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博覽

【高質量發展調研行】上海舊改讓“老窗口”煥發新生機

謝夢圓 徐明睿 發布時間:2023-05-17 08:40: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解說】5月14日,“高質量發展調研行”媒體(ti) 采訪團來到上海市靜安區彭浦新村。從(cong) 2005年開始,彭浦新村街道在上海率先試點非成套舊住房改造工作,共改造非成套舊住房102棟,改造麵積超18萬(wan) 平方米,受益居民4907戶。

  “現在在家裏養(yang) 老太舒服了”,今年75歲的邢兆扣在彭浦新村彭三小區住了30餘(yu) 年,她感慨,當初她所居住的老樓,一套三房戶型往往分配給兩(liang) 到三戶人家居住,不但合用廚衛,室內(nei) 過道還堆滿了臉盆、自行車、舊書(shu) 報等生活物品。

  【同期】居民 邢兆扣

  黃梅天特別是上海,那個(ge) 牆壁啊什麽(me) 都往下落灰,還有底樓,我是住在底樓以前,還有什麽(me) 常年蚊子耗子,那是避免不了的,又髒又亂(luan) 。

  【解說】潮濕、髒亂(luan) 曾經是彭三小區老住戶們(men) 相同的記憶。黃洪斌一家三口2000年住進了老舊的彭三小區,除了要應對水澇,排隊上共用的廁所、無法晾曬衣物等麻煩事都讓他頭疼。

  【同期】居民 黃洪斌

  我們(men) 最厲害的時候要淹到大腿,將近大腿還要超過一點,就在這個(ge) 位置。單位為(wei) 我們(men) 著想,然後給了我一個(ge) 抽水泵,因為(wei) 不是光淹我們(men) 一家,我們(men) 那個(ge) 時候一排全是的,就拿水泵就抽,不停的往外麵抽,不抽的話就澇。

  【解說】上世紀50年代,原彭浦鄉(xiang) 地區建起了彭浦工業(ye) 區,為(wei) 了解決(jue) 工人和家屬的住宿問題,1958年,彭浦工業(ye) 區建起了56棟職工宿舍,遷入1200多戶職工家庭,形成了最早的彭浦新村。

  作為(wei) 上海最早對外開放的新村,彭浦新村至今接待過40多個(ge) 國家共630批外賓的參觀訪問,曾是世界了解中國、了解中國普通老百姓生活的一個(ge) 窗口。然而歲月變遷,當年條件優(you) 越的工人新村,經過60年的風雨如今卻麵臨(lin) 著設施簡陋、結構老化、屋頂漏水等越來越多的問題。

  如何改變這些小區的現狀,改善居民的生活環境?彭浦新村街道舊住房改造辦公室負責人須炳榮告訴記者,舊改是一個(ge) 不斷優(you) 化的過程。彭三小區的改造前後經曆了五期。初期改造采用了抽戶、加層擴建的方式,雖然解決(jue) 了煤衛合用,但小區還是老式舊公房。

  【同期】彭浦新村街道舊住房改造辦公室負責人 須炳榮

  在第二期的時候,我們(men) 采取了徹底的改造,就把原來舊房子拆掉以後重建,建高層。不但有電梯上下,綠化麵積增加,而且有地下車庫。我們(men) 還增加了好多配套設施。

  【解說】如今,黃洪斌家有了日光充足的陽台、幹淨整潔的房間,和鄰裏的關(guan) 係也變得和睦,家裏的孩子正在讀大三,未來準備當物理教師。邢兆扣則經常和老伴一起去社區老年食堂用餐,在社區活動中心鍛煉。在他們(men) 眼裏,未來可期。

  【同期】居民 黃洪斌

  比過去好多了,真的是一個(ge) 天一個(ge) 地,過去是地,現在是天。翻天覆地的變化,真的。

  【同期】居民 邢兆扣

  現在新房這邊設施,特別是適應老年人鍛煉身體(ti) 的,還有特別好的,這種我們(men) 彭三的老年食堂,特別好,好多老年人從(cong) 其他地方都慕名而來,到我們(men) 這邊來。

(責編: 王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