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6月11日報道 據英國“特立獨行”網站6月6日報道,在集結歐洲參與(yu) 對抗俄羅斯之後,美國現在決(jue) 心要在與(yu) 中國的對抗中重演這場勝利。歐盟委員會(hui) 主席馮(feng) 德萊恩經常表現得要把華盛頓的願望置於(yu) 歐洲的戰略利益之上。難怪美國《政治報》戲稱她為(wei) “歐洲的美國總統”。在中國問題上,馮(feng) 德萊恩采取了日益強硬的立場,最近敦促歐洲對華關(guan) 係“去風險化”。
報道提到,許多歐洲企業(ye) 已經對此予以抵製。德國企業(ye) 率先采取行動——中國是該國最大的貿易夥(huo) 伴,去年的貿易總額接近3000億(yi) 歐元。德國已經從(cong) 與(yu) 俄羅斯天然氣和其他大宗商品脫鉤中受到沉重打擊,經濟陷入衰退,通脹率達到7.2%,德國不能再失去中國。整個(ge) 歐盟也是如此。
報道稱,梅賽德斯-奔馳公司首席執行官康林鬆今年4月說,放棄中國對於(yu) 德國工業(ye) 來說是“不可想象的”。他的這番話呼應了德國各地企業(ye) 董事會(hui) 的意見——從(cong) 西門子公司、巴斯夫公司到寶馬公司,所有這些企業(ye) 都誓言要繼續在中國投資。大眾(zhong) 汽車公司首席財務官明確表示:“我們(men) 不會(hui) 放棄中國。”
報道還注意到,中國在歐盟的另外兩(liang) 個(ge) 最大貿易夥(huo) 伴意大利和法國也表達了類似觀點,但尚不清楚這是否會(hui) 轉化為(wei) 歐洲官方對華政策的決(jue) 定性轉變。目前,一些歐盟領導人似乎更樂(le) 於(yu) 取悅美國當權派,而不是考慮歐洲的長期經濟和地緣政治利益。(參考消息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