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博覽

尋味中華:從海昏侯墓一窺西漢“食”尚

李韻涵 發布時間:2023-06-09 09:32: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解說】漢武帝之孫劉賀一生曆經昌邑王、“漢廢帝”、海昏侯的跌宕起伏。他在33歲時去世後,海昏侯國便被廢除,帶有王侯標誌的財富和器物被埋入墓葬。根據考古發現,早在2000多年前的漢代,海昏侯劉賀的餐桌上就已經出現了“火鍋”和“醬料”的雛形。

  近日,記者走進位於(yu) 江西的南昌漢代海昏侯國遺址,它是中國目前發現的麵積最大、保存最好、內(nei) 涵最為(wei) 豐(feng) 富的典型漢代列侯國都城聚落遺址,共出土了1萬(wan) 餘(yu) 件套文物,而這其中,與(yu) 吃喝相關(guan) 的器物就占了不少,足以見證西漢貴族在飲食方麵的精致與(yu) 風雅。

  【同期】南昌漢代海昏侯國遺址博物館考古部 主任 趙藝博

  我們(men) 海昏侯墓出土了大量的器物,有一萬(wan) 餘(yu) 件套,出土的器物種類是很多的,有銅器、陶器、玉器,竹簡、木牘以及漆器,其中飲食器占有的比重也是很多的。飲食器它是分成飲器跟食器。飲器可以說成是飲酒器與(yu) 飲水器。食器主要有炊器,以及食用器具。

  【解說】南昌漢代海昏侯國遺址博物館考古部主任趙藝博向記者介紹,在出土的大量食器文物中,“溫鼎”和“染爐”兩(liang) 件食器頗具穿越感,可以說明在漢代貴族中就已經有吃火鍋的習(xi) 慣。

  【同期】南昌漢代海昏侯國遺址博物館考古部 主任 趙藝博

  我們(men) 海昏侯墓出土的器物當中有兩(liang) 件比較有代表性的食器,一件是溫鼎,一件是染爐。在出土過程中,這件溫鼎內(nei) 部它是有板栗以及芋頭的殘留,其實這件器物就相當於(yu) 我們(men) 今天的火鍋。在漢代實行的是分餐製度,這個(ge) 火鍋旁邊有一件配套的食用器具是染爐。這件器物它的使用方法是在碳爐當中放入碳,這個(ge) 碳的熱量傳(chuan) 導到上部的耳杯當中,加熱了耳杯裏麵的食物,蘸了肉醬就可以吃了,這兩(liang) 件器物的出土,也是代表了漢代貴族當中,已經流行了吃火鍋的一種習(xi) 慣。

  【解說】一人一套的青銅染爐也印證了漢代“席地而坐,分餐而食”的飲食文化。記者在南昌漢代海昏侯國考古遺址公園內(nei) 的“禮樂(le) 宴饗”展區看到,宴席上的座位分開擺放,座位底下有竹席,竹席四角置有席鎮,桌案上放置著各類食器和酒器,對麵還有青銅編鍾等樂(le) 器相得益彰,西漢貴族宴飲時的風雅排場可見一斑。

  除火鍋外,海昏侯墓考古團隊還清理修複出一件“烤爐”,四足支撐,底部放炭,與(yu) 現代燒烤器十分相似,可推測“燒烤”也已在西漢貴族中流行。劉賀墓糧庫中還出土了稻、大麻、甜瓜、梅等多種農(nong) 作物,出土的器物中也發現了板栗、芋頭等食材,印證了西漢時期較為(wei) 豐(feng) 富的主食品種。

  【同期】南昌漢代海昏侯國遺址博物館考古部 主任 趙藝博

  漢代由於(yu) 生產(chan) 力的提高,導致了農(nong) 業(ye) 有長足的發展,在漢代它的食物其實跟我們(men) 今天其實是差不多的,主食主要有粟、黍、麥、菽、稻五類,肉食也是有馬牛羊狗豬等等,跟我們(men) 今天的食材都是差不多的,加上張騫出使西域之後帶回了香瓜、葡萄、石榴等等種類的蔬菜(水果),極大豐(feng) 富了漢代人的餐桌,尤其是貴族的飲食文化。

  【同期】燙火鍋、吃烤肉、品水果、飲美酒.......從(cong) 海昏侯墓中,足可窺探西漢皇室飲食文化之豐(feng) 富發達。不過,千年以前宮廷貴族的鍾鳴鼎食,如今早已成為(wei) 百姓生活中的“家常便飯”。

(責編: 王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