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博覽

兩岸民眾天涯共此“食”:螺螄粉成台胞“網紅”伴手禮

李嬌陽 發布時間:2023-05-11 09:08: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港澳台專(zhuan) 線】兩(liang) 岸民眾(zhong) 天涯共此“食”:螺螄粉成台胞“網紅”伴手禮

  中新社柳州5月9日電 (李嬌陽)台灣花蓮縣客家鄉(xiang) 村振興(xing) 農(nong) 商交流參訪團9日結束在廣西的參訪交流,從(cong) 柳州市返回台灣。產(chan) 自柳州的袋裝螺螄粉,成為(wei) 他們(men) 人手一件的伴手禮,隨他們(men) 一同踏上返鄉(xiang) 旅途。

  5月4日至9日,台灣花蓮縣客家鄉(xiang) 村振興(xing) 農(nong) 商交流參訪團一行20餘(yu) 人,赴賀州、桂林、柳州進行參訪。此趟行程的“終點站”設置在螺螄粉的“家鄉(xiang) ”柳州市,螺螄粉產(chan) 業(ye) 園,是此站的重要打卡地之一。

  “女兒(er) 讓我一定要買(mai) 螺螄粉回來。”台灣花蓮縣客屬會(hui) 理事胡茂祥表示,在進入螺螄粉產(chan) 業(ye) 園以前,他便收到女兒(er) 從(cong) 台灣發來的信息。

  昨日,參訪團來到柳州市螺螄粉產(chan) 業(ye) 園,參觀袋裝螺螄粉生產(chan) 線。隔著透明玻璃,高度自動化的生產(chan) 線呈現在參訪團成員麵前,他們(men) 紛紛舉(ju) 起手機,記錄眼前景象。“參觀過程中,我們(men) 看到的是大陸科技的突飛猛進。生產(chan) 線的自動化、機械化讓產(chan) 品產(chan) 量得以提高。”胡茂祥表示。

  實現批量生產(chan) 的袋裝螺螄粉,不僅(jin) 成功複刻了“辣、爽、鮮、酸、燙”的獨特地方風味,還成為(wei) 可以郵寄的“美食名片”,令海內(nei) 外的食客得以天涯共此“食”。當工業(ye) 化思維乘上互聯網的東(dong) 風,柳州螺螄粉從(cong) 街頭小吃,一躍成為(wei) 中國小吃界的“網紅”。

  和許多大陸年輕人一樣,台灣花蓮縣客屬會(hui) 光複鄉(xiang) 分會(hui) 總幹事範綱能通過抖音等社交媒體(ti) ,了解到螺螄粉,並因此認識柳州市。“這是我第一次來柳州,在台灣的時候隻嚐過袋裝螺螄粉。”他說。在柳州市一嚐現煮螺螄粉的湯之鮮、粉之辣後,範綱能提著一箱袋裝螺螄粉,攜上柳州特色“美食名片”返回家鄉(xiang) 。

  “螺螄粉產(chan) 業(ye) 的發展促使其原材料的種植實現規模化,農(nong) 民從(cong) 中受益。”台灣花蓮縣客家鄉(xiang) 村振興(xing) 農(nong) 商交流參訪團團長楊豐(feng) 碩表示,花蓮縣以發展農(nong) 業(ye) 為(wei) 主,柳州市在助推地方特色小吃發展過程中呈現的工業(ye) 化思維,在台灣的產(chan) 業(ye) 發展方麵具有借鑒價(jia) 值,兩(liang) 岸在加強企業(ye) 合作方麵具有廣闊的空間。

  同時,大家都對柳州螺螄粉作為(wei) 兩(liang) 岸知名度甚高的美食,今年年初在島內(nei) 禁止銷售、淪為(wei) 政治炒作的犧牲品,感到驚詫和不滿。(完)

(責編: 王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