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6月6日電 據台灣《中國時報》報道,島內(nei) 缺藥潮來襲,下一波恐燒向癌症用藥。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近日公布14項化療藥品缺貨清單,盼以進口外國學名藥的方式緩解需求。有專(zhuan) 家憂心,此舉(ju) 恐打亂(luan) 島內(nei) 癌症藥品供應。
圖為(wei) 藥師正在取藥。圖片來源:《中國時報》資料圖
美國FDA日前公布14項抗癌短缺藥品,其中以Carboplatin、Cisplatin這兩(liang) 款缺貨最受關(guan) 注。台北榮總腫瘤醫學部主任楊慕華指出,上述兩(liang) 款化療藥主要用於(yu) 頭頸癌、卵巢癌、食道癌、肺癌,屬於(yu) 無法被取代的藥物,且有不少研究指出,如不使用這兩(liang) 款藥治療,療效將會(hui) 打折。楊慕華說,如將來這兩(liang) 款化療藥在台灣也短缺,將非常嚴(yan) 重,大大影響癌症病患的用藥權益。
台灣藥品營銷暨管理協會(hui) 發言人沈采穎表示,美國接連在4、5月公布多款化療用藥短缺,顯示這次藥品供應問題的嚴(yan) 重性,未來美國采購外國學名藥補足缺口,難保不會(hui) 影響台灣的供應量,且癌症用藥與(yu) 三高用藥不同,若病患沒藥可用恐危及性命。
但是“食藥署”表示,經詢問,本地產(chan) 及輸入廠商皆說明目前供應正常,已提醒相關(guan) 藥品許可證持有藥商應持續追蹤進口生產(chan) 或原料藥供應情形。
還有藥師說,本地化療藥早在疫情前就已缺,原因不外乎與(yu) 給付價(jia) 格過低有關(guan) ,現在癌症治療選擇多樣,免疫療法、標靶藥物的價(jia) 格高,廠商“很願意引進”,但像化療藥物這些學名藥給付價(jia) 格已不敷成本,沒有太多廠商願意引進台灣,就連本地產(chan) 業(ye) 者都不太願意生產(chan) 。
資深主治醫師張義(yi) 芳坦言,從(cong) 醫30多年來深刻感受到島內(nei) 用藥氛圍的改變,早年台灣因為(wei) 有健保,是世界各大藥廠爭(zheng) 相來台競爭(zheng) 的市場,但近年來隨著藥價(jia) 逐步向下調整,原廠藥引進本地的時程就越來越晚,現在新藥平均要上市5年才會(hui) 進到台灣。
張義(yi) 芳感慨,健保給付的條件過於(yu) 扭曲,跟不上全世界的治療指引,最大問題就在部分負擔無法有效提高,當局有很多事情不就事務本身進行考慮,而是著眼於(yu) 政治利益與(yu) 選票,都讓台灣的醫療質量越來越跟不上世界潮流。
對此,有島內(nei) 網友直言,“健保預算都用來買(mai) 美國的過時、報廢武器了”“健保費越繳越高,缺藥越嚴(yan) 重。”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