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博覽

新華時評:“可疑”的數據 “失信”的東電——二論福島核汙染水處理

發布時間:2023-05-18 09:17:00來源: 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5月17日電 題:“可疑”的數據 “失信”的東(dong) 電——二論福島核汙染水處理

  新華社記者

  在東(dong) 京電力公司(簡稱東(dong) 電)福島第一核電站“多核素處理係統(ALPS)”設施附近,有一個(ge) 海洋生物飼育室,養(yang) 著一種常見海魚比目魚。其中一處水槽裏是普通海水,另一處水槽裏是處理後的核汙染水,即所謂“ALPS處理水”。東(dong) 電每天在網上發布比目魚飼育狀況和魚體(ti) 內(nei) 放射性元素氚的數據。

  東(dong) 電承認ALPS無法過濾清除核汙染水中的放射性氚,但聲稱氚對魚類並繼而在食物鏈上對人類影響可以“忽略不計”。

  果真如此嗎?科學界的看法是並非如此。2022年12月,美國全國海洋實驗室協會(hui) 發表聲明指出,日本缺乏足夠和準確的科學數據來支持其安全保證,而有充分的數據支持對日本排放核汙染水的嚴(yan) 重擔憂。

  太平洋島國論壇聘請的第三方專(zhuan) 家組在一份調研報告中指出,對於(yu) 放射性氚在海洋中轉化為(wei) 有機結合氚(OBT)後對海洋生態的“長期影響”,東(dong) 電並沒有提供評估說明。

  此外,科學家對東(dong) 電提供的核汙染水處理其他相關(guan) 數據也疑慮重重。美國蒙特雷國際研究院核物理專(zhuan) 家費倫(lun) 茨·道爾諾基-韋賴什教授指出,日方向太平洋島國論壇提供的數據“不完整、不正確、不一致,具有片麵性”,據此做出的排海決(jue) 定是“不合適的”。

  上述專(zhuan) 家組在報告中還指出,東(dong) 電的測定數據有問題。經過處理後的核汙染水取樣檢測也有問題,一是隻抽樣檢測了四分之一的存儲(chu) 罐;二是取樣樣本太少,隻有幾十升;三是沒有取樣存儲(chu) 罐底部的核汙染水。

  東(dong) 電此前就有過多次篡改數據、隱瞞核電站安全問題的“黑曆史”。例如,福島核事故發生後一周,專(zhuan) 家就已做出福島第一核電站1號到3號機組已經發生堆芯熔毀的判斷,但東(dong) 電拒不承認,而是以“堆芯損傷(shang) ”來粉飾;2013年,東(dong) 電承認隱瞞了高濃度核汙染水泄漏入海;2021年,東(dong) 電被曝隱瞞ALPS濾網破損;2022年10月,東(dong) 電又被曝出用有貓膩的輻射檢測儀(yi) 誤導參觀者,以證明所謂的“ALPS處理水”的安全性。

  東(dong) 電的“失信”不僅(jin) 僅(jin) 體(ti) 現在關(guan) 鍵數據上。圍繞核汙染水處理問題,東(dong) 電和日本政府2015年曾向日本全國漁業(ye) 協會(hui) 聯合會(hui) 信誓旦旦保證,在得到當地漁民理解前不會(hui) 向海洋排放核汙染水。但如今排汙入海卻已箭在弦上,讓人們(men) 不得不懷疑東(dong) 電和日本政府當時安撫漁民隻是緩兵之計。

  拿數據說話,可千萬(wan) 別拿站不住腳的數據自說自話。對核汙染水排放入海這樣的大事,在確保萬(wan) 無一失之前,日方不應輕舉(ju) 妄動。

(責編: 王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