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yun) 居寺。人民網 劉動攝
人民網北京5月17日電 (張麗(li) 婭、魯揚、劉動、向施臻、李世奇)綿延1039年,曆經六朝更迭,數代先人麵對荒山,背靠茫野,精工雕就14278塊石經,鐫字3500多萬(wan) ,堪稱人間奇跡——這是我國現存規模最大的石經“房山雲(yun) 居寺石刻佛教大藏經”(簡稱房山石經)。在5月18日國際博物館日來臨(lin) 之際,人民網記者走進雲(yun) 居寺石經博物館,領略千載傳(chuan) 承的石經文化,感受“北方巨刹”的獨特魅力。
雲(yun) 居寺位於(yu) 北京西南房山區境內(nei) 的白帶山(又稱石經山)下,環山麵水,以寺周圍常有雲(yun) 霧繚繞得名。院內(nei) 綠樹成蔭,幽靜肅穆。1400多年前,隋末高僧靜琬為(wei) 護正法,率眾(zhong) 弟子在白帶山刻經於(yu) 石,之後因刻經需要在山下修建廟宇。“因經而寺,寺以經貴”便成為(wei) 雲(yun) 居寺的一大特色。經過幾度興(xing) 廢,曆代修繕,形成了如今五層院落、六進殿宇,占地約7萬(wan) 多平方米的宏偉(wei) 寺院。除石經外,雲(yun) 居寺還保留著明代紙經、清代木經等真經浩卷,以及唐遼石、磚塔十多座,被譽為(wei) “北京的敦煌”。
雲(yun) 居寺地宮石經。人民網 劉動攝
房山石經目前分別在兩(liang) 地保存,10082塊存放在雲(yun) 居寺恒溫恒濕的石經地宮中,4196塊存放在石經山九個(ge) 藏經洞內(nei) ,其中“雷音洞”是最先開鑿,也是目前唯一開放的藏經洞。
石經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也是極其珍貴的世界文化遺產(chan) 。北京房山雲(yun) 居寺文物管理處黨(dang) 支部副書(shu) 記、副主任李曙平介紹說,“房山石經在佛教、文物、文學、書(shu) 法、曆史、地理等方麵,都有著十分重要的研究價(jia) 值。石經中凝聚著1000多年來的智慧和堅韌不拔、鍥而不舍、一絲(si) 不苟、默默奉獻的精神,我們(men) 有必要讓世人去了解石經文化、感悟石經精神。”
2013年起,雲(yun) 居寺石經博物館策劃推出“中華文化奇跡——北京房山雲(yun) 居寺曆史文化展”在全國各地展出,展覽還走出國門,與(yu) 德國、緬甸等地觀眾(zhong) 見麵。李曙平告訴記者,目前,博物館正在籌備前往意大利開展文化交流活動,讓意大利的觀眾(zhong) 和文化愛好者感受到中國傳(chuan) 統文化的博大精深。
人民網意大利籍記者采訪雲(yun) 居寺文物管理處黨(dang) 支部副書(shu) 記、副主任李曙平(右一)。人民網 魯揚攝
據了解,即將在意大利米蘭(lan) 進行的展覽將以雲(yun) 居寺千年刻經史為(wei) 主線,以拓片、圖文、場景和攝影作品等多種形式,全麵展示雲(yun) 居寺豐(feng) 厚的曆史文化遺產(chan) 和綿延千載的石經文化。此外,展覽還將設置互動區,觀眾(zhong) 戴上VR眼鏡即可“穿越”到雲(yun) 居寺,通過龍藏木經板印刷活動,親(qin) 身體(ti) 驗中國曆史悠久的傳(chuan) 統印刷工藝。
李曙平表示,希望通過展覽喚醒更多人對文物的熱愛,增強文物保護意識,也希望通過一件件文物,讓世界感受博大精深的中國傳(chuan) 統文化。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