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柏林5月25日電 題:從(cong) 灰蒙蒙到綠油油 德國埃森如何在能源轉型之路求索?
中新社記者 馬秀秀
“埃森蛻變的原因是什麽(me) ?”帶著這一問題,中新社記者近日走訪了有“歐洲綠色首都”之稱的德國城市埃森。
埃森位於(yu) 德國西部的北萊茵-威斯特法倫(lun) 州,總人口59萬(wan) 多,是魯爾工業(ye) 區中心城市。時值孟夏,草木盛長,沿途所感,城市綠意盎然,空氣宜人清新。誰會(hui) 想到,這裏曾是被“灰色”籠罩的煤炭之城?
資料圖:埃森俯瞰圖。中新社發 EWG供圖
曆史上,埃森曾擁有世界上規模最大、最現代化的煤礦工業(ye) 區,一度成為(wei) 德國經濟繁榮的重要支撐。20世紀後半葉,隨著煤炭作為(wei) 工業(ye) 能源的優(you) 勢逐漸喪(sang) 失,及礦業(ye) 帶來的環境汙染等問題,煤礦區走向衰落,埃森也開始在能源轉型之路上求索。
世界文化遺產(chan) “埃森關(guan) 稅同盟煤礦工業(ye) 區”便是埃森轉型的標誌。隨著1986年煤礦廠、1993年焦化廠關(guan) 停,工業(ye) 區內(nei) 建築先後改建作為(wei) 新用;在關(guan) 稅同盟基金會(hui) 的工作下,工業(ye) 區內(nei) 建築及煤礦基礎設施得到維護。記者看到,博物館、文藝演出場所、休閑公園等在工業(ye) 區內(nei) 錯落分布。陽光下,深褐色的建築群與(yu) 黃澄澄的油菜花交相呼應,遊人或閑庭信步,或樹下小憩,別有一番風味。
圖為(wei) 5月23日拍攝的埃森關(guan) 稅同盟煤礦工業(ye) 區。中新社記者 馬秀秀 攝
埃森經濟促進局(EWG)能源專(zhuan) 家埃裏希·鮑赫(Erich Bauch)告訴中新社記者,20世紀80年代起,埃森就開始探索能源轉型,政府與(yu) 企業(ye) 一起努力,嚐試將結構轉型引上正確道路。
埃森是一座匯聚能源企業(ye) 的城市。據介紹,目前埃森擁有250家能源領域的企業(ye) 和機構,在德國最大的四家能源提供商中有兩(liang) 家位於(yu) 埃森。幾乎在歐洲所有重要的氫氣項目中,至少有一家埃森企業(ye) 參與(yu) 。記者發現,在目前歐洲能源危機及德國大力推動能源轉型背景下,埃森企業(ye) 正紛紛求新求變,力爭(zheng) 在作為(wei) 可再生能源重要代表的氫能賽道抓機遇拓新局。
H2UB是歐洲首個(ge) 鏈接氫能領域初創公司的平台,其將創業(ye) 者與(yu) 企業(ye) 、投資者和研究機構聯係起來,助力創新性氫能理念發展及市場化。自2021年成立以來,該平台生態係統已經匯聚了65家初創企業(ye) 。
作為(wei) 歐洲最大的能源網絡和能源基礎設施運營商之一,E.ON集團涉足氫能項目已有多年,烏(wu) 克蘭(lan) 危機使其氫能項目發展加速。目前,該集團正實施不同階段的氫能項目約50個(ge) 。
Open Grid Europe是德國最大的天然氣管道運營公司,德國使用的三分之二的天然氣流經該公司管道網。為(wei) 助力德國能源轉型,該公司今年正計劃進行第一批管道改建,期望從(cong) 長遠上提供氫氣運輸服務。
能源轉型願景雖好,卻也麵臨(lin) 問題和挑戰。以上企業(ye) 負責人均表示,諸如氫能發展需解決(jue) 成本高昂、技術突破等難題。此背景下,集思廣益、各鑒所長或許能成為(wei) 求解路徑之一。
借助大量國際性展會(hui) 、會(hui) 議等,埃森成為(wei) 歐洲能源行業(ye) 的“相會(hui) ”之地。來自世界各地的業(ye) 界人士,每年借助相應平台,尋求合作機遇,碰撞思想火花,不斷為(wei) 能源轉型注入新動力。
圖為(wei) 5月24日在埃森舉(ju) 行的2023年新能源及水處理展現場。中新社記者 馬秀秀 攝
記者走訪埃森期間,恰逢2023年新能源及水處理展舉(ju) 辦。展會(hui) 大廳,熙熙攘攘,包括Uniper, RWE,E.ON等在內(nei) 的大型能源企業(ye) 悉數亮相。氫能是此次展會(hui) 的熱點議題之一。特別設立的“氫能解決(jue) 方案”展區為(wei) 參展商提供了開放探討、切磋交流的平台。
在接受記者采訪時,E.ON集團全球氫能項目副總裁卡斯滕·博徹斯(Carsten Borchers)亦表達出全球交流合作的重要性。以中國為(wei) 例,他認為(wei) 中國和德國在能源轉型領域麵臨(lin) 相似挑戰,兩(liang) 國可在技術等方麵互相學習(xi) ,共同在全球層麵發展生產(chan) 。
回想開頭的問題,記者在媒體(ti) 材料找到了幾個(ge) 關(guan) 鍵詞作為(wei) 答案:聰明的頭腦、良好的計劃、政治意願、執行力以及不將轉型視為(wei) 風險的心態。再加之開放合作的胸懷,不知埃森經驗能否為(wei) 正在謀求能源轉型的城市提供些許啟示?(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