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5月11日電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5月11日就“保障糧食安全,端牢中國飯碗”有關(guan) 情況舉(ju) 行新聞發布會(hui) 。國家和糧食物資儲(chu) 備局副局長盧景波在會(hui) 上表示,總體(ti) 來看,當前我國大豆市場情況可以概括為(wei) “兩(liang) 個(ge) 充足、一個(ge) 平穩”,也就是:國產(chan) 大豆供應充足,進口大豆糧源充足,市場購銷總體(ti) 平穩。
5月11日,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在北京舉(ju) 行“權威部門話開局”係列主題新聞發布會(hui)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hui) 副主任、國家糧食和物資儲(chu) 備局局長叢(cong) 亮,國家糧食和物資儲(chu) 備局副局長盧景波、黃煒介紹“保障糧食安全,端牢中國飯碗”有關(guan) 情況,並答記者問。 中新社記者 楊可佳 攝
盧景波介紹,我國大豆市場供應有國產(chan) 和進口兩(liang) 個(ge) 來源渠道,兩(liang) 者在功能用途、市場價(jia) 格和市場需求等方麵都有一定區別。國產(chan) 大豆主要用於(yu) 食用,做豆製品、豆漿、豆腐等,年消費量在1300-1500萬(wan) 噸,國內(nei) 產(chan) 量完全能夠滿足這方麵的需求;進口大豆主要用作榨油和飼用,榨油以後的豆粕用作飼料生產(chan) 原料。
“總體(ti) 來看,當前我國大豆市場情況可以概括為(wei) ‘兩(liang) 個(ge) 充足、一個(ge) 平穩’,也就是:國產(chan) 大豆供應充足,進口大豆糧源充足,市場購銷總體(ti) 平穩。”盧景波進一步闡釋,從(cong) 國內(nei) 看,2022年我國大豆產(chan) 量創曆史新高,超過2000萬(wan) 噸,滿足食用消費後還有500萬(wan) 噸左右節餘(yu) ,市場供應有充分保障。從(cong) 進口看,全球大豆供求關(guan) 係比較寬鬆。有關(guan) 國際機構預測,2022/23年度全球大豆產(chan) 量約3.7億(yi) 噸,創曆史新高;消費量3.66億(yi) 噸,產(chan) 消結餘(yu) 300多萬(wan) 噸,為(wei) 我國統籌利用國際國內(nei) 兩(liang) 個(ge) 市場,滿足國內(nei) 消費打下了良好基礎。從(cong) 市場購銷看,秋豆上市後,收購工作一直保持平穩較快勢頭。3月底大豆旺季收購工作就結束了,主產(chan) 區入統企業(ye) 累計收購新豆418萬(wan) 噸,同比增加171萬(wan) 噸。同時,前期有關(guan) 部門在黑龍江、內(nei) 蒙古大豆主產(chan) 區啟動了新季國產(chan) 大豆收購工作,有效穩定了市場預期。
盧景波表示,為(wei) 增強大豆消費供應鏈的穩定性和韌性,國家有關(guan) 部門采取了一係列措施。
一是擴大產(chan) 能,持續推進大豆和油料產(chan) 能提升工程,提高國產(chan) 大豆生產(chan) 水平和供給能力。同時,完善大豆生產(chan) 者補貼相關(guan) 政策措施,讓農(nong) 民種植大豆有收益、得實惠。
二是促進加工,實施農(nong) 產(chan) 品加工提升行動,優(you) 化產(chan) 業(ye) 布局,引導大型企業(ye) 發展精深加工,提升企業(ye) 競爭(zheng) 力,打造國產(chan) 大豆知名品牌。
三是合理消費,推進大豆產(chan) 業(ye) 鏈各環節節約減損,鼓勵飼料養(yang) 殖企業(ye) 優(you) 化調整飼料蛋白含量;倡導居民健康飲食,降油增綠,引導食用植物油健康消費。
四是穩定進口,加強國際合作,在穩定傳(chuan) 統豆源市場的同時開拓新興(xing) 豆源市場,推動進口來源多元化。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