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博覽

穩外貿,再加把勁(開放談)

李大偉 發布時間:2023-05-10 08:50:00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受多重因素影響,去年以來世界經濟和貿易增速放緩。世界貿易組織發布的報告顯示,2022年全球貿易額僅(jin) 增長2.7%。麵對外需整體(ti) 疲弱的形勢,中國出台了支持優(you) 勢產(chan) 品開拓國際市場、參加各類展會(hui) 等一係列措施,並要求各地方政府建立重點外貿企業(ye) 服務保障製度,在生產(chan) 、物流、用工等方麵予以保障。今年以來,隨著中國優(you) 化疫情防控措施,各地積極行動,紛紛組織外貿企業(ye) 參加國際展會(hui) ,有效對接海外合作夥(huo) 伴,擴大“朋友圈”。廣大外貿企業(ye) 也主動作為(wei) ,積極“走出去”拓展國際市場,跟更多的海外需求商、供應商麵對麵接觸。從(cong) 短期看,這可以幫助中國出口企業(ye) 找到更多潛在客戶,擴大出口規模;從(cong) 中長期看,還將有利於(yu) 中國出口企業(ye) 和相關(guan) 國家企業(ye) 共同形成穩定的經貿合作網絡,打造高水平的跨境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統計數據顯示,今年3月份中國出口額、進口額同比分別增長23.4 %、6.1%,跟1月份下降1.9%和13.8%相比,回升態勢十分明顯。

  更可貴的是,外貿質量持續提升。一方麵,隨著中國新能源汽車等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國際競爭(zheng) 力持續上升,新的出口增長點不斷湧現,今年1-3月中國電動載人汽車、鋰電池、太陽能電池“新三樣”產(chan) 品合計出口增長66.9%,同比增量超過1000億(yi) 元,拉高了出口整體(ti) 增速2個(ge) 百分點。值得一提的是,這些行業(ye) 目前還處於(yu) 快速增長期,市場滲透率還相對較低,未來國際市場需求量還將高速增長,這對中國外貿將形成更強有力的支撐。另一方麵,中國出口多元化取得積極進展,今年一季度中國對第一大貿易夥(huo) 伴東(dong) 盟進出口1.56萬(wan) 億(yi) 元,同比增長16.1%,高出整體(ti) 增速11.3個(ge) 百分點。此外,對俄羅斯、印度等新興(xing) 經濟體(ti) 出口額也保持較快增長。長遠看,新興(xing) 經濟體(ti) 將是拉動世界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在中國對外貿易中的比重還將進一步上升。

  對外貿易是各國參與(yu) 全球經貿合作、推動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的最重要方式之一。中國充分發揮世界第二大經濟體(ti) 的市場規模優(you) 勢,從(cong) 世界各國進口大量優(you) 質消費品,有力支撐了相關(guan) 合作夥(huo) 伴的經濟複蘇。同時,中國出口的大量工業(ye) 設備最終均會(hui) 轉化為(wei) 合作方的國內(nei) 投資,有助於(yu) 推進合作方工業(ye) 化和城鎮化進程,出口的大量零部件等中間產(chan) 品為(wei) 合作方參與(yu) 全球生產(chan) 網絡創造了良好條件。特別是“新三樣”的出口,為(wei) 相關(guan) 國家發展可再生能源、實現生產(chan) 生活方式綠色轉型提供了重要支撐。總的來看,中國積極發展和各國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的貿易關(guan) 係,將為(wei) 中國以及合作方的經濟增長提供長期穩定的動力,有利於(yu) 世界經濟回穩複蘇。

  既看到成就,也認清挑戰。當前,全球經濟複蘇依然乏力,特別是隨著美聯儲(chu) 持續加息的影響不斷外溢,歐美銀行業(ye) 風險頻發,全球經濟下行壓力進一步上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4月份的最新預測顯示,2023年全球經濟將增長2.8%,較今年1月預測值下調0.1個(ge) 百分點,其中發達經濟體(ti) 今年預計僅(jin) 增長1.3%,2024年預計也僅(jin) 增長1.4%。如果歐美銀行業(ye) 風險進一步發酵,全球經濟陷入衰退的可能性將明顯加大。同時,保護主義(yi) 、地緣政治等風險也增加了全球經濟的不穩定性、不確定性,中國外貿麵臨(lin) 的困難和挑戰依然嚴(yan) 峻。

  對此,應進一步加大穩外貿政策實施力度,繼續鼓勵企業(ye) 積極開拓海外市場,進一步優(you) 化進出口通關(guan) 程序,提升出口退稅效率,並充分運用信用保險、貿易信貸等政策工具,為(wei) 企業(ye) 對外貿易提供融資、保險等方麵的支持,為(wei) 中國外貿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勁支撐。

  (作者為(wei)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對外經濟研究所新興(xing) 經濟體(ti) 研究室主任、研究員)

(責編: 王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