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博覽

“挖呀挖”爆火,要挖出哪些法律問題?

韋香惠 發布時間:2023-05-10 09:21: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北京5月9日電(韋香惠)“在小小的花園裏麵,挖呀挖呀挖,種小小的種子,開小小的花。”這是近日一則引起不小輿論爭(zheng) 議的兒(er) 歌(以下簡稱:“挖呀挖”)。目前,關(guan) 於(yu) 其創作者身份、網絡暴力、內(nei) 容侵權等問題還在持續受到關(guan) 注,中新網就此進行綜合梳理後,采訪了相關(guan) 專(zhuan) 家和律師。

  問題一:誰是“挖呀挖”的原創?

  截至目前,關(guan) 於(yu) ”挖呀挖“的原創作者至少有四種說法。

  其中爭(zheng) 議比較大的兩(liang) 位表演者是網名“音樂(le) 老師花開富貴”的黃老師和網名“毛蔥小姐(桃子老師)”。走紅之後,她們(men) 在平台上的粉絲(si) 量已經達到數百萬(wan) 。

  左圖為(wei) 黃老師視頻截圖;右圖為(wei) 桃子老師視頻截圖。

  中新網查詢了她們(men) 在短視頻平台上最早發布時間,桃子老師是在4月24日,黃老師是在4月28日。

  此外,4月22日,網名“草莓殼”的作者發布了其幼師女友(網名:小草莓老師)表演的“挖呀挖”視頻。還有網友指出,網名“王小玲”的作者在2021年3月10日就發布過一版《小小花園》。

  對於(yu) 爭(zheng) 論,黃老師在發布視頻的文案中表示,自己的視頻有模仿有創新。

  5月6日,桃子老師在接受媒體(ti) 采訪時稱,不存在“挖呀挖”視頻誰是原創的問題。她表示,自己隻是在教室把《聽媽媽的話》的伴奏和《花園種花》手指舞結合在一起拍攝。

  “小草莓老師”也在5月3日發文回應稱,不存在誰是原創的問題。

  據媒體(ti) 報道,“王小玲”曾在直播間介紹,這首歌的歌詞由她最早改編而成,並取名為(wei) 《小小花園》。但網絡資料顯示,《小小花園》作品的詞、曲、編曲均為(wei) “蘇蘇”。

  王小玲發布的《小小花園》視頻截圖。

  問題二:如何看待幾位主播被網暴?

  圍繞視頻的原創歸屬爭(zheng) 議越來越大,甚至引發了對幾位表演者的網絡暴力現象。此外,還有關(guan) 於(yu) 主播的身份質疑和外貌攻擊。

  據媒體(ti) 報道,因輿論壓力,黃老師擔心人身安全,已請假回老家躲避。

  “桃子老師”發布視頻稱,謾罵聲很多,有網友批評她素顏不好看,烏(wu) 煙瘴氣的聲音讓她感到焦慮失眠。5月6日,話題#挖呀挖走紅的桃子老師稱很焦慮#衝(chong) 上熱搜。

  “小草莓老師”被網暴後發文回應,“我知道自己長相普通,但我喜歡這樣的自己就可以了。”她表示,希望大家能用流量為(wei) 幼師群體(ti) 做點事情,不要去引戰拉踩。

  5月8日,“浙江宣傳(chuan) ”發文稱,拋開事件本身是非不談,網暴似乎已經成為(wei) 熱點事件的“標配”,且正從(cong) 蹭熱點向製造熱點升級,這不能不令人感到十分憂心。

  文章稱,我們(men) 每個(ge) 人都要保持更高的自律性,不隨意站隊,不隨意做出非黑即白的判斷,更不要揮舞著道義(yi) 的大旗對別人進行審判,而是努力保持客觀、理性和善良。

  “小草莓老師“的回應內(nei) 容截圖。

  問題三:幼師兼職主播需要注意什麽(me) ?

  有傳(chuan) 言稱,黃老師爆火之前是某經紀公司簽約網紅。據媒體(ti) 報道,該說法不屬實,經紀公司也已經辟謠。

  不過,在“音樂(le) 老師花開富貴”的賬號上,黃老師已開始帶貨。截至發稿,櫥窗內(nei) 有兩(liang) 件商品,都是兒(er) 童非洲鼓,分別售出4件和5件。此外,平台顯示,黃老師推薦的商品已售960件。

  還有網友說“桃子老師”走紅後的收益可以買(mai) 幾套房。她向媒體(ti) 回應,自走紅開始,沒有怎麽(me) 直播過,每次直播控製在二三十分鍾內(nei) ,也沒有帶動大家去刷禮物,所以不存在自己“挖”到幾套房的情況。

  對於(yu) 這些走紅的幼師,有網友擔憂她們(men) 會(hui) 影響本職工作,並有可能侵犯未成年人隱私。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chu) 朝暉認為(wei) ,大家還是應該把這次走紅事件當作偶然現象。隻要這些老師沒有違反職業(ye) 道德,沒有影響教學秩序,在走紅後獲得一些收益,大眾(zhong) 也不必過分加以審視和苛責,而是以更包容的心態去看待。

  同時,他指出,如果這些老師計劃長期兼職主播工作來獲得更多收益,還是要注意職業(ye) 規範,不能越過法律底線,不能對未成年人造成不良影響。

  資料圖:幼兒(er) 園課堂 陸祁國 攝

  問題四:“挖呀挖”視頻內(nei) 容有哪些法律問題?

  北京市嶽成律師事務所高級合夥(huo) 人嶽屾山指出,“挖呀挖”視頻表演涉及的版權內(nei) 容有文字念白及背景音樂(le) 。除符合合理使用等法律規定的特殊情況外,使用他人作品的,應取得權利人的許可。

  “該視頻表演很難構成合理使用,如未取得相關(guan) 權利人許可的,使用文字念白及背景音樂(le) 的行為(wei) 存在著作權侵權的法律風險。”

  嶽屾山告訴中新網,合理使用是平衡著作權人、公共利益的製度安排,在《著作權》規定的情況下,如“為(wei) 個(ge) 人學習(xi) 、研究或者欣賞,使用他人已經發表的作品”,可以不經著作權人許可,不向其支付報酬,但應當指明作者姓名或者名稱、作品名稱,並且不得影響該作品的正常使用,也不得不合理地損害著作權人的合法權益。

  上海申論律師事務所律師夏海龍向中新網表示,著作權侵權糾紛屬於(yu) 網絡時代常見的民事侵權類型,在訴訟中遵循“誰主張誰舉(ju) 證”的原則,由原告承擔對作品權利、被訴侵權行為(wei) 的舉(ju) 證責任。在法院認定被告侵權的情況下,被告需要承擔停止侵權、賠償(chang) 損失等民事責任。

  問題五:如何保護短視頻內(nei) 容版權?

  南京理工大學知識產(chan) 權學院副教授、江蘇商標品牌研究中心主任徐升權表示,目前,在短視頻創作方麵,合理使用的邊界尚不清晰,商業(ye) 性使用的判斷標準尚不明確、版權維權渠道尚不能便捷、版權人受損利益的補償(chang) 尚不及時和充分等都是有待關(guan) 注的問題。

  他向中新網介紹,由於(yu) 我國版權保護中“避風港”原則的存在,平台往往並不會(hui) 主動審查作品的版權歸屬。但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網絡平台已經具備了主動審核的能力,應當采取必要的事前和主動審查機製。

  徐升權表示,目前,大多數平台采用的都是發布者承諾機製,即發布者承諾對所發布作品的版權問題負責,而這實際上很難有效防止侵權的發生,“平台應當承擔更多的版權審核責任”。(完)

(責編: 王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