國家利益。而上述邏輯又同時服務於(yu) 日本修改“和平憲法”、掌握地區主導權,進而成為(wei) “全麵大國”的總體(ti) 國家戰略。
從(cong) 美國角度來看,拜登政府高度重視重振全球盟友和夥(huo) 伴體(ti) 係。長期陷入低穀的韓日關(guan) 係明顯不利於(yu) 美國在東(dong) 北亞(ya) 地區的戰略布局。拜登政府曾多次釋放重視美韓關(guan) 係信號,不斷拉攏韓國,力促韓日握手言和。
呂耀東(dong) 指出,從(cong) 長遠來看,健康穩定的韓日關(guan) 係應以日本深刻反省侵略曆史、以誠實和負責任的態度妥善處理曆史問題為(wei) 基礎,同時要摒棄封閉排他的“小圈子”短視思維,進而真正成為(wei) 捍衛地區和平穩定的積極力量。(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