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博覽

上海新階層人士走讀外灘源“城市考古”溯發展之路

範宇斌 發布時間:2023-05-09 09:00: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上海5月8日電(記者 範宇斌)建築可閱讀,百年上海,盡顯風華。近50名上海黃浦新的社會(hui) 階層人士(下稱:新階層人士)7日以“尋蘇河記憶 溯發展之路”為(wei) 主題“城市考古”,深度走讀蘇州河岸線,品城市曆史底蘊,聽百年建築故事。

活動現場。 範宇斌 攝

  活動現場。 範宇斌 攝

  黃浦江、蘇州河是上海的母親(qin) 河,20餘(yu) 年來,“一江一河”區域發生了巨變。黃浦蘇州河沿岸是展現上海現代化的代表性空間和標誌性載體(ti) 。

  活動開講儀(yi) 式。 範宇斌 攝

  當日,新階層人士一行跟隨專(zhuan) 家講解,“打卡”英國駐滬領事館、外白渡橋、上海大廈、劃船俱樂(le) 部、真光大樓、蘭(lan) 心大樓、協進大樓、哈密大樓、亞(ya) 洲文會(hui) 大樓、光陸大樓等曆史建築。

新階層人士參觀英國駐滬領事館。 範宇斌 攝

  新階層人士參觀英國駐滬領事館。 範宇斌 攝

  “上海因水而生,因水而興(xing) 。‘一江一河’區域曾是中國對外開放的通道,是上海、中國最早探索現代化的區域載體(ti) 。”本次活動講解者,中共上海市黃浦區委黨(dang) 校研究室教師付羚說,蘇州河串起了上海的過去和未來,經過整治的蘇州河重煥新顏,尤其是黃浦蘇州河沿岸匯聚了眾(zhong) 多優(you) 秀曆史建築,值得人們(men) 細細品味其背後的曆史故事,感受中國式現代化探索建設之路。

新階層人士走讀“外灘源”。 範宇斌 攝

  新階層人士走讀“外灘源”。 範宇斌 攝

  “走讀‘外灘源’,觀察曆史變遷的印記,常常會(hui) 引發人們(men) 去思考,今天的蘇州河為(wei) 什麽(me) 發展成這樣,上海如何在一片灘塗地上一點點發展起來。”上海市黃浦區社會(hui) 主義(yi) 學院院長戚建豪受訪時說,“外灘源”地處江河之匯,是上海近現代發展的原點,也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最佳實踐地。

  “‘外灘源’區域內(nei) 的許多曆史建築已有上百年的曆史,成為(wei) 今日上海的地標性建築,它們(men) 共同塑造了上海城市性格。”上海人王偉(wei) 受訪時說,作為(wei) 海納百川的城市,五湖四海的人們(men) 來到上海,這座城市最大的魅力就是包容一切,吸引各地人才在此擁有一方舞台,發揮才華。

  隨著曆史變遷,“外灘源”區域內(nei) 建築風格獨特,空間關(guan) 係和諧,如光陸大戲院是上海最早的西式劇院,廣學大樓曾聚集了最有影響的外僑(qiao) 出版社和西文報社,真光大樓曾是最負盛名的商學院,中國第一代建築師李錦沛設計的女青年會(hui) 大樓在細部上保留有中國傳(chuan) 統建築文化特色……

  新階層人士徐睿澤很喜歡這些曆史建築,他邊走邊拍,“各式各樣的曆史建築承載著各自曆史脈絡,‘外灘源’區域我之前都是匆匆走過,沒有機會(hui) 去很好地了解每一幢建築的曆史故事、建築特色,相較於(yu) 看文字介紹,走讀體(ti) 驗更加生動。”

  美豐(feng) 大樓就是其中頗具代表性的一處。徐睿澤說,這幢大樓不僅(jin) 體(ti) 現在其早期的建築風格上,更體(ti) 現在今人對其所做的保護與(yu) 修繕上。

新階層人士走讀黃浦蘇州河沿岸。 範宇斌 攝

  新階層人士走讀黃浦蘇州河沿岸。 範宇斌 攝

  黃浦江、蘇州河是上海最具象征意義(yi) 的地標性區域,不僅(jin) 記錄著上海城市百餘(yu) 年發展的脈絡,更是未來上海提升城市能級和核心競爭(zheng) 力的重要承載區。徐睿澤常常在浦江之畔跑步,“水讓這座城市更有靈氣,如今‘一江一河’區域的改造建設很好地展現了‘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wei) 人民’的理念。”

  橫跨蘇州河的外白渡橋是上海地標性建築之一。“黃浦蘇州河沿岸一直是大家心目中特別美好的地方。我了解了這些建築的前世今生後,感覺每一幢建築好像都擁有了生命力,使我仿佛穿越百年。而今,漫步其中,人們(men) 很悠閑地坐著街邊喝咖啡,讓我感慨曆史的變遷發展,也對未來充滿期待。”新階層人士段利麗(li) 說。

  黃浦聚焦蘇州河的“親(qin) 水”“開放”,通過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相融,沿河打造一條“有內(nei) 容的、有記憶的、有活力的”海派風情博覽帶。新階層人士章娟每次來此都有不一樣的體(ti) 會(hui) 。“通過深度走讀,我對上海的歸屬感、文化認同感愈發強烈。”

  如今,隨著“Z世代”“新階層人士”等群體(ti) 的崛起,“城市考古”吸引著他們(men) 的目光,越來越多年輕人參與(yu) 到城市文化的探索當中。

活動現場。 範宇斌 攝

  活動現場。 範宇斌 攝

  “城市的魅力是需要不斷發掘的,每一次行走都會(hui) 給我不同的驚喜。”新上海人王欣對建築背後的曆史故事很感興(xing) 趣,“曆史文化是城市的靈魂,建築則是曆史文化的承載者、城市記憶的見證者。正是因為(wei) 上海保留了一大批寶貴的曆史建築,讓這座城市有了獨特的魅力,‘建築可閱讀、街區可漫步、城市有溫度’,我想這也是上海吸引眾(zhong) 人之處。”

  戚建豪表示,“今天的行走為(wei) 了明天走得更遠,當大家看到一百多年前我們(men) 已經在探索現代化,經曆了如此多的坎坎坷坷走到了今天,我們(men) 在行走中感悟了時代變遷發展,在行走中學習(xi) 了中國式現代化,在行走中凝聚了大團結的精神力量。”

  據悉,本次活動由上海市黃浦區委統戰部主辦,黃浦區社會(hui) 主義(yi) 學院承辦。(完)

(責編: 王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