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僑(qiao) 界人士參觀上海交通大學錢學森圖書(shu) 館。 範宇斌 攝
中新網上海6月4日電(記者 範宇斌)“有大作為(wei) 、成大器者,都是把握社會(hui) 和國家的脈搏,進而把自己的命運和社會(hui) 、國家的命運相結合的人。”3日,由上海市委統戰部主辦的“僑(qiao) 見·同圓共享中國夢”——上海僑(qiao) 界人士錢學森精神主題學習(xi) 會(hui) 在上海交通大學錢學森圖書(shu) 館舉(ju) 行。上海交通大學錢學森圖書(shu) 館館長、錢學森之子錢永剛以“為(wei) 民族複興(xing) 選人生”為(wei) 題作專(zhuan) 題報告,生動講述了錢學森的5次人生選擇和留學報國、科技報國的圓夢曆程。
上海僑(qiao) 界人士錢學森精神主題學習(xi) 會(hui) 現場。 範宇斌 攝
錢學森是享譽海內(nei) 外的國家傑出貢獻科學家和中國航天事業(ye) 的奠基人。在錢永剛看來,他的父親(qin) 錢學森始終關(guan) 心的是民族的振興(xing) ,始終追求的是科學的真理,始終獻身的是祖國的現代化事業(ye) 。
在尋求民族複興(xing) 、國家富強的發展曆程中,廣大僑(qiao) 胞功不可沒,錢學森是歸僑(qiao) 僑(qiao) 眷的傑出代表,錢學森精神代代相傳(chuan) 。而今,新歸僑(qiao) 、僑(qiao) 界青年該如何傳(chuan) 承和發揚僑(qiao) 界前輩光榮傳(chuan) 統,立足崗位,再建新功?
上海交通大學錢學森圖書(shu) 館館長、錢學森之子錢永剛以“為(wei) 民族複興(xing) 選人生”為(wei) 題作專(zhuan) 題報告。 範宇斌 攝
“實幹成就夢想,奮鬥創造未來。”歸僑(qiao) 、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信息光學與(yu) 光電技術實驗室主任司徒國海認為(wei) ,要堅定理想信念,勇擔時代使命,充分發揮歸僑(qiao) 僑(qiao) 眷具有聯係廣泛、融通中外的天然優(you) 勢,發揮橋梁紐帶作用,以鮮活的事例、生動的語言、親(qin) 身的經曆,積極向世界傳(chuan) 遞中國聲音。
歸僑(qiao) 、上海交通大學化學化工學院研究員王平2016年回到中國從(cong) 事教學研究工作。在國外為(wei) 期10年學習(xi) 和工作期間,他通過網絡與(yu) 家人朋友交流,見證了祖國日新月異的發展。“尤其讓我難忘的是,2008年在國外的實驗室觀看北京奧運會(hui) 開幕式時,我內(nei) 心湧起了難以言喻的驕傲和激動。”王平說,那一刻,他感到無比自豪,也堅定了要學成歸國、為(wei) 祖國的繁榮發展貢獻力量的決(jue) 心。
回國以來,王平充分發揮在專(zhuan) 業(ye) 領域的優(you) 勢,為(wei) 科技創新和國家發展貢獻力量。他談及,作為(wei) 教育工作者,應該以錢學森為(wei) 代表的老一輩科學家為(wei) 榜樣,胸懷祖國、心係人民、自信自強、守正創新。
“要銘記錢學森精神,懷著報國之心,勇敢地擔起時代賦予的責任。”留學歸國創業(ye) 者、上海大豈網絡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向導在上海創新創業(ye) ,著力通過人工智能為(wei) 企業(ye) 和求職者提供高效、精準的人才匹配服務。他表示,留學報國是一種無私奉獻的精神,科創報國是推動國家創新驅動發展的重要動力,立崗建功則是實現個(ge) 人價(jia) 值和國家發展的有機統一。
上海僑(qiao) 界人士參觀上海交通大學錢學森圖書(shu) 館。 範宇斌 攝
當日,與(yu) 會(hui) 僑(qiao) 界人士參觀了上海交通大學錢學森圖書(shu) 館,還參加了“僑(qiao) 見·這裏是上海”——上海市僑(qiao) 界人士市情體(ti) 驗活動,走訪衡山路複興(xing) 路曆史文化風貌區,探訪衡複風貌館、柯靈故居、老房子藝術中心,追尋曆史足跡;參觀徐家匯書(shu) 院,回望徐家匯源百年文化記憶,體(ti) 驗海派文化新地標的人文書(shu) 香。
聆聽錢永剛講述錢學森人生的5次選擇,留學歸國人員王功龍深受啟發,他對中新網記者說,錢學森把理論和實踐相結合,把個(ge) 人的前途命運和國家的需要相結合,教會(hui) 了他在未來的人生中更好地做出選擇。
在華東(dong) 理工大學外國語學院教師饒小飛看來,時代在變化,中國人的赤子心沒有變,對於(yu) 國家發展和民族複興(xing) 的情懷沒有變,錢學森精神應薪火相傳(chuan) 。“作為(wei) 高校教師,我將努力去引導更多學生做出人生選擇時,能以國家和民族複興(xing) 為(wei) 己任。”
留學歸國人員、上海煥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周乃雲(yun) 用行動踐行著學以報國。如今,她在上海大零號灣從(cong) 事機器人軟件領域的創新創業(ye) 。“錢學森在那個(ge) 年代選擇了他的人生,我今年初次創業(ye) ,這也是我人生的一個(ge) 重大選擇和改變。我要堅持去實現屬於(yu) 我的夢想。”周乃雲(yun) 對中新網記者說。
一條武康路濃縮了上海的曆史變遷,其所在的衡複風貌區擁有眾(zhong) 多曆史建築,是海派文化的發源地與(yu) 承載區之一。華東(dong) 理工大學僑(qiao) (台)聯副秘書(shu) 長劉田表示,“通過市情體(ti) 驗活動,我們(men) 感知了上海這座城市的時代變遷,增強了對未來發展的信心和文化自信。”(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